cr. VB 夢幻劇2020
我大致瞭解對劇版《斗羅大陸》的“劇情魔改”說法,有如下二點:一是與小說、動漫比對後有一些不相符處;二是懸幻穿越劇,穿越這塊沒了,變成古裝愛情劇,肖戰30歲演6歲小唐三可不可以,云云。
劇版《斗羅大陸》穿越是沒了,但還是懸幻劇(特效打鬥場景炫酷爽是我目前看到真人劇最好的),而非古裝愛情劇。既然不是穿越,唐三開始不是很強,而有個從弱變強的過程,這合乎人情、人性的發展,劇版定位在一個少年的自我成長、奮鬥過程,小唐三出場時,並沒說只有6歲,而是個梳丸子童花頭的少年,第1集末尾,春夏秋冬風景快閃,代表時間的流逝,少年逐漸成長,丸子童花頭改變了,這些細節處理,是合乎情理的。
小說、動漫、電視劇、電影,是幾種不同的藝術載體,改編時,得依據各自特點,揚長避短,說劇情得完全相符的,那是不專業的看法。
小說訴諸的是文字,小說家可在文字中鋪排幾條線,每個人物、場景給予極盡細緻的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性格發展也可以非常豐富、複雜。但,請設想一下,若將小說中的每個細節一一呈現在影視劇中,會是多麼冗長、繁雜、紛亂呢?比如司湯達《紅與黑》中於連想撫摸夫人的手,那一瞬間的心理活動就寫了許多頁,影視劇可能用幾秒、幾個特寫鏡頭的切換就完成了。從時間看,影視劇可通過幾個鏡頭的閃現、交切,十幾二十年時間就流逝了;也可48集只講一天的故事。當然小說也可一句千年的。我想說的是,小說與影視,在呈現細節、人物、情節、時間等等上,表達方式是不同的,有時,為求細節相符,反而離逼真地返原原著更遠。
舉個大師的例子吧。法國大導演佈列松的電影《湖上的蘭斯洛特》,改編自丁尼生的《國王的敘事詩》,原著有許多人物、故事,枝蔓非常多,電影只抽出騎士蘭斯洛特與王后、亞瑟王的主線,意在凸顯愛情與榮譽、權力與忠誠,騎士精神淪喪的主題,佈列松還讓蘭斯洛特死掉了,而原著他活著;《鄉村牧師日記》也是改編自小說,佈列松剝離了小說許多細節,側重表達牧師的內心反省、探討信仰問題。當時佈列松也被罵是“魔改”原著,但這二部偉大電影卻逼真地傳達了原著精神,且是一種再造。
我並非拿佈列松與《斗羅大陸》的改編作對比,這會捱罵。只是舉個例子,說明小說改編為影視,不可能全部相符。某種意義上說,電影、電視劇的改編是一種再創作。
電影與電視劇也有不同,雖然都用“攝影機眼”。電影一般在2小時內,最長的有8小時,一次性看完,且在影院,觀眾集中度高,人物可以呈現複雜的性格、豐富的內心世界,時間執行速度也加快,劇情有時則可不必完整,依靠觀眾腦補,主題集中度也高。
電視劇集數多,拖的時間長,觀眾集中度低,如果人物性格多變,上一集是那個樣,下集就變了,觀眾會以為是二個人。所以,電視劇的人物形象往往扁平化、典型化,即使成長,比如唐三,也有緩慢的過程,總體是固定人設,比如史萊克七怪,每個人性格、武魂、功力、魂技,都是穩定的。電視劇更注重劇情,每45分鐘一集,要有小高潮,小衝突,末尾留下懸疑,才能吸引觀眾一集集往下看。但是,如果線條太多,分枝故事太多,觀眾也會雲裡霧裡,必須主線突出,去除旁枝。所以,個人認為,劇版《斗羅大陸》緊緊圍繞唐三成長的劇情,是符合電視劇的敘述方式。
我不瞭解動漫技藝,但我想,有二點與電視劇不同:動漫是繪畫或電腦設計的,儘可發揮想象力,製造效果,但許多動作、道具,真人版無法做到,當然有投資的問題,動漫投資也大,但與真實還原效果的電視劇比,好一些。另外,動漫有固定的漫圈受眾,而電視劇要考慮一般觀眾的審美,加上投資問題、上檔播放問題,電視劇集數一般不能太長,不能上百集播下去,也就無法兼顧各條細節枝蔓,而是抓住主線,集中人物。電視劇的好處是,真人表演,世上只有人是最生動有活力的,也最易打動人心。
回到劇版《斗羅大陸》的劇情。我沒有看過小說和動漫,無法一一比對細節。但是作為一般電視劇觀眾看,依據我上面說的幾個電視劇原則,劇版《斗羅大陸》圍繞少年唐三的成長、自強道路,由弱變強,完善自我的過程,主線清晰。就目前我看到11集而言:總的理念很好,富有教育意義;人物出場順序富有節奏,人物性格分明;且每一集40多分鐘,既能富有節奏地推動情節,製造戲劇化衝突,產生小高潮,又能在每集結尾設下懸疑,緊緊抓住觀眾想看的慾望;劇情對白簡潔,合乎人物性格情理;再加所有出場演員演技線上,至少不尷尬,尤其是特效出色,真人打鬥與特效結合好(有些小瑕疵,但瑕不掩瑜)。總體,就目前而言,劇版《斗羅大陸》乃良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