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要到了,照例出爽文。像什麼美國招呼英德法澳加等國在周邊搞“自由航行”之類的添堵事,能不提就不提。
當然,如果說西方國家玩抵近窺探是“威脅性較小,羞辱性較大”,那麼澳大利亞最近的遭遇則正好相反。竹板這麼一打呀,別的咱不誇,誇一誇那個澳大利亞連續吃癟了:
1、南太平洋5個島嶼國家聯合“反澳”
澳大利亞這種國家,把南太平洋諸多島嶼國家視作“後院”,本身就不自量力,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當美國的影響力開始衰退,堪培拉當局發現,自己根本罩不住這塊地盤。
上週,在澳大利亞的暗中支援下,前庫克群島首相、亨利-普納以9比8票的微弱優勢當選“太平洋群島國家論壇”新一屆秘書長。不料此舉引發了極大反彈。
帛琉、諾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吉里巴斯決定一起退出這個論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選舉受到澳大利亞的操縱,導致本來應該輪到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職位被做掉。
堪培拉當局自以為背後出手不會產生把柄,可這種破壞規則的伎倆未免太不把島嶼國家的智商放在眼裡。
澳大利亞把這個論壇視作工具,在南太一隅也和裝模作樣地當起了“小霸”,試圖關起門來作威作福,控制這些島嶼國家。
但隨著大國崛起,這些島嶼國家驚喜地發現澳大利亞不是唯一的選擇。巴布亞紐幾內亞決定接受中企的投資,在距離澳大利亞外島大約50公里的達魯島修建一個水產工廠。面對澳大利亞媒體的質疑、抹黑與炒作,巴布亞紐幾內亞方面輕蔑地迴應:只要外資遵守本國法律、對當地民眾有益,就不會拒絕。言外之意,澳方的反對根本就不重要。
現在到了澳大利亞檢視自身的時候了。沒有那個身板和體量,就別奢求那個地位。本質上來說,澳大利亞也是一個島嶼國家而已,要守本分,最好老老實實賣礦賺錢,別做一些不符合自身實力的蠢事。
2、靠山山跑,G7集團不願沾上反華的澳大利亞
同樣在2月7日,據《澳大利亞人報》引述訊息人士的話,英國首相約翰遜提出的將G7升級為民主國家聯盟D10的計劃無限期擱淺。
主要原因在於,包括德國、法國與義大利在內的多個成員都對組建一個針對特定國家組織表示擔憂。日本也反對G7擴員,但與德法意不同的是,日本是反對韓國成為D10的成員,稀釋日本的影響力。東京方面要捍衛“亞洲唯一的G7成員”這個地位。
更何況,G7還有成員“排斥”澳大利亞,主要原因就是堪培拉當局無腦的反華姿態。澳方的蠢行,令其聲名已經臭大街,正常的G7成員都不願沾染。那些要搭上“經濟快車”的國家絕對會避免因為澳大利亞而得罪金主。德國重要經濟支柱是汽車製造業,需要仰賴在華市場;義大利已經加入“一帶一路”倡議,而且認定澳大利亞參與G7事務將具有挑釁性;法國則擔憂G7擴編後歐洲國家的話語權會下降;而美國在拜登上臺後,對此也興趣寥寥。
在這種情況下,受到其他G7成員壓力的英國孤掌難鳴,不得不放棄原有的計劃。印度、韓國和澳大利亞將繼續作為G7的衛星,而不能加入。
印度和韓國是亞洲國家,不加入G7也不意外。尷尬的是澳大利亞,自以為可以成為西方集團的精英成員,結果卻遭到嫌棄。
3、澳大利亞為反華付出真金白銀的代價
堪培拉當局在2020年一系列的無腦操作,終於傷及自身利益。事到如今,澳方居然還幻想可以建立一種“政冷經熱”的新常態,試圖在辱罵最大貿易伙伴的同時繼續賺大錢。
現實打了澳方響亮的耳光。縱然澳大利亞依然擁有鐵礦這個王牌,但非洲的替代供給方已經開始對華出口鐵礦。搞砸對華關係對澳大利亞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據澳方統計,2020年液化天然氣出口總值比2019年驟降25.5%,只有為362億澳元。
在2月5日,針對澳大利亞的“1號留學預警”釋出。在2020年12月澳大利亞教育產業還對華人學生抱有厚望,現在看來可以省省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容忍自己的年輕人在澳大利亞留學時遭遇嚴重的歧視事件與惡性攻擊。稍有頭腦的學生和家庭都不應選擇土澳。
未來數年,澳大利亞各高校將因國際學生的流失而損失近1000億人民幣。至於大麥、海鮮、牛肉、葡萄酒、煤炭等等的出口,也會持續遭受重錘。僅以農產品為例,由於堪培拉搞砸了對華關係,澳大利亞農業或將在10年裡損失約280億美元。
澳大利亞能維持30年的經濟增長,主要得益於成為東方大國的“經濟省份”。2018-2019年,澳大利亞33%的出口產品依靠在華市場,只有5%出口到美國。堪培拉似乎忘記了誰才是甲方,還把大國逼到必須反擊的地步。
如果容忍了澳大利亞這種“吃飯砸鍋”的惡劣行徑,那麼西方國家必然會群起效仿堪培拉當局。大國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澳大利亞如果拒絕道歉和反省,那麼專屬它的“酸爽”會一直繼續下去。澳方正在黑暗的隧道里越走越遠,慶幸的是,它會因為偏見與固執而拒絕回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