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這是“黑色星期五”的由來之一),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全法國的620名聖殿騎士團成員幾乎同時被捕,包括他們大團長雅克·德·莫萊。聖殿騎士團成員同時被限制使用任何財產,以防止被移轉出國。原因是以精明強幹著稱的“美男子”法國國王腓力四世釋出密令,命令各地官員同時執行他的逮捕行動。

聖殿騎士團或神廟騎士團(Knights Templar),正式全名為“基督和所羅門聖殿的貧苦騎士團”(拉丁語:Pauperes commilitones Christi Templique Solomonici),是存在於中世紀的天主教軍事修士會,是著名的三大騎士團(還有醫院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中戰鬥力最強,財富也最多的騎士團。其成員稱為“聖殿騎士”,而高階成員則獲許穿著騎士團標誌性的繪有紅色十字之白色長袍。

聖殿騎士團騎士

1098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十字軍擊敗穆斯林軍隊,攻佔聖地耶路撒冷。眾多基督徒紛紛從歐洲長途跋涉前來朝聖。當時雖然耶路撒冷在基督徒控制下相對比較安全,但是周圍其他地區仍然被穆斯林勢力佔據。朝聖者經常會遭到沿途穆斯林的屠殺。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約1119年,兩位當年參加過十字軍戰爭的法國貴族雨果·德·帕英和格弗雷·德·聖歐莫,提議成立一個修士會,以保衛朝聖者的安全。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二世同意了他們的提議,並允許他們以聖殿山的阿克薩清真寺作為根據地。傳說該寺建於昔日所羅門聖殿的廢墟之上,修士會因此得名“基督和所羅門聖殿的貧苦騎士團”。

如同其他僧侶及修士一樣,他們許下了清貧貞潔聽命三願,但他們沒有選擇隱修生活,而是拿起盾牌和長劍,為基督教世界和保衛聖地而戰。

聖殿山上的阿克薩清真寺

聖殿騎士團出現之前,“騎士”階級(milites,拉丁語為caballarii)的概念顯得荒謬且充滿質疑,教會有時甚至混淆士兵和江洋大盜,騎士的身份並不如我們聽到的傳說故事中那麼聖潔無私。因此,聖殿騎士團作為有序的,以作戰為目標的軍事修道院對教會而言是首開先河。

這群騎士手持利刃,不畏死亡,紀律嚴明,哪怕身處戰場,依然秉持一天禱告七次的原則。習慣同信仰一道成為聖殿騎士團的以寡敵眾,攻堅克難的利器。

戰鬥時,他們揮舞著旗幟,高喊著“你必以此而征服!”(“In Hoc Signo Vinces”亦為“In this sign conquer”,這個故事來源於君士坦丁大帝312年在米爾維安大橋之戰前的一個夢境:他抬頭看向太陽,在天空中看到一道十字的光伴隨“你必以此而征服”的希臘文字)衝鋒陷陣。

他們最初只有9名成員,依靠教徒和教會的捐助維持騎士團。其徽章的雙人騎單馬影象,象徵著他們最初的貧困。但這種貧困狀態很快就被改變了。

聖殿騎士團的徽章,著名的雙人騎單馬影象,象徵他們早期的貧困,

拉丁世界最傑出的宗教人物之一的聖伯爾納(Bernard of Clairvaux)撰寫了一篇名為《讚美新騎士》的論文,文中讚揚了聖殿騎士生活方式的美德。修道院長聲稱騎士團是“最值得敬佩的”,堅信他們願意為光榮殉教而赴湯蹈火。這篇充滿抒情色彩的讚美文章讓整個拉丁歐洲都瞭解了聖殿騎士團,使人們接受了這個十字軍理念的創新性分支。

1129年,主教會議在法國特魯瓦舉行,教皇正式承認他們的地位。1139年,教宗意諾增爵二世以教宗詔書授予他們特權地位。聖殿騎士團只對教皇負責,不受國王和地方主教指揮;具有免稅特權,還能在其領地收取什一稅

在當時,拉丁貴族們會向宗教運動捐贈財產來證明自己的虔誠。聖殿騎士團的名聲為他們在海外和整個歐洲帶來了豐厚的捐贈,教會的賜福更是令聖殿騎士團不用受到任何國家法制和稅制的約束。憑藉良好的聲望,聖殿騎士源源不斷地吸引了兵員,其中的很多人成了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武裝修士(作為騎士或低階的軍士)

中世紀的大多數歐洲軍隊對比聖殿騎士團顯得十分業餘,這些士兵僅習慣於在短期的作戰季中打仗(不打仗時還要種地),主要由訓練不足的輕裝非正規軍組成。聖殿騎士團則能夠徵集專業的全職常備軍,事實上,這是歐洲基督教世界的第一支職業軍隊

他們因此快速發展為教皇的重要力量,成員最多時超過2萬名。聖殿騎士團是保衛耶路撒冷王國的決定性力量。

聖殿騎士團衝鋒

從1129年十字軍圍攻大馬士革,到1291年阿卡淪陷,聖殿騎士團幾乎參加了所有保衛聖地的戰鬥。參戰的聖殿騎士團通常僅300人左右,均為重灌騎兵,當時穆斯林的弓箭根本無法射穿他們的重甲(後來蒙古人改進的弓箭以及威爾士長弓可以將其射穿)。因此騎士團的人數雖然不多但戰鬥力異常強大,是衝鋒陷陣的主要力量,常能發揮以一當十的威力。

1177年11月25日的蒙吉薩戰役,是聖殿騎士團軍事輝煌的巔峰。此役年僅16歲的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電影《天國王朝》中的麻風病國王),率領80名聖殿騎士、375名騎兵和幾千步兵,沿海岸進軍,最終在拉馬拉附近的蒙吉薩與薩拉丁3萬人的軍隊遭遇,令後者猝不及防。薩拉丁的軍隊正處於長途進軍後的混亂中,尚未作好激戰準備,他們在慌亂中集結禦敵。而在遠距離目睹穆斯林軍隊的壓倒性數量後,基督徒們感到了巨大的恐懼。

電影《天國王朝》中的鮑德溫四世

鮑德溫四世下馬指示伯利恆大主教升起基督教聖物“真十字架”,隨即國王伏倒在十字架面前,懇求上帝賜與勝利。祈禱之後,他要求自己的騎士們發起衝鋒。軍隊衝向匆忙集結的穆斯林軍隊。

中間這個釘死耶穌的十字架就是“真十字架”

蒙吉薩戰役

據說,年輕的麻瘋病國王(鮑德溫四世)於基督徒衝鋒的時候賓士在最前線,旁邊的“真十字架”發出太陽一般璀璨的光芒。薩拉丁的軍隊迅速潰敗,大部分陣亡。軍隊輜重全部被奪走,薩拉丁的侄子也在戰役中被殺,他本人僅憑迅捷的駱駝才得以逃脫。

薩拉丁精銳的馬穆魯克近衛軍幾乎被全殲,共傷亡2萬餘人。薩拉丁帶著1/10不到的殘餘部隊逃回埃及。

薩拉丁·優素福·伊本·阿尤布

馬穆魯克騎兵是那個時代的職業軍人(在一些遊戲中作為最高階的阿拉伯奴隸兵出現),他們騎術嫻熟,訓練有素,機動性高,作戰勇敢,一直以強悍的戰鬥力著稱,他們曾在幾十年後的1260年9月3日的阿音札魯特戰役(Battle of Ain Jalut)成功擊敗西征的蒙古人,這也是當時所向披靡的蒙古人西征中遭遇的為數不多的失敗。由此可見當時聖殿騎士團當時的戰鬥力之強大。

馬穆魯克騎兵

蒙吉薩戰役的勝利並沒有得到鞏固,兩年後薩拉丁捲土重來。在1179年的泉水谷戰役中,薩拉丁擊敗了十字軍和鮑德溫四世。鮑德溫四世因為身體潰爛,當時已經不能騎馬,必須乘坐轎子指揮打仗。最後鮑德溫四世僥倖逃走,但許多十字軍戰士被俘虜,聖殿騎士團當時的大團長也被俘虜了。此戰之後,薩拉丁和鮑德溫四世簽訂了停戰協定。

1187年7月初,為報復十字軍的劫掠,撒拉丁親率一支精銳部隊進攻太巴列,並很快攻克。攝政王雷蒙德的妻子埃施瓦伯爵夫人當時還在城裡,與士兵們據守在一座城堡內,並向耶路撒冷國王呂西尼昂的居伊求援。

當英明神武的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年僅24歲)由於麻風病已經去世,為爭奪王位國中分成兩派,開始互相攻擊。這其中還夾雜著聖殿騎士團大團長傑勒德·德·羅德福特(Gerard de Ridfort)與當時的攝政王雷蒙德的私人恩怨,據說當年傑勒德初到耶路撒冷就成為了雷蒙德手下的一名騎士,但長期得不到重用;雷蒙德還曾許諾讓他娶到一位富有的女人,最終也食言了。一氣之下傑勒德轉而加入聖殿騎士團,竟一路青雲直上,很快當上了聖殿騎士團的大團長,但其對雷蒙德始終懷恨在心,為接下來的失敗埋下了隱患。

在此情況下,以大局為重的雷蒙德提議按兵不動,不去救自己的妻子,他明白薩拉丁這次興師動眾根本不是為了一個小小的太巴列,一直圍而不攻就是想迫使十字軍離開有利地形。

而大團長傑勒德則對這種“懦弱”的行為嗤之以鼻,鼓勵自己扶持上位的新國王呂西尼昂的居伊勇敢出擊,追到太巴列與薩拉丁決戰,年輕氣盛的國王最終選擇了這個看著更“勇敢”的計劃。

從安富里雅到太巴列要穿過一片荒蕪乾燥的高原,一路上還有撒拉遜輕騎兵的不斷騷擾,部隊行進緩慢而艱難,很多士兵都感覺乾渴難忍。作為前鋒的雷蒙德的部隊很快和擔任中軍的居伊以及擔任後衛的聖殿騎士團部隊開始脫節。

當他們到達安富里雅和太巴列正中間時,大團長傑勒德又作出了一個愚蠢的決定:他建議居伊讓主力部隊停止前進,原地休整,等待自己的後衛部隊跟上。前方的攝政王雷蒙德則送信來請求居伊無論如何也要迅速前進,在天黑前趕到有水源的地方。這次居伊又聽從了傑勒德的意見,命令主力部隊在馬里斯卡爾西亞停下來。他們不知道的是,停下來之後他們就再也走不了了。撒拉丁的主力追上十字軍後,迅速將其包圍,並點燃了野草。煙和灰使得耶路撒冷軍隊更為乾渴難忍,而周圍的撒拉丁軍隊高聲唱讚美安拉的聖歌,在心理上干擾十字軍。

天亮之後,居伊組織十字軍衝鋒,企圖突圍,但由於極度的乾渴和疲憊,十字軍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可言。與其說這是場戰鬥,不如說是一場屠殺。

最後居伊以“真十字架”為中心,組織了一個方陣進行抵抗。剩下的很多聖殿騎士本可以憑藉快馬重甲殺出重圍,但為了保護真十字架,都死戰不退,直到最後撒拉丁下令停止屠殺為止。

此役耶路撒冷的十字軍幾乎全軍覆沒,聖殿騎士團團長傑拉德·迪·雷德福被俘虜,一同被俘的還有耶路撒冷國王居伊、其兄阿馬里克、安條克名將沙蒂永的雷納德,以及為數眾多的十字軍貴族將領,阿克大主教戰死。基督軍作戰攜帶的聖物真十字架(釘死耶穌的十字架)落入穆斯林手中(此後"真十字架"在歷史中再也沒有出現過,據說是被穆斯林毀壞了)。

哈丁戰役

哈丁戰役後,十字軍主力部隊幾乎全滅,薩拉丁順勢消滅了大部分的十字軍國家,並攻陷聖地耶路撒冷。

聖地失陷的訊息傳到羅馬教廷後,震動了整個歐洲,教皇烏爾班三世由於極度悲痛,當場去世。

這場戰役,改變了當時世界的格局。此後,歐洲人先後又發動了八次十字軍東征,但全部以失敗告終,歐洲人再未真正佔領過耶路撒冷,直到以色列猶太人強勢的“迴歸”。

耶路撒冷陷落後,聖殿騎士團被迫退出聖地,最後同醫院騎士團一同退守塞普勒斯。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年-1192年)時,聖殿騎士團在軍事上已經開始式微。

雖然此時聖殿騎士團此時在軍事上已開始衰落,但是他們在另一個方面卻獲得了更大的成功——財富積累。

到12世紀末期,聖殿騎士團擁有在東方和歐洲的9,000座城堡、莊園和領地。1185年,聖殿騎士團在倫敦修建了聖殿教堂,作為其英國總部,並於1191年買下了整個塞普勒斯島。

聖殿教堂

基督教聖物在中世紀歐洲象徵著地位和權力,這些聖物會被供奉在大教堂或是修道院來接受信徒的朝拜。在當時這些聖物是可以進行買賣的。聖殿騎士團捍衛聖地的聲望,使得歐洲人對他們手中聖物的真實性深信不已。

相傳聖殿騎士團找到了基督教一系列讓人垂涎的聖物:聖盃,命運之矛(刺入耶穌身體的羅馬長矛),施洗者聖約翰的頭顱等等。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後面要講的腓力四世的爺爺)之所以能夠死後封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獲得了基督教的兩件聖物:真十字架的碎片和耶穌受難時所戴的荊棘冠。相傳,這兩件聖物都是從聖殿騎士團手中購得。

耶穌受難荊棘冠

在獲得了大量領地和財富以後,聖殿騎士團開始在世界各地建立分部。很多國王和貴族開始將國家的稅金、玉璽、遺囑、重要條約等關乎國家命脈的物品放在聖殿騎士團的保險箱裡存放(英國國王皇冠上的寶石曾被長期存放於聖殿騎士團),久而久之,這發展成了聖殿騎士的重要業務之一,聖殿騎士開始成為了主要為皇家服務的大銀行。

正是由於其半官方乃至半神聖的地位、高尚的騎士精神以及強大的軍事實力,聖殿騎士團在當時深受信任。而騎士團也確實沒有辜負這一信任,1232年英國國王亨利三世(Henry III)曾要求聖殿騎士團英國分部交出罪臣哈伯特·德·伯勒存放在分部金庫內的金銀,被斷然拒絕,分團長表示“未經委託人允許,我們不會把受託財物交給任何人!"

聖殿騎士團的銀行業務相當專業化,已經開始採用複式記賬法,並開始了世界上最早的匯票業務,憑票可以在聖殿騎士團分部遍佈全歐洲分部中支取錢財。朝聖者或商人將錢財交給最近的騎士團分部,獲得一張匯票。到達目的地以後,再憑票從目的地分部取出錢財,既安全又便捷。這在動盪不安的中世紀歐洲深受朝聖者和旅行商人的歡迎。他們也對阿拉伯的一些遊牧民族提供這項金融服務。

大約於1250年鑄造的耶路撒冷金幣,其中有聖殿騎士團的印章

據稱很多時候聖殿騎士的根據地內堆放的借據、賬簿遠比宗教書籍多得多。

很多國王成了聖殿騎士團最忠實的顧客,為十字軍東征提供了財政上的支援。英王約翰多次從聖殿騎士團貸款來支付士兵的薪水,他還曾命令特使將從英國徵收的稅款送往巴黎聖殿分團存放,然後從東方的聖殿分支機構支取這些錢財來支援戰爭。法王路易七世和路易九世都曾從聖殿騎士團獲得鉅額貸款,到12世紀時,聖殿騎士團已經成為了法國國王的最大債權人,這最終導致了聖殿騎士團的滅亡

1191年,第三次東征的十字軍再次攻佔阿卡。但隨著十字軍運動的衰落,地中海東岸的其它十字軍城市相繼失守,阿卡變成一座孤城,聖殿騎士團在此堅守了100年,試圖光復聖地耶路撒冷。

今日的阿卡城

但是隨著1291年阿卡被馬穆魯克騎兵攻陷,耶路撒冷王國正式宣告滅亡,聖殿騎士團光復聖地的夢想也最終破滅。聖殿騎士團不得不和醫院騎士團一起撤退到塞普勒斯,隨後聖殿騎士團選擇返回法國(大部分成員均為法國人)。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聖殿騎士團是當時法國國王最大的債權人,擁有9,000座城堡和莊園,以及鉅額的財富,卻沒有自己的根據地。這引起了當時的法國國王“美男子”腓力四世和主教們的覬覦。腓力四世治下的法國連年征戰,難以還清欠款,因此他打算將這筆債務設法一筆勾銷。

“美男子”法國國王腓力四世

因此,當時的法國社會開始出現對聖殿騎士團不絕於耳的批評: 傲慢、狂妄、貪婪、在聖地作戰不利、與醫院騎士團敵對等。在很長一個時期, 這些指責似乎並未動搖聖殿騎士團的地位。 然而從1305年起, 這些流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他們被說成是異端分子, 與之相伴的論據聽上去令人毛骨悚然: 背棄基督、 唾棄十字架、雞姦(這在當時是重罪)、崇信惡魔等。聖殿騎士團的新團員入團儀式早已廣為人知, 此時也被格外提起, 成為最具說服力的直接證據。

因此就出現了本文開頭這一幕,1307年10月13日 , 一個星期五 , 一道密詔下達到法國各地官員 , 要求他們在同一時刻拆閱。密詔由國王的謀臣吉約姆 · 德 · 諾加雷(此人號稱法國“來俊臣”,擅長羅織罪名,編造偽證,曾將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羞辱致死)策劃起草 , 長篇大論地羅列了聖殿騎士的罪行 , 最後“特命逮捕法蘭西王國境內全部聖殿騎士, 收監候審, 並將其所屬之動產與不動產悉數收押” 。

當天,騎士團大團長雅克·德·莫萊在巴黎被捕,與他一同被捕的還有在巴黎的138名騎士。

聖殿騎士團末任大團長雅克·德·莫萊

聖殿騎士團全體成員,包括聖殿騎士、隨從和騎士團內的神職人員共計一萬餘人全部遭到逮捕。稍後,除了聖殿騎士以外的成員獲得了釋放。從巴黎到地方的大規模逮捕行動持續了三週,而聖殿騎士們之所以沒有逃跑,主要是因為他們一向自恃強大,並沒有把這次抓捕放在眼裡。

然而從這一天起,面對他們的就是種種恐怖的酷刑拷問。

遭到逮捕的騎士大都已經進入老年。他們年輕時在聖地作戰,年老以後則都歸國,經營位於法國各地聖殿騎士團擁有的莊園和地產。這是當時聖殿騎士團的實際情況。

腓力四世處決聖殿騎士

騎士們受到了極端殘忍的嚴刑拷問,大部分人被施以吊刑:犯人雙手被反綁在背後,繩子系在手腕上,用天花板上的滑輪將繩子一點點往上拉,將犯人慢慢吊到空中。這樣,犯人的肩關節會逐漸脫臼。當犯人在空中掙扎了一會兒後,繩子可能被忽然鬆開,使犯人一下子墜落到地上,或者一次下降一段距離,使肩關節一次次忽然受力。如果這些還起不到預期效果,就在犯人腳上系塊大石塊,繼續重複剛才的過程。受刑者的肱骨立即被鎖骨和肩胛骨從關節連線處撬開,這一駭人的刑罰對身體的傷害是胸背的永久性扭曲或者直接導致死亡。

騎士團的教士貝納德瓦多的雙腳被塗上油,放在火上烤,直到露出骨頭。

到1308年1月,經過三個月的持續拷問,在巴黎逮捕的138名騎士中的134人,被迫簽字,承認自己的罪名,包括褻瀆上帝、通敵、魔鬼崇拜以及雞姦等等。

按照宗教裁判所的慣例,承認異端的至少可以留下一條命,不過很多聖殿騎士團成員後來相繼翻供,在教廷派來的主教面前否認了之前的供詞。騎士團成員的翻供讓腓力四世十分惱怒而且不安,對他們的審判又持續了幾個月,這些翻供的聖殿騎士團成員再也沒有承認罪行,他們中的很多人死於獄中,剩下的則上了火刑架。據記載,僅巴黎一地就有36名騎士團成員在審訊過程中死亡。

1310年在巴黎召開的桑城宗教會議上將否認供詞的騎士團成員譴責為異端累犯,判處火刑。5月10日這一天有54名聖殿騎士被綁在火刑柱上用小火慢慢烤死。

處死聖殿騎士團的騎士

大團長雅克·德·莫萊被捕時,已經64歲。這位22歲時加入騎士團,27歲起前往聖地的騎士,在聖地的20年間,一直與馬穆魯克軍隊勇猛作戰。阿卡之戰失敗後,莫萊前往塞普勒斯,幾次在作戰的過程中出生入死。

大團長雅克·德·莫萊曾請求教皇下令調查, 澄清流言。結果沒等到教皇的支援, 只等來國王的逮捕令。在酷刑之下,他反覆招供、翻供, 又招供、又翻供,至1310年開始保持沉默,表示只想在教皇面前為自己辯解,因為教皇是惟一有資格審判他的人。

審訊雅克·德·莫萊

與其他許許多多天主教修道會、修道院一樣,聖殿騎士團也是直屬於教皇,既不是國王或貴族的部下,也不歸任何大主教、主教管轄。

但戲劇性的是,就連這位教皇自己都只能在法國國王控制下活動。1306年,羅馬教皇移居法國阿維尼翁,此時的教皇被歷史學家稱為“阿維尼翁之囚”。

逮捕5年之後的1312年,教皇克雷芒五世公開發表了取締和解散聖殿騎士團的的諭令。

此後,對全體天主教徒來說,任何人希望加入聖殿騎士團便構成了犯罪,穿著白衣紅十字的聖殿騎士團制服也是犯罪。從此以後,任何人連提都不能提聖殿騎士團這個名字。

聖殿騎士團在法國的全部資財,都被法國國王沒收國庫。其中1/8的金額,作為異端審判的費用,支付給了宗教裁判所。

兩年之後,1314年3月18日的夜晚,聖殿騎士團大團長雅克·德·莫萊、諾曼底地區團長傑佛瑞·德·查尼、法國的“訪問者”雨果·德·派朗德以及阿基坦地區團長戈弗雷·德·戈納維爾被火刑處決。

聖殿騎士團大團長雅克·德·莫萊及騎士被處以火刑

雅克·德·莫萊行刑地點的紀念標誌

德·莫萊拒絕了樞機主教提議的特赦,被銬在絞刑架上用火慢慢燒死,他在死前非常的平靜,要求不要捆綁他的雙手,以便進行祈禱。在被燒成灰燼之後,他的信徒收好他的骨灰,作為聖物。

雅克·德·莫萊在火刑架前,曾憤怒的詛咒說:“在一年內的某一天,教皇克雷芒五世和腓力四世必須在上帝面前承認他們的罪行。”

在他死後僅僅一個月,教皇克雷芒五世就暴病而亡。而年僅46歲的腓力四世則於8個月後身亡,據說是在打獵時被一隻野豬撞死的(另一說突發中風死亡)。

據說腓力四世在消滅了聖殿騎士團以後,除免除了自己的債務外,並沒有搜刮出多少財產,聖殿騎士團鉅額的財富大都被提前轉移了,而關於這筆財寶究竟藏在了哪裡,為後世留下了種種懸念。

2001年,一名義大利女學者Barbara Frale在梵蒂岡找到秘密資料奇農羊皮紙,她在這份複製中清晰地發現,騎士團其實是被裁定“可能悖德,未至異端”,且教皇克萊蒙五世早在1308年就赦免了德·莫萊的罪行,還包括其他所有被審判的領袖。

但這份赦免,德·莫萊有沒有見到,我們並不知道。從基督教的本質以及內心深處,教皇克萊蒙五世早已經赦免了他們,但即使這樣,受制於腓力四世的教皇克萊蒙五世也不敢在生前公佈。

參考文獻:

Knights Templar. Wikipedia.喬納森·賴利-史密斯. 《十字軍史》

1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80後不滅的青春記憶,那些年聽過的磁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