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裡面把無常歸納為四種:
一,有生必有死。二,有聚必有散。三,逢高必墮落。四,聚集必滅盡。
所有聚集的東西,財富、金錢、福報,最後都會用完。錢財就是這樣,有可能是自己用完,也有可能在自己根本沒有來得及享用時,便撒手人寰,最後由別人來幫我們用完。福報別人搶不走,但最後還是會用完。
以上四種無常,佛教也稱為四邊、四際、四終。所有有為法,都在這四個框架當中,沒有一個可以超越。
世界無常,人生短暫。我們目前的狀況應該是比較理想的,身體健康。精神也比較健康,至少可以正常思維,學佛、修行的條件都比較理想。我們必須珍惜這一切,萬事說變就變,世界本身就是這樣,這就叫做無常。
很多人知道這些道理是對的,但自己卻做不到。這都是還沒有實修,還停留在聞思階段的標誌。
佛法可以分為教法和證法。教法,就是佛經的理論內容,透過聞思就可以瞭解。證法,就是修行的結果——戒、定、慧。如果沒有修,理論是沒有辦法融入到現實生活當中的。雖然佛教的觀念,會對解決生活、工作中的矛盾有一些幫助,但卻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真正能融入到生活當中的佛法,就是證法。如果自身有了戒、定、慧,生活不僅可以過得幸福、開心、快樂、愉快,而且可以更有意義。從此以後,生活就是修行,修行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平時就要以無常的眼光來看待世界,這樣才會有修行的動力。雖然不能說佛教徒就不能追求物質享受,但卻不能過度地追求一些沒有必要的東西,也不要過度地去執著外在的人和事,放下萬緣,事事想得開,這樣修行也會比較順利。即使沒有來得及成就,也會走得比較順利,因為在我們內心當中,已經沒有什麼對世間的留戀了,這樣就有機會去往西方極樂世界。
痛苦
雖然佛說輪迴是痛苦的,但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事事不順利——生病、公司倒閉、婚姻感情家庭出問題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世界是痛苦的。但當一切都比較順利的時候,就沒有痛苦的體會了。有些人甚至覺得,佛說輪迴痛苦,但我在旅遊、玩耍等等的時候,還是很幸福的啊!
其實佛並不否定這一點點的短暫幸福,如果連這一點點幸福都否定了,那輪迴就沒有善道和惡道的差別了。這也就否定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自然規律,等於承認六道輪迴都是罪業的結果,都是十不善的結果了。但佛說得很明確,六道輪迴中,三惡趣是十不善的結果;人、天人等善趣,是善業所得的果報。我們不能否認,即便生活當中有一些幸福,但同時也夾雜著多多少少的不開心、不愉快、壓力、爭吵、嫉妒等痛苦。
作為修行人,如果不能體會到輪迴是苦,就不會有出離心,不會考慮更長遠的問題,也不會有走解脫道的想法。同時,也沒有辦法修慈悲心。只有知道眾生很痛苦,才能修慈悲心。如果眾生都沒有痛苦,怎麼去修慈悲心?比如說,四無量心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悲無量心,也即希望眾生遠離痛苦的心。如果覺得眾生沒有痛苦,那還遠離什麼痛苦?所以,如果不了知世界是痛苦的,就不能生起慈悲心,也沒有辦法發菩提心了。
另外,如果沒有痛苦的觀念,一直都認為生活是幸福的,明天的路是很光明的,當遇到不順利的時候,就會遭受沉重的打擊,甚至精神崩潰。
痛苦的分類
佛教講了三種痛苦:苦苦、變苦和行苦。
苦苦,就是最粗大、最猛烈的痛苦。苦苦產生的時候,會感覺痛苦;苦苦留存的時候,會一直痛苦;當苦苦消失的時候,就會覺得愉快、幸福。比如,生病了,就開始痛苦;在生病的過程中,也是痛苦;康復的時候,就幸福了,所以生病就是苦苦。
苦苦是我們一般人都會肯定的苦。善趣眾生是善業所感而投生的,所以不可能一直受苦苦。地獄、旁生、餓鬼三惡道的痛苦,就主要是苦苦。
變苦,當時感覺是快樂,一旦失去或變故,就會感到痛苦。變苦產生的時候,是愉快的;存在的時候,也是愉快的;當它消失的時候,才會感到痛苦,這個痛苦,就是之前的愉快導致的。比如,一輩子當高官,已經對別人的恭敬奉承習以為常,退職以後,就會異常失落與憂傷,無法接受前後之間的落差。人間所有的幸福,最終都會消失,只是時間的早晚。如果過度執著,就會帶來痛苦,這叫做變苦。變苦的安立,實際上已經肯定了善趣的短暫幸福。
行苦,產生的時候感覺不到痛苦,存在的時候也感覺不到痛苦,消失的時候也感覺不到痛苦,卻會導致以後的痛苦。比如,一個死刑犯走到被槍決的地方要走一百步的路,他每走一步,離死亡的痛苦就近一步,之前的每一步,都是導致死亡痛苦的因素,所以也屬於痛苦。無論我們現在的有漏五蘊——身體和精神是痛苦還是快樂,但以後一定會產生痛苦,所以稱為行苦。感受行苦的,主要是色界與無色界的眾生,他們沒有苦苦與明顯的變苦,但卻有行苦。
有人會說:佛說一切法都是痛苦,那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又沒有感受,怎麼會是痛苦呢?
雖然它們自己沒有痛苦,但它們是痛苦的因,會產生痛苦的果,所以叫做痛苦。比如,天文學家想研究三百萬光年以外的星球,研究了很長時間,最後卻沒有得到結果。沒法交代之際,心裡就覺得痛苦了,這就是三百萬光年以外的星球所產生的痛苦。如果當初不去研究,也就不會有痛苦。
——節選《慧燈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