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春節假期,難得休息。值此佳節,大洋彼岸雖然禮節性送上祝福,卻並未停止編織新的圍堵網路,而且是量身定製。

  拜登特意在2月8日與莫迪通電話,試圖促成“四方安全對話”峰會。雙方都同意推進“印太戰略”、支援所謂的“自由航行”等。從公開的訊息看,應該是相談甚歡。但實際情況恐怕沒有表面的那麼樂觀。

  1、美國牽頭,日澳積極響應,“四國機制”三缺一

  美方召集和主導的這次會議將議題定為如何進一步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此前已經表示,“四國機制”是美國“印太戰略”的基礎。

  2021年1月28日凌晨,日本首相菅義偉與拜登舉行電話會談,正式啟動了新時代的美日外交,商定推進“四國機制”框架。

  拜登則在2月4日的講話中明確了“最嚴峻的競爭對手”,強調大國競爭。他還表示考慮與同盟國加強合作,推進對華策略的展開。

  現在的局面就是“三缺一”。美日澳都態度積極,只差印度方面點頭。美國牽頭,試圖撮合4個國家線上舉行首次首腦會議。如果能夠實現,不僅是史上第一次,而且能夠對華釋放強烈訊號。此前4個國家的外長已經舉行了2次會議。

  如果草臺班子能夠搭起來,4個國家第一個聯合行動恐怕就是打著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幌子組團進行“航行自由”。

  2、印度不甘心在“四方安全對話”中成為被利用的棋子

  “四國機制”實質上也是利用與被利用的機制,美日澳為一邊,印度為一邊,雙方能否合作,取決於相互利用的程度,與能否各取所需。

  更何況,所謂的“四國機制”也不是印度設計的構想,而是安倍晉三在2006年出版的《走向美麗之國》裡提出,本質上是要藉助美國、印度和澳大利亞的力量來制衡崛起中大國,維護日本的利益。當時東京方面已經意識到日本即將讓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的寶座。

  2020年10月底日本相關研究機構向外務省提交檔案,明確提出舉行日美印澳四國首腦峰會,加速構建“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以應對大國崛起,並建議吸納英法等歐洲國家。

  尷尬的是,“印太戰略”的主角印度卻有顧慮。新德里每次遇到內部矛盾就在邊界問題上打擦邊球,並不等於就願意甘當炮灰。相反,印方的策略是利用美日澳來壯大聲勢,在強於自己的鄰國面前獲得更多籌碼。

  譬如說,2020年11月3日,美日印澳4個國家的海軍在印度東部維沙卡帕特以南的海域舉行了“馬拉巴爾”聯合訓練。2021年2月8日,美印在印度西部舉行第16次“準備戰爭”軍演。

  新德里的精英們如果還保持情形,就應該最擔心這種情形的出現:一旦有事,惹毛了北方強鄰,美日澳3個國家可以腳底抹油,而印度卻無法搬走,只能承受怒火,被狠狠修理。

  3、印度與美日澳凸顯矛盾與分歧,趁機向西方要價?

  印度的利益訴求與美日澳並不一致。如今正值春節,美日澳卻並未弭兵息事。從2月10日到2月19日,這3個國家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舉行的聯合演習被稱為“對抗北方2021”(North2021)的聯合軍演,並首次部署F-35A戰機。

  而就在這次軍演開始之際,印度開始在班公湖同步組織脫離接觸。印方聲稱,正在從對峙地點撤回裝甲部隊。

  即便面臨反對黨炮製的“割地賣國”之類的攻擊,莫迪當局也選擇了執行雙方所達成的共識。當然,能夠維持多久並不確定,出爾反爾是印度人的天性之一。

  必須注意的是,在特朗普時代,印度已經2次擺出了不惜一戰的架勢。而拜登上臺之後,莫迪當局卻很快決定同步脫離接觸,這其中必有什麼貓膩。

  透過印度裔對美國的滲透,可以說新德里方面在情報收集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對華盛頓的動態應該有比較深入的瞭解。

  可以做一個大膽推測:在特朗普時期,美方對印度有某種承諾,但進入拜登時代之後,這種承諾暫時沒有得到繼承。這是令印度感到心虛的地方。

  另外,印度國內目前存在多個尖銳矛盾,譬如農業、疫情導致的經濟問題和失業等等。美日澳等西方國家並不能在這方面給印度雪中送炭。稍微明智一點的政客都應該明白,保持經濟正增長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才是支點。

  而最關鍵的是,實力差距令新德里清醒。印度在欺凌弱小時從來不會手軟。當印方決定暫時妥協,一定是迫不得已。

  現在談不上“偃旗息鼓”,只是因為印方需要喘息,更需要透過退兵和脫離接觸來測試美日澳等國到底對印度能夠進行多大支援。等到談好了一個價碼,印方還會故技重施。不要對其抱有什麼幻想,當下只不過因為疫情,西方的日子也不好過,無法給予印度什麼實質幫助。最後還是要強調,只有解決東南方向的分裂勢力,才能避免腹背受敵,武力統一早該進入日程表。(完)

8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寵妻、炫娃、教周杰倫做人,這位爸爸你還要去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