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BL到Y Series:日本到泰國的BL文化
BL(Boy’s Love)為描述男性之間戀愛與性關係的文類,此一稱呼在日本約可溯自1970年代初,表現形式多為動漫與小說,後來漸傳至東亞、東南亞等各國家地域,也開始有許多各地的不同面貌。大約在1980年代末,BL也同樣流進泰國。
BL作品及其形成的社群,過去實有許多矛盾處:雖然講述的是男性之間的戀愛與性,但其在各地的閱聽者主要仍多以異性戀女性為主,其描繪的幻想故事常被論為與現實男同志生活有極大距離;看起來似乎是異性戀父權體制對女性性壓抑下的一種解放,但其中又常堅守「攻」、「受」等二元對立的關係模式,且女性角色常淪為次要,因而受到不少女性主義角度的批評;BL同好社群也發展出將其他作品角色甚或是異性戀的現實人物作同性配對(CP、Shipping、或日本稱Couplingカップリング),但卻又不少人認為這只是個人想像與愛好,而保持與實際政治和社會的距離。不過,近來這些看似固定的模式,在不同時空的跨境流變中也開始產生了變化,泰國尤其是個很好的例子。
有研究者把泰國稱為是亞洲BL文化的中繼站,一方面吸收了來自東亞的文化要素,但卻又形成自己的特色,再輸出到其他亞洲國家地域。BL大約1980年代末才開始從日本流入泰國,只不過當今在泰國的發展,反而是基於泰國的文化想像而形成結合日本、韓國兩地特色的「日韓文化」(Koreapanese)綜合體:例如BL在泰國被稱為Yaoi,即借自日文,而其中受歡迎的男性表現形式,多是韓國較為中性而被稱為「軟性陽剛氣質」(soft masculinity)的男星風格。然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相較於過去日本的BL作品多是「2D」的動漫及小說,近年具有泰國特色的真人演出BL影視風潮,不只活躍於泰國,更進一步三步到亞洲各國地域,並形成各國的BL影視風氣。
愛在暹羅:近年泰國的BL影視風潮泰國過去的影視作品中,其實不乏多元性別人群的出現,但最常出現的大概就是被稱為Kathoey的陰柔氣質生理男性,且大多是配角,扮演搞笑角色。後來也有些作品開始討論「gay丈夫」這樣的角色,也就是女性懷疑自己結婚的先生可能是gay,然而這種角色也仍然不脫其配角的性質。
2007年兩部泰國同志電影帶來了不同面貌。一部是由導演普安農(Poj Arnon)編劇兼執導的《曼谷愛情故事》(Bangkok Love Story),故事敘述男性警察與男性殺手間的愛情故事,警察、殺手這兩種具陽剛氣質男性間的戀愛故事,可以說過去在泰國十分少見。同年另一部由楚克薩克瑞科(Chookiat Sakveerakul)編劇兼執導的《愛在暹羅》(Love of Siam)則是形成另一種話題,故事中雖涉及同性情誼,但從海報到初期宣傳的預告片,都會讓人有青春男女愛情片的錯覺,不少觀眾直到進戲院觀看才發現內容主軸是男性同性情愫,因而引起話題討論。另外,相較於《曼谷愛情故事》,《愛在暹羅》除了同性情節創舉外,也是少數在討論青少年情慾的作品。這兩部先鋒作品,為21世紀後來泰國的多元性別相關電影打頭陣,帶出後續的作品風潮。
但真正泰國的男同志相關作品更廣為在亞洲他國流傳的,並非電影文類,而是連續劇作品。與電影類似,其也存在著一部先鋒系列作品,是2013年到2015年間由泰國GMM One(後成為GTH)所製作,分為三季播放的青春校園劇「荷爾蒙」(Hormones)。這部作品雖非以同志情節為主軸,還包含了諸如男女性愛、未婚懷孕、毒品、暴力、家庭學校動盪等議題,但其因為有別於過去泰劇陳舊的公式化情節(富有家族的生意競爭、男女主角虐戀、女配角對女主角的極力陷害),聚焦於青少年的校園生活,再加上透過網路平臺放映,因而受到青少年觀眾的歡迎,也成為後續戲劇製作的榜樣。
在此先鋒作品後,數部網路BL小說改編的戲劇作品,也都有類似的以校園生活為主的情節設定,例如《為愛所困》(Love Sick The Series)、《一年生》(SOTUS The Series)….等,因而開發了相關的影視市場。
這些作品一方面因鎖定網路世代青少年,開展與過去泰國影視戲劇不一樣的內容,而更有諸如多元性別議題的空間。另一方面,較之於過去在他國以小說和動漫為主的虛擬角色作品,電影與戲劇的真人演出,模煳了過去較明確的想像與真實間的分野,並進一步透過網路傳播到亞洲的其他國度。
虛幻與真實:歪女與頂女的文化實作正如同日本等地的BL作品,泰國BL小說、影視作品最基本的閱聽眾也是女性。但不同於在日本被稱為「腐女子」或「腐女」,在泰國這群女性被稱為「歪女」(Sao Y สาววาย)。Y這個字主要來自日本BL作品的俗稱Yaoiやおい(另外,女性同性愛作品在日本稱為「百合」Yuri,亦是Y開頭)。也因此,BL戲劇作品在泰國被稱為Y Series(Series Wai)。
這樣的女性尤以年輕女性為主,Sao這個字在泰文中也通常用來指未結婚的青少年女性。這樣的群體其實常和另一群被稱為「頂女」(Sao ting สาวติ่ง)的年輕女性重疊,「頂女」指的是喜歡韓國男星的年輕女性,「頂」(ting)這個字來自「耳垂」(tinghu),一開始指的是因髮規而頭髮通常會剪到耳垂的國高中女學生,而這些人剛好也正是這些瘋迷韓國男星的主要群體。這群重疊性極高的「歪女」和「頂女」,可說正是前述因應新興網路世代所生產出的BL影視作品的最重要發展原因。
這樣的重疊也形成了泰國特殊的BL文化,打破虛幻與真實的疆界。如前面所提,過去BL常有其在BL幻想與現實男同志生活、現實政治社會間的矛盾,然而在泰國卻形成了特殊的發展,模煳了兩者間的界線。一如其他地方,歪女們除了被動地接受小說、影視作品的文化商品外,也積極地創造不同現實人物的配對。如同日本稱為配對(couplingカップリング)、臺灣稱為CP或英文稱為shipping的捉對方式,泰國也會將很多現實人物ship(ชิป)以作為配對。這樣的配對也常常被稱為「幻想配對」(khujin คู่จิ้น)(khu指的是伴侶、配偶;jin則來指想像imagine),這種生於歪女和頂女們的想像,常會把韓星偶像、政治人物、甚或是校園及網紅等實際人物,不一定是男同志的物件抓來配對。
但有趣的是,對泰國的歪女和頂女們來說,這樣的配對不只是止於「想像」,對於許多「幻想配對」(khujin),她們也會期待真實人物在現實生活中也扮演這樣的角色,因而有真實的男性間親密互動,有些甚至會透過網路等工具期待這些配對不應該有其他的女性交往,而有些網紅或演員的配對也會遵守這樣的希求,在戲外扮演好「幻想配對」的角色。但近來更進一步的,有些歪女會直接找真實的男同志成為他們幻想的物件,這樣的配對被稱為「男同志愛侶」(khurak gay คู่รักเกย์),也使得這些男同志配對變成了如明星般的關注物件,模煳了過去BL文化中,介於想像與男同志、實際人物間的界線。
另一方面,過去常被批評的BL角色與真實男同志主流風格的差距,在泰國也是非常曖昧不清。歪女和頂女們熱衷的Y Series與韓國男星,其風格多為外表清秀的「軟性陽剛氣質」美男子風格,雖然過去說和男同志中對於主流陽剛身材的偏好十分不同,但由於Y Series與韓國男星的流行,使得泰國一般生活中也反而更為接受此類美男子的風格。就像前述2007年同年上映的兩部電影「曼谷愛情故事」與「愛在暹羅」,後者的清秀學生風格就比起前者的陽剛氣質更受到歡迎。而另外此種風格樣式,也常成為一般生活中人們在拍照的風格呈現。這些都挑戰了過去被認為BL作品中的想像虛幻,與現實生活中有距離的說法。
奶茶聯盟:泰國作為亞洲BL文化跨國中繼站泰國作為亞洲BL文化的中繼站,除吸取日韓要素髮展自身特色外,同時也向亞洲其他各地傳播。泰國近十數年來的BL影視戲劇作品,除了透過跨國的商業上映之外,其廣泛流佈其實是靠著網路的傳播,尤其是各種流媒體平臺及社交媒體的興起。許多在泰國上映的BL戲劇作品,常透過非商業販售的字幕組製作、流媒體平臺及跨國家地域的愛好社群分享,流傳到各地。
有些商業性的平臺也嗅到商機,開始引進泰國的BL作品,並進一步開始自制BL作品。此外,一些泰國Y Series出現的年輕演員們,也常會辦跨國粉絲見面會,進一步推波助瀾此類跨國的BL文化。
結語泰國的BL文化作為一亞洲中繼站,有其吸收日韓文化的一面,但卻也同時有其獨自特色,並跨境傳播到亞洲各地。相較於早期的小說和動漫,電影及連續劇的Y Series,以及所形成的歪女和頂女的BL文化,使其超越了過去虛幻和現實的界線。過去歪女和頂女這樣的社群,在泰國社會中常具負面形象,如批評她們不務正事、沒有收入卻又在許多商品上大量花費。然而近來我們可以看到她們也並非僅侷限於自己的社群,也並非只是透過想像與幻想來回應社會的限制,反而是積極地透過她們的人群集結與文化模式,而與這個社會有更積極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