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據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釋出訊息,北京時間13日22時7分,在日本本州福島縣東部近海發生7.1級地震,並作出在其附近可能發生海嘯的預測,而長期研究日本地震的東京大學教授古村孝志稱則認為應該不會出現海嘯,但近期可能出現高強度餘震。從已經公開的訊息可以得知,東京、福島等地震感強烈,地震造成東京周邊地區約95萬戶家庭停電,具體傷亡數字還在統計。

或許很多人對地震的印象依舊停留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並不瞭解7.1級地震意味著什麼,而7.0級地震則相當於320萬噸的TNT炸藥。如此巨大威力的地震在日本福島附近發生,自然會再次牽動日本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經。雖然日本人的抗震經驗豐富,且其建築在設計之初就有考慮抗震,甚至在學校裡還有專門的演練,但在如此巨大的“原子彈”面前,人力終究有盡時。

此前日本地震拍攝圖片

作為一個80%資源都依賴進口的狹長島國,核電佔據了日本約30%的發電量,儘管對核能的利用始終飽受爭議,且福島核電站洩漏的陰影猶在,但從新能源利用還需時間,火力發電等其他發電手段成本較高的角度考慮,短時期內找到有效代替核能發電的思路並不現實。儘管目前日本方面宣稱此次地震暫時未對福島核電站造成破壞,然而此次在福島附近海域發生的地震必將給日本的核安全敲響警鐘,如果再次發生類似於福島核電站洩漏的事故,這將是日本上下無法承受之重。

就在去年10月,日本曾宣佈計劃於2022年起,將福島核電站洩漏事件產生的上百萬噸核汙水,降低放射濃度達標後排入太平洋。這一方案本就飽受世界各方的抗議與反對。儘管日本宣稱核廢水經稀釋後,其中的有害物質氚排放量極低,符合安全標準。如果人類長期生活在氚輻射下,可能導致細胞死亡、基因突變等,比如近年來日本漁民經常捕撈到非正常形態的海洋生物,儘管並沒有證據表明,罪魁禍首是福島核電站洩露,但這終究是懸在日本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此次地震無疑將再次引發日本民眾焦慮和世界其他各國的關注。

日本計劃將核汙水排入大海

其實日本已經走在了“全面脫核”的路上,儘管這個步子有些小,甚至面臨後退。根據日本2018年釋出的“第五次能源基本計劃”,其電力結構最佳化目標將維持不變,包括風電、光伏等可再生的新能源佔比22~24%,核電佔比20~22%,火電佔比56%。作為擁有全球第六大海域面積的國家,全面建設海上風機已經被日本納入程序。根據測算,日本海上風電潛力巨大,儲量高達到600GW。然而截至2018年,日本已執行的海上風電專案大約只有50MW,相當於僅有不到30颱風機在工作,遠低於日本的風機出口量。

從目前相關產業積蓄的實力看,僅僅依靠日本國內的力量遠遠不夠,日本三菱重工、東京電力等巨頭正在積極引進外資,並且持續加強這一方面和歐洲的交流合作。憂患意識極強的日本人已經開始奮起直追,中國在這一領域同樣不甘示弱。截至2020年9月底,我國海上風電併網容量已達到750萬千瓦,在建規模約1100萬千瓦,預計到2021年底我國海上風電規模將超過英、德,居世界第一。我們必須承認中國在海上風電的建設上和英德等國依舊存在差距,核心風機制造部分專案依舊需要進口,但回顧我國新能源的發展歷史,我國陸上風電產業發展最快的2005到2010年,光伏產業從2015年到現在持續全球領跑,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之旅。

不會過日子看鄰居。日本的能源隱患和核電焦慮其實我國同樣部分存在,尤其是今年寒冬時節飆漲的煤炭價格以及部分地區政府部門限制開空調等措施,都說明了這一點。拋開政策性因素外,目前制約中國海上風電開發的瓶頸主要源自風電轉換的技術創新和運營維護的降本增效。在風電轉換的技術比拼中,中國並不處於絕對劣勢,但縱觀全球第三方運維公司,沒有一家中國企業能夠進入前三十名。隨著雲計算、人工智慧、5G通訊以及大資料等新興領域的持續發展,系列新技術無疑將助力中國實現智慧運維,新興的完整產業鏈將再次形成。此外就是,日本此次地震讓人們對於核電站的憂慮再次提升,畢竟在不可控因素,特別是在大自然面前,所謂的防護不堪一擊,因此在能源隱患不斷凸顯的當下,我們也應居安思危,儘早謀劃!

9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寶島歌后“蔡依林”的氣質穿搭,穿喇叭褲有氣場,滿屏御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