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位登上太空的中國人,楊利偉圓了中國人千年飛天之夢,很多人很好奇,為什麼楊利偉首次登太空之後,為何再也沒有上太空?
首次登太空,九死一生返回地球蘇聯和美國在成功經歷載人航天飛船後,中國也開始秘密研製載人飛船,在經過多次實驗之後,中國決定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
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主要是考核工程載人環境,獲取航天員空間生活環境和安全的有關資料,考核工程各系統工作效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統間的協調性。
我國在航天領域起步較晚,而神舟五號是中國首艘載人航天飛船,許多航天技術並沒有得到實際驗證,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這也就意味著當年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上天的時候其實承擔著巨大的風險和壓力。
神舟五號艙內的儀表盤紅藍指示燈密密麻麻,各種線路縱橫交錯,各種設施產品星羅棋佈。要熟悉和掌握它們,並能進行各種操作和故障排除,作為首位登上太空的中國人,楊利偉必須冷靜精準地完成各項任務,否則等待它的不僅是失敗,還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
當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時候,火箭和飛船急劇震動,產生了共振。這是一種非常恐怖的能量波。恐怖到什麼程度呢?有人說一輛平時的卡車過橋時,一旦發生共振,所產生的能量波能直接把大橋振毀。
持續了26秒的共振幾乎撕裂了楊利偉的身體,讓他自己都認為可能挺不過去了,即將光榮犧牲。
而在返回地球降落的時候,飛船拋開降落傘蓋,並迅速帶出引導傘。這是一個激烈的動作,,瞬間過載很大,對身體的衝擊也非常厲害,整個過程無論是對身體還是精神上都是非常大的刺激。要知道,人類自從開展載人航天活動以來,已有22名航天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11人就是在返回著陸過程中犧牲的。
除此之外,著陸時巨大的衝擊力,因為麥克風有不規則的稜角,楊利偉嘴角受傷,這也是為什麼楊利偉嘴角流血的原因,這要是在頸上,後果不敢想象。
楊利偉可以成功完成此次航天任務,光榮的背後是幾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楊利偉可以說是帶著屬於中國人的驕傲和尊嚴,在用生命為中國航天事業引路。
正是因為神舟五號任務非常兇險,所以國家不再讓楊利偉上太空。
為新人讓路除了上面這個原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為新人讓路,在一年多時間裡,楊利偉回答了科研人員的幾百個問題,涉及載人航天工程的方方面面。後來,神舟六號比神舟五號有了180多項改進。
而作為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員,楊利偉需要把自己的經驗告訴給其他宇航員,其他宇航員也要有實踐的機會。要知道,登上太空的機會是非常難得的。
我國第一批航天員一共有14個人,分別是,楊利偉、聶海勝、費俊龍、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劉旺、張曉光、吳傑、李慶龍、陳全、趙傳東、潘佔春(其中吳傑和李慶龍是教練員,曾在俄羅斯受訓)。
後來,聶海勝、費俊龍、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劉旺、張曉光等先後登上太空。而有5個人一直到退役都沒有上天:吳傑、李慶龍、陳全、趙傳東、潘佔春。從這裡可以看出登上太空的機會有多寶貴。
楊利偉作為先行者,已經為中國航天事業付出了太多,沒有必要再去冒險了。
楊利偉一直在訓練事實上,從2003年從太空返回之後,楊利偉一直在積極訓練,隨時接受組織挑選。一直到2008年,已經43歲的楊利偉仍然在接受訓練,等待神舟七號宇航員的遴選,那個時候他已經43歲。
要知道宇航員的訓練,是超越了人類身體極限的,航天員要在時速100公里的離心機中飛速旋轉,相當於體重8倍的負荷壓在身上,人的臉會被拉變形,眼淚不由自主往外流,眼前發灰、發黑,甚至意識喪失,危及生命。
可以說,楊利偉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都獻給了載人航天事業。時至今日,楊利偉依然在航天崗位上默默奉獻。
-
1 #不要再拿人的生命當試驗品啦!讓那些主張航天的專家親自上吧!
-
2 #麥克風上有不規則的稜角?咋會有這麼低階的錯誤?
-
3 #太空第一人,值得尊敬!
-
4 #為獻身祖國航天事業的航天員們點贊!
-
5 #名利雙收。為什麼還要冒險?
-
6 #不知道美國的宇航員是不是也這樣兇險呢?
-
7 #太空中的壓力和地球是有天大的差距的,心裡的恐懼等等吧
-
8 #向古人學習 看星象知地球不是更好 幹嘛要上天呢 你又住不起天上去
-
9 #和井下被埋是一樣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