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這段時間歐盟內部的大西洋主義者在等,等一個機會,就是默克爾下臺,綠黨上臺,綠黨比較符合大西洋主義者的口味。默克爾所代表的基民盟是實用主義者,意識形態較少。

歐盟外交關係協會一直在抱怨說對俄的政策沒什麼進展,主要是德國那邊阻擋得厲害,另外馬克龍的主張也是擴大和歐盟接觸,導致歐盟在對俄問題上是手足無措的狀態,歐盟外交關係協會的原話:

多年來,德國,尤其是德國總理默克爾一直被描繪成歐洲政策和對俄製裁的基石。最近幾周發生的事件,讓人們重新認識到德國政治精英在東方立場的不一致——這表明,在默克爾離職後,柏林方面在這個問題上將遇到困難。

在阿明·拉切特當選為德國基民聯盟的新領導人,也就是最有可能接替默克爾的人之後不久,一場關於他的外交政策的辯論就開始了。拉切特過去的一些宣告顯示了對普京和阿薩德政權及其外交政策的同情,同時他嚴厲批評了美國和英國,並支援北溪2號線。他對法國的同情在東歐引起了進一步的關注,在東歐,德國被廣泛視為與巴黎抗衡的力量,尤其是總統馬克龍試圖與莫斯科接觸的努力。由於外交政策在基民盟投票前的競選活動中幾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有關拉舍特外交政策的辯論只有在他當選黨領袖後才開始。

雖然拉切特試圖透過批評俄羅斯政府監禁反對派領導人納瓦爾尼來改善自己的形象,但人們可能仍然想知道,如果他成為總理,他的意識形態傾向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他的外交政策立場。

眾所周知,他的政治優先事項表明,他將把就業和經濟放在首位,並將外交政策視為支援國內增長的手段。幾十年來,德國外交政策一直受到與俄羅斯和中國的貿易和投資關係所帶來的安全問題的困擾,特別是在國防、反情報和金融監管等領域,正如Wirecard醜聞所痛苦地暴露的那樣。拉切特似乎不太可能把事情變好。

德國——以及法國和其他西歐國家——經常努力探索與俄羅斯“有選擇的接觸”的可能性,並在“共同利益”領域進行合作。然而,他們錯誤地判斷了克里姆林宮在一些只對歐盟重要的問題上的合作意願,無論是改善歐洲安全還是實施氣候政策。此外,歐洲在交易上對莫斯科沒有影響力。

出於經濟原因,歐盟並未考慮對俄羅斯實施嚴厲制裁。此外,歐洲的軍事力量很弱,歐洲的情報和反情報對俄羅斯在歐洲或其鄰國的秘密行動沒有威脅,歐盟對其東部鄰國的共同外交政策如此脆弱,以至於很容易被軍事力量打亂。換句話說,歐盟沒有什麼可提供的,也沒有什麼可威脅的。克里姆林宮為什麼要聽?

……

當拉切特將自己描述為一個“實用主義者”時,用當代德國的術語來說,他是正確的:他想為互利的接觸找到一個最低限度的共同點。然而,這種“實用主義”很難與那些以脅迫和支配為目的,並且隨時準備將各種關係武器化的國家合作。因此,“實用主義”在過去失敗了,將來也註定要失敗

與此同時,許多專家和國際媒體將希望寄託在德國綠黨的崛起上,該黨領導層的外交政策議程更符合他們的期望。但現在預測德國外交政策會發生更深層次的變化還為時過早。儘管德國的政黨體系正在發生根本轉變,但人們不應低估所有主要政黨和官僚機構中“實用主義”的堅持。

外交政策問題在競選和聯盟談判中只會扮演很小的角色。雖然外交政策在專家的圈子裡很重要,但在政治競爭中就不重要了。最終,任何聯合政府都將在最低公分母上找到妥協,而這一妥協不太可能讓任何一方滿意。從這個意義上說,唯一可以預測的是,在默克爾之後的德國,其外交政策將變得不那麼穩定,甚至更不可靠。

什麼是歐盟外交最大的問題?

不是議程設定得不好,歐盟擁有最會設定議程的外交官,其能力比美國強得多。

也不是歐盟朋友不夠多。美國外交喜歡玩蠻力,不是大聲嚷嚷制裁,就是動輒出兵,而歐盟一出現立馬成為正義之化身,各種小弟前呼後擁,好不熱鬧。

歐盟只有一個問題:菜。

歐盟也有所謂的外交關係協會,最近出稿子說俄羅斯的問題,是寄希望於綠黨上臺,然後指望“德國議員支援更多的制裁、軍事威懾”,我一看這些詞頭都很大,制裁前幾年都用幹用盡了,普京的反制裁讓歐盟銷往俄羅斯的農產品損失不少,普京的農業政策反而扶持起來了本國的農業集團,趁中東糧食缺乏大賺特賺,2016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小麥出口國,出口賺的錢比軍售都多。

至於“軍事威懾”,看看波蘭前段時間的軍演,五天全國淪陷,還不如1939年,就這,都還不是最糟糕的,2015年波蘭模擬空戰中,波蘭四個小時內失去制空。

而波蘭的軍事實力在歐盟內部不算差。波蘭有77000 作戰人員,1010 坦克 3110 步兵戰車/裝甲人員運輸車,250 直升機。

比較有意思的是德國,作為傳統的軍事大國,其軍事預算也不少,目前甚至超過法國,問題在於擁有同樣軍事預算的法國,是有核武器,有航母。

德國呢?60925 作戰人員,328 坦克(104儲備),3728 步兵戰車/裝甲人員運輸車,223 直升機,就這點東西也就罷了,其裝備可使用率低到讓人可笑的地步,虎式直升機只有三分之一可使用,颱風戰鬥機,狂風戰鬥機的可使用數量均不超過一半,潛艇可使用量僅為25%。

如果德國波蘭開戰,鑑於兩國距離夠近,外加上現在德國軍隊公務員體制,我懷疑波蘭一天內能拿下柏林。

都不知道德國軍費花到哪去了,我覺得德國軍事問題比美國還嚴重,過去每次看歐洲智庫文章,說歐盟國防不能自立,必須依靠美國,我心說這歐盟人口,GDP都不知道超越俄羅斯多少倍,怎麼可能還怕俄羅斯,怕不是親美的歐洲人瞎說喲。

結果一看波蘭軍演……我看德國還是和俄羅斯籤《德俄互不侵犯條約》比較妥當。

《歐洲綠色交易的地緣政治》

除了對俄議程外,歐盟最近還把碳排放當牌來打。主要內容:

歐洲綠色協議將產生深遠的地緣政治影響,其中一些可能對歐盟的夥伴產生不利影響。

歐盟應該準備在與俄羅斯和阿爾及利亞等周邊重要國家,以及美國、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全球參與者的關係中應對這些影響。

歐盟應與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合作,促進其經濟多元化,包括向可再生能源和可出口到歐洲的綠色氫氣領域發展。

歐盟應改善關鍵原材料的供應安全,並限制對其他國家(主要是中國)的依賴。

它應該與美國和其他夥伴合作,建立一個“氣候俱樂部”,其成員將採用類似的碳邊界調整措施。

歐盟應該成為能源轉型的全球標準制定者,特別是在氫能和綠色債券方面。

它應該透過調動歐盟預算、歐盟復甦基金和歐盟發展政策,使歐洲綠色協議國際化。

歐盟應該促進全球氣候變化聯盟,比如保護永久凍土。

歐盟應推動建立一個全球氣候行動新經濟平臺,分享經驗教訓和最佳做法。

不得不說歐盟的政策制定者還是有相當的水平的,比如說中間的對華政策,它是這麼描述的:

對於進入歐盟的碳密集型產品建立碳邊界調整機制的構想,對中國構成了更根本的挑戰。尤其是在利潤率不是很高的價值鏈的低端,中國製成品可能會失去其相對的價格優勢(並因此失去吸引力),這使得歐洲工業從其他“綠色”合作伙伴那裡採購更具吸引力。這可能會給中國施加巨大壓力,要求其調整自己的政策,至少暫時起到說服中國致力於更宏偉的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作用。否則,當前的全球供應鏈遠離中國的趨勢更加多樣化

從歐盟的說法來看,歐盟的算盤是這麼打的:

在工業製成品上搞“碳排放”,不符合“碳排放”的產品進入歐盟可能會被限制,比如說貿易壁壘或者關稅。

由於中國是第一大工業國,對外有出口需求,因此這項政策對中國打擊很大。

在執行碳排放政策後,可能會逼迫製造業迴流到歐盟。

利用碳排放可以獲得一張對中國的外交牌,逼迫中國在貿易問題上讓步。

老實說,這是歐盟的老把戲了,先做一個極高的代表正義的姿態,利用這個姿態獲得籌碼,然後逼迫其他國家進行貿易讓步,從策略制定上,這比美國高明的多了,天然佔據道德高地,問題在於:歐盟有哪個能力嗎?

這一套政策下去,第一個被打擊的恐怕是波蘭,因為波蘭的能源現在以煤炭為主,上次關於碳排放問題上就沒有能和波蘭達成妥協。

歐盟過去也制定過類似的政策,比如說光伏之類的,結果中國一招補貼,幾乎把歐盟打得全軍覆沒,歐盟不得不祭出反補貼政策,執行了好幾年,在2018年歐盟妥協,終結了對華光伏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政策,中國光伏企業經過幾年血海打拼,反而競爭力更強,隆基股份的股票現在都多少了,大家可以看看。

電動汽車政策更是一言難盡,明明歐盟先制定政策,並且在各種專利上有先發優勢,硬是被中國的產業補貼給打回來,目前中國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大電動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

目前中國碳排放進行得非常迅速,等歐盟真正政策落地後,很難說到時候又是一個什麼情況,比中國更弱的一些國家,例如印度越南之類的,他們碳排放問題上是絕對不可能跟得上中國的,產業鏈不可能往更貧窮的地方轉移。

而歐盟想借這個機會搞製造業轉移回歐洲的想法,幾近不可能,且由於歐盟在電動汽車問題上走得太緩慢,類似於大眾,寶馬,賓士,標誌,雪鐵龍之類的歐洲廠商是不是第一個被拎出來當靶子打都很難說,別到時候低端製造業沒回流,反而丟了汽車業,那才是最大的玩笑。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異性之間非法同居,被查到之後將會有什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