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中央銀行
文明古國伊朗的首都德黑蘭,有個堪稱世上最昂貴的“地下室”,裡面的寶物足以亮瞎我們的雙眼。
這個位於德黑蘭市伊朗中央銀行的地下室,還有另外一個名字——伊朗珍寶博物館,專門收藏伊朗歷代王座、王冠、寶劍、珠寶、首飾等宮廷用品。1938年,禮薩·汗國王將王室藏品交給伊朗國民銀行,作為發行紙幣的擔保。1960年底,該館開始向公眾開放。
伊朗珍寶博物館其實是一個特大的銀行保險庫,並配有半米厚的鋼板門,號稱可以抵禦核打擊。它的守衛極度森嚴,大門入口僅一人寬。參觀者正式進入前要兩次搜身,除了衣服外所有物品都要寄存。博物館每天展出時間很短,每一個展櫃旁各有一到兩名穿著似特工的守衛,除了扶手基本不能碰任何東西,不然會被警告甚至引發警報。
儘管戒備如此森嚴,但仍難以抵擋女性參觀者的熱情,因為裡面收藏了伊朗王室幾個世紀以來最珍貴的國寶,足以讓天性愛珠寶的女人眼花繚亂,深陷其中。
鎮 館 之 寶寶石地球儀
直徑46cm,高110cm。球體使用純金34kg,共鑲有5.1萬顆寶石,寶石的品質優良,顆粒也較大。
其中大洋、海域、湖泊用祖母綠鑲嵌,所鑲嵌的最大祖母綠重175ct(國際通用寶石重量單位:克拉);陸地用紅寶石和紅色尖晶石鑲嵌,所鑲嵌的最大紅寶石重75ct,最大的尖晶石重110ct;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和埃及用塊狀的藍寶石鑲嵌;伊朗,英,法和南亞的部分國家用鑽石鑲嵌,所鑲嵌的最大鑽石重約15ct。大陸則用鑽石鑲嵌出輪廓,“地球儀”上標出了赤道和黃道,經線和緯線用紅寶石鑲嵌。
這個“地球儀”,由伊朗國王納賽爾·丁·沙赫在1874-1875年間委託珠寶匠製作,主要目的是為了儲存散放著的寶石。在這個“地球儀”上,包括了2顆重約175ct的祖母綠,多粒重約125ct的祖母綠和多粒重約50ct的紅寶石,這些寶石都是價值連城的無價之寶。
光明之海
“光明之海”鑽石為淺桃色,長1.5英寸、寬1英寸、厚0.375英寸,重量為182克拉。這顆鑽石來自印度傳奇鑽礦——戈爾康達河谷,原石重達787克拉,莫臥兒國王沙·賈汗(Shah Jahan)——即泰姬陵的建造者,將其琢磨成300克拉的高玫瑰花形鑽石。成為伊朗的戰利品後,國王納迪爾將其切割成兩塊,一塊182克拉,稱“光明之海”;一塊60克拉,稱“光明之眼”。
該CROWN中間鑲嵌的是從光明之海上切割下來一顆鑽石,重60克拉,名為“光明眼”。
“光明之山”幾經轉手,現為英國王室所有,是英國女王的御用神裝。
孔雀王座
孔雀王座是沙賈汗(印度莫臥兒帝國的皇帝)的特供專座,聽說光明之山就是從這寶座上摳下來的。它是在17世紀早期由國王沙賈汗(Shah Jahan)委託製作的,位於德里紅堡(Red Fort of Delhi)的迪萬-伊克哈德(私人觀眾廳)。1739年,波斯國王納迪爾·沙阿(Nadir Shah)將原來的王座作為戰爭戰利品奪取。
雖然珠光寶氣,靠背也有類似孔雀的裝飾,但這並非真正的“孔雀寶座”。“孔雀寶座”以黃金和寶石做成,前面兩級臺階,中間是帶有圍欄的平臺——幾乎就是床,像古列斯坦宮裡的大理石寶座,後背有光芒四射的太陽圓盤。據說這把“椅子”起初叫“太陽寶座”,阿里·沙娶了暱稱為“孔雀夫人”的美女,改稱其為“孔雀寶座”。
其 他 藏 品 欣 賞除了以上“鎮館之寶”,伊朗珍寶博物館還藏有如下寶貝:
小巴列維(伊朗最後一個伊斯蘭封建王朝君主)加冕時所戴CROWN,鑲有3380顆鑽石、5顆綠寶石、2顆藍寶石和386顆珍珠,恐怕是世上最貴的帽子了。
小型的地球儀
鑲滿珠寶的金壺
掛滿綠寶石和紅寶石的黃金燭臺
法拉赫皇后鳳冠 ,使用了36顆綠寶石,34顆紅寶石,2顆尖晶石,105顆珍珠和1469顆鑽石。怪不得西方人說“欲帶CROWN,必承其重”。
巴列維加冕禮服。上面的細節極致精美,各種金線珍珠寶石鑲了一大堆,奢華到了極點。
伊朗珍寶博物館所藏寶貝,令許多國家的博物館望塵莫及。有人猜測,波斯帝國(伊朗的古名)歷史悠久,館中展品只是冰山一角。相傳希波戰爭時,波斯帝國國王薛西斯(Xerxes)乘坐的戰船就以黃金做頂。
這些珍寶多數為16世紀後的伊朗王室所聚斂。伊朗國王納迪爾從印度掠奪了10來把寶座和不計其數的金銀珠寶,為便於存放,部分珍寶被鑲嵌在服飾王冠、寶劍匕首、杯碗盤蓋和各種工藝品上。但大多數沒有加工,整箱封存,至今沒有公佈統計數字。伊朗最後一個伊斯蘭封建王朝——巴列維王朝建立後,這些珍寶成了王室財產,國王雖將部分歸還國家,但仍有大量珍寶被王室佔有。
-
1 #
-
2 #
鑽石越大越值錢啊為什麼要切割呢
靠戰爭搶奪而來,早晚還是要還回到寶物的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