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在地球上滅絕已經超過6500萬年,不過關於恐龍的傳聞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比如英國的尼斯湖怪事件、我國的天池水怪,還有剛果湖水怪等等,坊間認為是蛇頸龍,但卻無法證實!
1977年,日本“瑞洋丸號”拖網漁船卻在南太平洋撈起了一具高度疑似“蛇頸龍”的屍體,由於已經腐敗發出惡臭,被船長以汙染魚獲為由被丟回了大海,回國報告後被日本科學界直接批判到狗血淋頭,稱其將國寶給丟回了太平洋,甚至一度還重新組織大批船隊前往打撈!
“瑞洋丸”事件,撈起來的究竟是什麼?
1977年4月25日,紐西蘭基督城東南方約105公里的太平洋上,隸屬日本太陽漁業株式會社的“瑞洋丸”號正在作業,10點40分,正從300深的海底收起拖網的船員發現撈到了大傢伙,但到水面後才發現,是一具已經高度腐爛的屍體。
由於拖網中還有魚獲,所以這具屍體被吊起放到了甲板上,此時船員們才發現,這具屍體看上去非常怪異,並不大的腦袋,長長的脖子,更長的尾部,還有四個鰭,全長大約有10米,總重量大約在1.8噸左右。
屍體身上的腐肉與脂肪已經掉落在甲板上,留下了一層厚厚的屍油,正當船員們不知道怎麼處理時船長田中明(Akira Tnaka)決定將其丟回大海,畢竟船艙內的魚獲事關此次出海捕獲價值2億日元的收穫,如此惡臭的屍體留在船艙內,一定會汙染這些魚獲。
此時在船上實習的山口縣海洋學校的學生矢野道彥(Michihiko Yano)已經從這具屍體的不同凡響的外觀中發現了一些端倪,畢竟他是受過正規教育的,遭遇不明動物的第一反應是採集樣品、測繪並記錄,當然他還有相機,所以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資料。
難能可貴的是矢野道彥在船長將其丟回大海之前,採集了部分屍體的樣品(怪物的鬍鬚,矢野道彥認為有助於識別怪物),並且用相機拍下了多張屍體的照片,匆匆忙忙完後,田中明下令船員將屍體丟入了太平洋,矢野道彥看著逐漸下沉的屍體,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但他們一定不知道,丟掉的可能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現。
蛇頸龍的化石
真的是蛇頸龍?
只從草圖來看,那就是活脫脫的蛇頸龍,但很快有學者提出了反對意見稱,草圖上的“蛇頸龍”脖子太短了,和史前蛇頸龍差異有些大,但很快大家都認為,經過如此長時間演化,脖子變短也並非不可能!
蛇頸龍最早出現於三疊紀晚期,在侏羅紀時代達到頂峰,蛇頸龍種類繁多,大大小小都不等,並不都像各位想象的那麼巨大,白堊紀時數量有下降,但仍然眾多,最終在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和大部分恐龍一起滅絕。
科學鑑定認為是姥鯊,卻存在大量的疑點
木村繁茂,藤井克幸,佐藤健三郎化驗了矢野道彥從紐西蘭外海帶回海怪屍體的組織,結果發現,它的蛋白纖維和化學組成和上文科學家猜測的姥鯊比較相似,結論發表在『瑞洋丸に収容された未確認動物について』(日仏海洋學會, 1978. 7, pp.23-27)
成分資料表:左側是海怪,右側是姥鯊
從成分看,兩者相差無幾,所以學者稱紐西蘭海域發現的是姥鯊無疑,但仍然存在大量的疑點
一、矢野道彥帶回了組織樣品是部分怪物的部分鬍鬚,姥鯊有鬍鬚嗎?
鯊魚沒有鬍鬚,不過被捕撈上來的怪物已經高度腐爛,這些鬍鬚可能是姥鯊的魚翅(假設是姥鯊),所以這個疑點並未推翻是姥鯊的結論。
二、怪物前後擁有幾乎同樣大小的鰭,姥鯊的鰭大小有區別
矢野道彥稱草圖上的前後鰭大小比例基本是一致的,假如有區別的話,前面的稍大一些,從圖紙上來看,前面的鰭接近一米,後面也是差不多大小,姥鯊的鰭有多大呢?據捕獲的樣本來看,差不多大小。從這一點來看,姥鯊還是有可能。
三、怪物的草圖骨骼比例和姥鯊差異很大
從草圖中的骨骼來看,姥鯊沒有方骨,而草圖中都是方塊形骨骼,專家據此向矢野道彥請教確認時候,他回答並非是現場繪製的草圖,而是被船長丟棄後繪製的,另外骨骼也被肌肉遮蓋,他是踩在怪物身上憑感覺繪製,另外尾部的骨骼也是類似的情況。
四、怪物有大量皮下脂肪,而鯊魚沒有
不過在1977年,在神奈川縣川崎市從事魚翅加工貿易的日本鯊魚研究所的Shigeo Ishikawa證實,怪物身上看上去像白色脂肪的組織,應該就是鯊魚的皮下皮,它們將其稱為“ Touf”的組織。
五、鯊魚沒有紅色肌肉
Shigeo Ishikawa先生指出,在鯊魚脊椎周圍,鰭的根部有部分紅色肌肉
另外還有鯊魚沒有肋骨,但在怪物身上看到了肋骨,但據證實肋骨很短,其實鯊魚也很短。關於姥鯊脖子的不夠長的疑點,主要是起重機將其吊起時被拉長所致。
肩帶的對應位置
最後從怪物屍體照片中的鰭位置以及肩帶等都和姥鯊一致,最終日本科學界將這個發現的怪物定性為一具高度腐敗的姥鯊屍體,身上部分骨骼與肌肉已經完全脫離,使得在外觀上分辨姥鯊難度很大。
1978年4月下旬,東京水產大學多位專家宣佈鑑定結果為一條大鯊魚。日本魚類科學學會理事長安倍奈明說:“它絕對是一條鯊魚,非常接近姥鯊。
當然在日本輿論界,認定其為蛇頸龍的說法一直都存在,而船長田中明,永遠都是那個丟掉日本國寶的那個罪魁禍首,儘管科學界已經原諒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