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餐式資訊蔓延至大街小巷的時代,短影片APP也隨之應運而生,並且在短時間內便在網際網路社會中普及與下沉,從一二線城市緊跟時代潮流的白領學生,再到社群鄉村後知後覺的大爺大媽,都透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在手機上安裝上記憶體不算太大的短影片APP,並且從此迷戀上這個打發時間的利器。
相信用過短影片APP的朋友也很清楚,短影片的魔力在於能夠透過精密的演算法來給使用者推薦感興趣的內容,搞笑類、情感類、吃播類甚至是LSP專供,總有一類是能夠抓住使用者的需求,並且從龐大的內容端來讓使用者增加停留時間,並且以此為基礎來開發進一步的玩法,可是不管怎麼玩,短影片平臺最終的目標都還是使用者的口袋。
只要能夠獲得使用者足夠的時間,那麼短影片平臺以及內容運營便能夠收割到足夠的流量,而廣告商也會想辦法來將使用者的時間轉化為金錢。可是,這只是在使用者群已經形成之後的程式,而在此之前最為重要的是第一步,也就是如何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加入到這場流量收割遊戲。
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流量經濟時代,使用者推廣的方式從來就不是唯一,並且經過多年的沉澱已然分化成不同的流派,營銷策略更是五花八門,不過其中最為主流的方式便是投放廣告,這是很多金主爸爸的慣用手段。在營銷界中,廣告所能夠帶來的收益是最為可觀的,在廣告史上透過投放具有足夠影響力的廣告而力王狂瀾幫助企業起死回生的案例不在少數。
所以,在網際網路產品剛起步普及推廣乃至擴大使用者群階段,廣告都是最具效果的推廣方式,並且在資本的運作之下,這種廣告也鋪天蓋地滿天飛,讓人防不勝防。當然,儘管廣告不可避免,然而平心而論其中也不乏具有新意並且有深度能夠引起受眾共鳴的廣告內容,而受眾也願意為此而買單。
然而,與此同時,由於產品的定位不同,比如我們所要說的短影片APP,只需要將潛在使用者轉變為正式使用者就可以透過演算法與內容來留住絕大部分使用者,所以深度被完全摒棄,轉而採用更為簡單粗暴的方式,撒幣。
撒幣也是無可厚非,畢竟網際網路早已成為戰場,而得使用者者得天下,撒幣是最直擊靈魂的魅力輸出。然而,撒幣的推廣模式逐漸開始偏離事實,畫的大餅又大又圓,可是真正能夠吃到的卻僅僅只是一個芝麻。浮誇風吹遍了眾多推廣平臺……
人性是貪婪的,當面對所謂的“上班刷影片就能發財”、“刷影片分分鐘賺生活費”廣告內容的衝擊,再配上“下載又不虧”心理暗示,稍微不夠理性的受眾都會選擇嘗試,而這恰好就掉入了推廣者的營銷陷阱。
當然,這類應用往往都會配上一個字尾,即在原生應用的基礎上所推出的另外一個版本的應用,而這類應用往往有著不同於原生應用不同的使命,即搶佔下沉市場,從三四線城市到農村地區,使用者群型別與一二線城市使用者也有所區分,而補貼和讓利是更為有效的方式。
來自某網友的抱怨
所以,基於這種策略,關於這類的推廣內容也更多地加入了“賺錢”元素,簡直就把金主爸爸吹成了救世主、財神爺,在你最落魄的時候給了你一本賺錢秘籍,讓你一夜暴富不再是夢。當然,作為回報,受眾只需要簡單地下載應用、刷刷影片、拉拉人頭,將使用者的時間成本以及操作步驟輕描淡寫,成本與收益的跨度被刻意拉大,都趕得上撿錢的節奏。
不能否認,這類簡單粗暴的廣告內容確實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吸引了不少的使用者,不過相信大多數起初將廣告資訊奉為圭臬的使用者後來都是心灰意冷乃至怨聲載道,不過畢竟沒有產生實質性損失並且確實有所收益,於是就此作罷。
而短影片應用本身就帶有能夠吸引使用者的特質,所以到了這個階段產品推廣的目的已經達到,接下來就正式進入到流量變現的遊戲……
只是,當到了對短影片應用產生依賴性,將其當作打發時間的利器之時,這些使用者是否還記得當初那“您是透過這個影片下方連結下載的嗎?”的靈魂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