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今年是牛年,讓我想起我家養了十多年的牛,而我在這段時間慢慢長大的。雖然自從爺爺年邁腿腳跑不動以來,家裡已經多年不養牛了,但回憶起那段時光,仍然有很多咀嚼不盡的話題。

很難想象,這是七年半以前拍攝的照片,當時我大二,用的是天語牌老人手機

大約在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村裡的一戶人家弄來了一大群牛,圈養在飼養院裡,那是我最初接觸到牛。後來,爺爺把騾子賣掉,從姑姑家牽來一頭牸牛,又從平頭村上買來一頭小牤子,開始了我家的養牛之路。

在小時候不瞭解牛的時候,我總是對其懼而遠之,那腦袋上直豎著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角,頂在身上會是何種的疼痛,而且,所有的牛,假使身上顏色半點差不多的話,長得彷彿都是一樣的,這就好比我最初關注籃球的時候,覺得所有黑人長得一個樣子一樣。後來慢慢熟悉了牛,覺得看牛就是一種樂趣,牛各不相同。我那會兒總是一大早地就跑進飼養院,攀到柵欄上一看就是好久。很難說我到底在看什麼,我總是對於動物純自然的全景生活有一種骨子裡的好奇和嚮往,這就好比我能整天地最追各類雞群觀察其生活一樣。

對於我所感興趣的東西,我總是喜歡尋求靈感並把它畫下來,加之我從小喜歡模仿畫畫,於是我畫牛無數。現在想來,那會兒大人們對於我這麼一個孩子估計都很奇怪吧。

家養牲畜的一個難處在於,隨時隨地都要進行餵養,但夏天還好可以放之山上,冬天就只能圈養了。出去放牛,我總愛跟在爺爺或者村上的大叔大伯後邊,學著趕牛和吆喝,到了山上,就和爺爺他們並排坐下,爺爺吧嗒吧嗒地抽袋煙,我就讓爺爺給我講以前的故事。爺爺總喜歡在放牛的地方用滿地的碎石壘成堆子,現在滿山都是。

最初我家的兩頭牛,慢慢長大並且強壯起來了。但是姑姑家的那頭小母牛品種稍差,俗稱“落河牛”,身材修長但力量不足;後溝裡買來的那頭小公牛倒是足夠強壯,但天生一個“尖犢子”,即臀部尖而瘦,這種牛被認為是喂不胖,不夠橫實。於是爺爺權衡再三,賣掉了,買主是我家的遠親。但後來證明,爺爺的決定還是有偏頗的,那頭小牤子被閹掉了,後來長得驚人,耕地獨拉一張犁綽綽有餘,並且脾氣火爆十足,此處暫且不提。

後來,爺爺又從嵐溝後面牽回來一頭牤牛,兩歲不到,全身金黃,生得腰肥膀圓,頭寬角厚,只是相對於年齡,個頭稍顯小了點。相比之前那倆每天跳槽的牛,這頭顯得性情溫和,不驕不躁,只是對生人略微警惕,我放假回家是不敢走近它的。後來,這頭牛的“吃手”依然不負眾望,膘肥體壯,但是個頭長得慢,但不管怎麼說,爺爺比較喜歡這頭,省心,還想著等年齡再大一點就做個種牛,靠配種賺錢。爺爺終日裡把它拴在家門外的樹地裡,這牛就在和煦的陽光下乜斜著眼打蔫兒,尾巴悠閒地掃著蒼蠅。

有一天中午放學回來,見樹地裡拴著一頭龐大的黃紅毛的牛,經我觀察這是一頭牸牛,而且曾生育過。後來見到幾個陌生人和我爺爺在商量什麼事情,問我奶奶才知道這是後邊賢坊村的牛販子,想用那頭大牛換我家的這頭,餘下的差價現金補齊。最後商量定了,來人就把我家那頭小胖牽走了,留下了這頭大的。這在當時看來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交換,還是好的投資。一來牛個頭大,春秋季耕地好使;二來年齡不算大四五歲左右,還可以再生育很多牛犢子。後來的情況證明有出入,因為買賣背後有隱情,這頭母牛曾患過大的疾病,後來又復發了;但是呢,這頭牛確實給我家帶來了轉折,儘管最後的結局是悲情的。

這頭母牛來到我家,沒多久就發情配種懷上了,在村上的牛群中也比較厲害,別的牛懼它幾分,吃草霸坡,飲水霸槽,加上家裡喂得好,於是漸漸地起了膘,快下小牛的時候已經養得肥圓肥圓。下崽兒的那天是個中午,冬天,擠了一飼養院的人都在看,是個小牸牛。先是牛開始難受四處走動尋找落腳地兒,後來就開始坐臥不安,哼哼唧唧,後來見是羊水破了,這才開始了。整個過程持續了有二十分鐘不到,先是一雙前蹄出來,後來是腦袋,等到腦袋出來以後就比較順利了。小牛剛一落地就會哞地叫,奶奶這時迅速走上前去,趁爺爺拉著大牛,把小牛蹄子上嫩且軟的一層摳下來,分出前後蹄,曬乾以後可以幫孕婦產後祛風飯前飯後服用。等到爺爺韁繩一鬆,母牛便迫不及待地奔到小牛邊兒,開始舔舐直到全身變幹。到這時還沒有結束,母牛還有重要的一步——排胎衣,母牛生完以後如果沒有及時排出來就需要在牛的尾部的白帶上拴一隻破鞋或者其他,讓它慢慢地掉出來。母牛又是會把胎衣全部吃進去,這和羊很相像,據說這是一種很好的利母的東西。小牛生下來十來分鐘就能站起來,以便吃到第一口母乳,體質漸強。小牛一般需要在圈裡呆上最少一個月才能讓母牛帶出去,這段時間,奶奶每天出去割上幾捆利母草熬了混在牛飲裡,在熬一些稀粥讓小牛開胃。前兩個月母牛的奶水特別重要,一般來說小牛都會變得毛色鮮亮肉嘟嘟的,好動撒花地跑,並且對新事物好奇而不怕生人,這就叫“初生牛犢”。但是兩個月以後就慢慢地具備了認知功能,知道害怕而遠人了。

這頭出生的小牛後來被爺爺留了下來,母牛因為後來腿部的瘡病復發不得已而賣掉了。小牛長大後成為了家裡種地的主力,也下了幾個崽兒,後來因為個頭大二爺爺年歲漸高弄不住了,也賣掉了,而它的頭胎生的又一個小牸牛接了班,直到現在也已經八歲多,下了六個崽兒了。算起來,從我十一歲開始養牛起,到現在也有十四年了,家裡的牛來了又走,也不知有過多少。最多的時候,爺爺趕著兩對母女牛出去,晚上再費勁地關進圈裡,對家養來說可謂壯觀。

那會兒我基本上星期天回家就去放牛,或是中午聽見牛鈴響和牛叫就立即搬出飲牛用的大鐵盆,提出幾桶飲牛的剩飯湯來。和觀察雞一樣,時間長了聽見牛的叫聲便知道出自哪頭牛。

接觸牛時間長了,便有了很多常識,對牛的瞭解也自詡不讓養牛的人。用爺爺的經驗說,牛按體型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寬厚型,齊犢子、平肩膀,比較受歡迎,既好看,又力氣大幹活好使;一種是扁尖形,瘦肩隆背,尖犢子。牛都屬於偶蹄類,但按蹄形也分兩種,一種是尖長的,一種是寬圓的,前者牛蹄甲容易彎折走路不便,後者趾間縫偏大容易塞進石頭。

現在的牛由於雜交過多,純色的牛越來越少,而花雜色的牛越來越多了。最開始家裡的牛是純黃色的,後來曾有過一隻小牛,只頭頂有一塊白斑,爸爸戲稱它作“的盧牛”。

見過很多相牛的人,或者是牙行,對如何相牛也有了很多瞭解。牙行,其實就是販賣牲口的人。他們有著自己的“專業”眼光和“行話”、“手語”,行話和手語我粗懂,常見的是商量價格的時候,買賣兩家用手勢在各自衣襟下面比劃交流,並不言語,我覺得好笑,因為好多都是比劃數字用的,雙方彼此“商談”著笑。最後談妥了就開始圓場,好買好賣,即便買賣不成,仁義還在,還有下次等等。

若是我看牛,先看體型。一般來說,牸牛的話,個頭大、平肩膀、齊犢子、寬脖子、大腦袋的優先,其次腿不能太短;膘不能太差(但有的牛是由於養主喂得太差導致的,體型尚在的話完全可以養胖);腿不能太細否則無力;腰不能太短否則不利於生育;口不能太小否則“吃手”太差;角不能太殘缺或者畸形(一般對牛角沒有特別要求,但是太凌厲的角容易傷到人,沒有角的牛會受欺負,角太醜的話確實會影響行情)。

若是牤牛,用來做種牛的話,一要胎子好,從小就能看出來的能吃膘肥,做種牛體質好;二要腰短些,這樣利於交配;三要大,至於哪兒大,列位看官想必會懂的;最後是性子不能太烈,否則做了種牛便越來越難管轄了。若是用來閹割做犍牛幹活的話,個頭要大,吃手要好,膘也要厚,腿也要粗,角不能太尖快,性子溫和,這樣的牛力氣大還好使。

俗話說:“牛沒上牙狗沒肝,小雞沒牙用嘴鉗。”牛隻有下牙,上牙是一層耐磨的牙齦。牛的年齡是可以透過牙齒看出來的。一般來說,牛在三年的時候會在原來的奶牙中長出一對大的下牙,此後每年長出一對,直到“齊口”方才停止。一般來說,牛五歲齊口,會有三對牙,但也有例外。有的牛由於胎氣好長得快,發育提前,兩年左右便會長出第一對牙,並且有的會懷孕下崽兒。上文提到的那個小牛,就長得胎子大,兩歲就長出牙了。齊口以後的牛個頭停止生長,但胖瘦會隨著下崽而變化。十歲以內的牛都不算老的,此後牛的齒縫就會隨著牙齒的磨損而漸漸變大,吃東西也就開始費力了,好的牸牛一輩子可以下十幾個崽兒,而且每年除了冬天外,都要耕地幹活。

牛的一生中,基本上是不生病的,奶奶說,這是因為牛把山上的百草都吃遍了的緣故,我信以為然。牛和羊一樣都是反芻類動物,白天放牛時粗略地吃進去,晚上喝足了在圈裡就開始“倒嚼”了。而且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牛其實有四個胃,分別是瘤、網、瓣、皺,這是學過中獸醫學的老爸告訴我的,這也是很多食草動物的特點。

小的時候,由於好多家都養有牛,於是我和這些家的孩子們變成了哥們兒,經常一塊出去放牛,一起在牛圈裡看牛,給每個牛起各種外號,討論這些牛之間發生的故事,不亦樂乎。我們還曾經偷偷看牛交配,看母牛下崽兒,還曾經摸過大牤子的蛋蛋,擠過母牛的奶水,抱過出生不久的小牛。總之,那些時候在現在想來都是永遠也回不去的,社會在發展,生活在改善,這些在人們看來“原始”的事情也就越來越少、漸行漸遠了。

經歷了多次養牛的高峰期,現在也冷下來了,而且我隱約地覺得,再回不去了。機械化的發展,畜力顯得落後,現在的人也大都沒有時間和精力、也懶得去飼養了,更重要的是,除了正規化的牧場,這種農家自養牲口的方式,似乎與強調文明衛生的趨勢不甚合拍,也為人所嫌棄了。現在仍在堅持的大都是一些年歲較高、當年曾給地主或者生產隊放過牛、養了一輩子牛的老人了。隨著物價的飛漲,原來我自認為相對穩定的牛價現在卻很少有參考價值了。以前的一頭大牛毛賣能賣到兩三千就已經很高了,六個月以上的牛犢子能賣到七八百也算值了,而現在,大的牛能賣到五六千,懷孕的話更近一萬;小牛犢牤子的話可以買到兩三千,牸牛的話可以一兩千,等等不可同日而語。賣牛也是“重男輕女”,牤子比牸牛要貴得多,只不過牤子用來賣而不是用來留養的。

高中以後常年上學在外,回家越來越少,接觸牛的時間也很少了,隨之而來的是,關於以前的記憶也越來越少了。於是,趁著我現在還能記得許多,我想把小時候那些充滿鄉土氣息的事情、那些童年獨特的回憶盡力回想起來,用筆寫出來。或許多年以後,我會忘掉更多,看到這些景象,也只能“欲言又止”了。但這筆下留下的記憶,可以作為一些提醒點,讓我到時候再去勾勒那些過去的時光吧。對了,昨天給爸爸打電話,才知道家裡的母牛前天剛下崽兒了,是個小牸牛兒,呵呵,牛之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我家養了好幾代牛,因為爺爺年邁,只好賣掉了。這頭拍照時才三歲,賣掉時十歲,在我家呆的時間最長。

附記:

憑著自己這點農村生活經歷,這些年每逢看到所謂的鄉土文學作品,就能看出作者是真情實感還是故作矯情。我覺得,像我這樣帶著“土氣”的博士,恐怕沒幾個吧。哈哈。

最後祝大家牛年大吉!

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戀愛中最難“攻克”的星座,套路對他們無用,只有用真心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