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立身處世時,就難免有不如意、不順心的時候,一旦不能稱心如意,就妄想紛飛、胡思亂想、煩惱叢生、苦不堪言,這就是煩惱障。根本煩惱障有六種,貪、嗔、痴、慢、疑和不正見(我們說的邪見)。
第一是貪。對於貪我們都深有體會,想得到這、想要那,多了還想多,好上還想好,永遠沒有滿足,欲壑難平,使我們非常痛苦。
第二是嗔,貪不到就會生起嗔恨心,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就會生起嗔恨心。
第三是痴,貪和嗔都是來自於愚痴,痴就是執迷不悟、認妄為真,迷戀世間形形色色的東西,名、利、財、色不停的去追求,追求不到就嗔。如果我們明白一切都是夢幻泡影,皆不可得,如《圓覺經》中所說:“知是空華,即無輪轉,知幻即離,離幻即覺”。知道世界上一切東西都是空花水月,都是假相、都是幻相,都不是真實存在的,還去追求它幹什麼?那不是自尋煩惱?不去追求了,還有什麼生死輪迴?所以說痴是產生嗔的源。
第四是慢,傲慢,總以為自己是正確的。傲慢的人我執是非常重的,總以為自己什麼都好,把自己看的比別人高,處處瞧不起別人,不去學習別人的優點,總是放大別人的過失,而別人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就被障礙住了,一點都看不出來。因為我慢的緣故,就不謙虛,學不到東西。
尤其我們佛弟子,不能因為稍微懂了一點佛法上的文句(文字相、語言相)就處處看不起別人,總是教訓別人。在這裡一定要給大家提個醒,我們掛在嘴邊的是什麼話?都是“別人墮地獄,我到極樂世界去”,沒有一點慈悲。眾生有過失,我們起慈悲心,潛移默化、身體力行去教化他們,而不是給眾生授記“你將要墮地獄”。我們也是在修學的生死凡夫,最多算個大心凡夫,我們一定要多看眾生的優點,把眾生的優點轉化到我們的行為中來,眾生不好的地方作為我們的教誡加以改正,這樣才能進步。
有些人看不到別人一點點的優點,而且缺點一找一個準,看的非常準的,你說耽誤了誰?耽誤了自己。自己的心不平等,這就是慢。最後把自己給害了,學不到東西,別人的優點你一點都看不到。
第五個就是疑,疑惑、不相信。疑是最壞的東西,我們知道要證佛果必須要正修,要想修行成就最重要的就是信,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沒有信,就根本談不到修,淨土中的三資糧(信、願、行),也是把信排在首位。
做世間任何的事情都是以信為第一,不信則疑,起疑就不能竭盡全力地去付出、去修正,那就更談不到成就了。
現在的人疑法疑師,有的人剛唸了幾天佛就覺得“我念了這麼久怎麼還沒有感覺?怎麼還沒有清淨下來?”好多的居士都問過我這個問題,包括我們今天在座的,對這個法門產生了懷疑。有的稍微堅定一點的還接著修,有的就去學其他的法門,學其他的法門學了兩年三年,一看也沒有效果,又來找師父接著唸佛。
給大家做個比喻,我們去金礦挖黃金,剛挖了幾尺見不到金子就不耐煩了。如果信心堅定接著挖,很快就挖到金礦了,這是有信心;如果沒有信心就放棄了,就會去改變別的修法,然後沒有成果又再回來,這一世很快就到臨欲命終了,沒有時間的。我們一定要深信,而且一門精進,一定要專一、深入下去,這樣才會得到寶藏。
修行沒有幾十年的功夫見不著成果的,包括我,現在事情來了以後趕緊靜下心來唸佛,心才會淨下來,在前幾年根本不可能的,再念佛也很難伏住的。現在障礙一來,都攝六根,一門心思的放在四字名號上面,任何的事情都不再想,幾聲佛號下來,心馬上就能淨下來,不是隨緣而走,而是隨著自己所修的法門來攝心,所以必須要建立在信心的基礎上。
我們世間人講功夫,什麼叫功夫?就是我們用的功,我們的功夫和我們的成就是一個正比,比如我們秋天播種麥子,功夫就是這半年的播種和耕耘,成功是最後的收穫,我們的功夫和我們的收穫是成比的,如果我們不去耕耘、不去用功夫,只想等到來年收穫,你想想可能嗎?不可能的。想要有成功,不要管它的果,只要去用功夫,功夫和收穫永遠是成正比的。
我們現在人都喜歡吃快餐,好高騖遠,種下去了就想得到效果,不對的,要下功夫。千萬記住什麼叫功夫,功夫就是我們用的力,你用力了多少、付出了多少,和你最後所得的果是絕對的正比,絲毫都不會差的。我們一說到功夫都會想到果,而不是想到去用功。我們今天唸佛的這些大德居士們一定要記住,不要在果上找,這也是妄心,在用功上去深入,持之以恆,所用的功和所得的果是正比。
下面講疑師,對法師缺乏信心,對法師傳的法不能全力以赴的去依教奉行。現今的社會現象真的如懺文裡說的“弟子嗔師,師嗔弟子”。徒弟不跟師父學法,天天在找師父的毛病,而師父又怕弟子超過自己,也不肯傳弟子真正的法,對徒弟不負責任,每天哄著弟子,而不是對弟子盡心盡責。我對弟子們要求是非常嚴的,既然跟著我一起來學佛、來學講經,我一定要嚴格。要先做好人,自律以後才有資格深入到經藏裡去,否則妄自為大,雖然學了佛法,學的也是自大。
現今大家都看某些企業家、成功人士的成功歷程,都是在事相上去看:這個企業家幾天沒有吃飯,那個企業家幾個月只吃燒餅,幾天沒有睡覺……都是學他們的相,而沒有學他們的精神和發心。我們每個人有各自的因緣,他的動作、行為是適合他的因緣,並不一定適合我們,適合我們的是什麼?每個人的心性。學別人對成功的堅持不懈、堅韌不拔,而不是人家餓了幾頓你也餓幾頓,縱然餓一百頓,你沒有這個心性也成功不了。世間有句笑話“長著馬雲的臉,沒有馬雲的命”,你沒有馬雲的心。所以說,你雖然有他的那些行為,但是因緣不同,因緣都在改變。什麼是創造因緣?心性創造因緣。我們一定要學到別人好的心性,把別人的素質一定要學過來。
第六是邪見。邪見就是不正確的見解,末法時期是非常嚴重的,不但在家居士、社會大眾,甚至有的法師的見解也都是邪知邪見。往往好多居士還就信邪的,好多居士找我說“某地方聽課的人為什麼多?”我反問他,“成佛的才幾個人?”不能以人數多少來決定,而是看看我們依法沒有,依法不依人的。社會大眾又有幾個有辨別能力的?所以,希望在座的法師都能發起心,我們吃點苦,把正法、正能量傳播給社會大眾。
前段時間我都在講淨土法門,現在為什麼要講《心經》?因為《心經》涉獵佛教的中心,非常的廣博,先把正能量、正知正見的東西、心性上的真理傳播給大家,明白了以後大家才不至於誤入歧途,誤入邪見。一旦入了邪見,唸佛也是邪的,修行修偏一點,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所以修來修去修哪裡去了?修地獄道去了。現在好多居士聽說哪裡講神通講的好、哪裡能看病去的特別多,這就是在事相上、在不正見上來愚弄眾生,而我們正好有這個業力,就被這個邪知邪見轉了。
邪見有常見、斷見、撥無因果。常見就是指人死以後轉生還是人,這叫常見。我們說的天主教就兩道:一個地獄道、一個天堂道。這是常見。斷見就是認為人一旦死了以後就斷滅了。世間這些愚痴的人經常說“只見活人受罪、不見死人翻身”,這就是斷見:認為人死了以後就煙飛雲滅,什麼都沒有了。還有一個是撥無因果,就是否定因果報應的道理。這個是非常多的,不畏因果、撥無因果。《地藏十輪經》中說“撥無因果,斷滅善根”,所以否定因果也是大邪見。這就是煩惱障。
摘自 宏圓法師《心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