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已有兩個國家,確診病例數超過中國。截至美東時間28日18時02分,美國確診病例達到121,117人例,死亡2010例,日新增病例超過2萬例。世衛組織先前警告,美國有可能成為全球疫情下一個"震中"。截至義大利當地時間28日18時,義大利則有92,472例確診,死亡10,023人,死亡率近10.8%。3月27日義大利創下了969人病亡的全球單一國家(地區)單日死亡新高。

世衛組織一再呼籲各國要把握中國創造的機會視窗,但現狀令人遺憾。在西方國家中,義大利創下死亡數新高,而美國創下確診數新高。

答案是——人。

上層的防控決策、中層的防疫和醫療機構,基層的芸芸福斯,人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形勢的走向。

遲來的決心

"紐約正成為下一個義大利,洛杉磯則將是下一個紐約。"洛杉磯市市長埃裡克·賈希提3月26日的這一番話絕不是危言聳聽。美國已經成為全球確診病例數最多的國家。

賈希提是"認出風暴"的人。事實上,儘管客觀上存在著時值節假日人員流動頻密、疫情症狀隱匿等因素,無論是在美國還是義大利,疫情初起之時,也並非沒有真正"認出風暴"的人。遺憾的是,居安思危的言論和提醒沒有在機會之窗降臨時被重視。

兩國政府對時間視窗的利用效率有所差異,背後是危機意識的匱乏和在"經濟與疫情"難題前取捨的遲疑。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疫情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意大利於同日發現最初的兩名感染者,並於隔日宣佈停飛所有中國往返航班,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相比之下,美國1月21日就發現了第一例輸入病例,但卻到31日才宣佈公共衛生緊急狀況和旅行禁令。

3月21日,在義大利羅馬附近的奧斯蒂亞,義大利憲兵檢查一名沙灘上遛狗的女子。新華社發

追蹤義大利的疫情防控時間線,可以看到義大利政府雖然初期有所疏忽,但隨後便採取了西方國家中最嚴厲的措施,力圖亡羊補牢:2月下旬,隨著與德國群體感染事件相關的傳染鏈被發現後,義大利疫情突然惡化。在此期間,義大利政府於2月22日在義大利北部設立隔離區,並取消了倫巴第大區的大量公共活動,關閉公共場所。3月4日,陸續關閉了全國的學校,並於7-8日封鎖了全國14個省,涉及1600萬人。9日,封鎖令擴大至全國,只有雜貨店和藥房允許營業。20日,進一步加強"禁足"規定。21日,限制工業企業不必要生產活動。

特朗普在應對初期顯得非常輕鬆,對於少量的輸入性病例也發推表示沒有問題,民主黨也尚未在疫情上發力黨爭。然而2月26日,加州發現首例無法核實來源的第一例本土傳播讓美國的局勢開始惡化,隨後美國多地發現社群傳播。3月3日,美國疾控中心取消了病毒測試限制。1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大流行"同日,特朗普指責歐洲向美國輸出病毒,並宣佈對除英國外的26個歐洲國家實行旅行禁令,輿論譁然。13日,特朗普宣佈全國緊急狀態。至22日,12個州宣佈封鎖,美國約1/3的人"禁足"防疫,紐約宣佈為疫情震中。28日,特朗普啟用《國防生產法》。

在美國形勢急轉直下的這一個月中,美國民眾輿論與大選不斷共振,民主黨也開始發力抨擊特朗普前後不一致的抗疫態度。而期間夾雜的參議員或涉疫情內幕交易的傳聞,以及在挽救經濟的努力中,兩黨在議會上討價還價的做派,也頗為讓人側目。

對比美國和義大利的決策差異,不難發現義大利雖然防控態度積極,佈局較早,但無奈0號病人已經事先潛伏了進來且被誤診,此後不斷有輸入性案例發生,疫情傳染如燎原之勢發展也就難以避免;美國初期雖然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但決策層過於樂觀影響了實施更加積極的防控部署,至於黨爭更是消耗本已緊張的視窗時間。

醫療資源的極限

在防疫和醫療機構層面,美國和義大利差異化明顯。

儘管各國醫療體系各不相同,且醫務人員素養、醫療器械水平難以全面衡量,但若必須用盡量簡單的方式對比各國對醫療的重視程度和水平,那就是一個字:錢。

根據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綜合分析,不難發現義大利人口感染比例大,醫療經費很少,病床數較低,死亡率很高。

義大利的病亡率為何這麼高?當地一些醫學專家認為,這背後有多種因素,如疫情初期檢測能力不足、許多未接受檢測的輕症病例沒有被算入分母、老年人口比例高等。

也應該注意到,義大利的高死亡率,與其確診人口比例也高度相關,已經出現醫療擠兌,甚至區域性醫療崩潰的現象。義大利北部醫療資源缺口大,南部岌岌可危。據《每日郵報》報道,義大利醫生必須按照一份指南,判斷患者是否可以使用"稀缺"的資源,並將精力優先搶救年輕人上,因為他們的存活率可能高於高齡重症患者。

紐約街頭搭起了帳篷醫院

美國看起來沒有義大利的上述困境:在人均國內一般政府衛生支出上幾乎是義大利的四倍,在2018年達到8078美元;死亡率上,美國則大約只有義大利的五分之一。但隨著疫情爬坡而進入醫療系統重壓區間後,是否還能保持目前較低的死亡率,是值得懷疑的。

一個重大問題是:美國病床數較少而人均政府衛生支出卻極高,經費能否短期內變成急缺的呼吸機是個問題。眼下不斷增加的新冠肺炎患者已開始讓美國的醫院不堪重負。CNN援引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的話說,"像這樣的疫情大流行可能會壓垮世界上任何一個(醫療)系統"。

缺位的自律

對於義大利和美國的普通民眾來說,過去一段時間可謂是"從天堂到地獄"。

除了檢測量提高,隔離措施執行不力也是導致病例快速上升的一大因素。

戴口罩這種顯示社交距離感的行為,一開始並沒有被兩國民眾廣泛接受,更何況是進一步升級的封城、禁足等行政命令。疫情管控的困難因素中,人員流動首當其衝。對比美國和義大利的重災區會發現,它們都是"九省通衢"的交通要地:工業集中,經濟佔比高,物流和人流密集。這些平日裡的地理優勢加分項,在疫情蔓延之際成了一把"雙刃劍"。疊加缺乏警醒帶來的淡漠,很快催生了疫情的繼續蔓延。

有些混亂是相似的:從最初的樂觀和無視,照常參加社會活動,照常見面握手擁抱甚至親面禮,轉眼就陷入了搶口罩,搶消毒液,搶衛生紙,甚至准許持槍的美國部分民眾開始搶購武器彈藥。

在疫情防控上,相對於義大利,美國其實有不少有利條件,比如總體上地廣人稀,偏愛私人出行和獨門獨戶的居住方式,天然有利於防止疫情擴散。但對熱衷聚會的美國人來說,保持社交距離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年輕人群社交活躍、國際旅行較頻繁,疫情發生之後仍未及時"保持社交距離"增加了其被感染病毒的機率。類似情況,在全民愛熱鬧的義大利就更為鮮明。

自律,在非常時期不僅是個人的修養,更是對社會的責任。歐美國家崇尚個人主義的國民性格,加大了國家的巨集觀防控難度。

不確定的未來

目前大多數觀點認為,歐美國家的疫情不會很快結束。目前特效藥的臨床試驗雖然開展,進展卻還需要時間,依靠呼吸機救助危重病人依然是目前的主要方法。27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講話中提到,疫苗最快也要12-18個月才能最終研製成功。

大量的美國人在職業中心門口大排長龍,領取自己的救濟金

在這段期間內,一些疫情失控的國家,或許要面臨被迫"全民免疫"這種最糟結果的可能。對於義大利來說,已經承受重壓的醫療系統要如何應對可能持續變糟的局面,似乎是個殘酷的問題。而對於美國來說,隨著疫情爬坡加速和感染率持續飆升,其醫療系統的考驗或許才剛剛開始。

對於全球來說,或許未來更加緊迫的問題在於,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出入境管控的局面要持續多久。可以預見,長期下去,許多國家或許不得不因為經濟和社會問題而考慮重新開放國境。彼時,全球疫情將是何種局面,目前難以預知。

在這場全球阻擊疫情的戰爭中,人類面臨了各種困境與選擇。什麼是道義,什麼是理性,什麼是人的基本權益,面對有限的資源和安全感的匱乏如何信任、協調與合作,不僅僅是現實生存問題,恐怕更是一個值得長久思考的高深哲學問題。

也許,作為答案的一部分,不僅僅是當下疫情嚴重的美國和義大利,地球村的每一個成員都應該記住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的那句話:"我們不能彼此對抗,而是要相互團結、團結、團結,還是團結。"

最新評論
  • 1 #

    美國根本就沒有報道死亡數字

  • 2 #

    特朗普:沒人比我更會控制死亡數字

  • 3 #

    根源在美國不找出美國會亡國

  • 4 #

    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這就是對待疫情的態度。

  • 5 #

    因為義大利是真實報道!!

  • 6 #

    不防範、不隔離當然多了

  • 7 #

    美國的統計數字能信嗎?

  • 8 #

    義大利創下死亡數新高,而美國創下確診數新高。

  • 9 #

    10天后看死亡數字有無增加

  • 10 #

    美國的醫療資源還沒有耗盡,義大利的早就耗盡了,再過一週美國的耗盡以後,死亡率就上來了,將來肯定兩個國家肯定是差不多的死亡率。

  • 11 #

    美國治癒率,死亡率和確診病例不匹配。

  • 12 #

    美國人口多,醫療資源多餘義大利。當美國醫療資源超載後,死亡人口就漲起來了。

  • 13 #

    特朗普:我不報死亡人數美國就沒有死亡

  • 14 #

    義大利是在歐洲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這一次死亡的人群中,老年人佔很大的比例,新冠病毒對老年人的傷害是致命的。

  • 15 #

    美國死亡人數是報少,實際數字驚人

  • 16 #

    美國不敢爆出真是資料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罕見一幕在聯合國上演!俄方請求被無視,古特雷斯拒絕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