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小說家》講述的是一個“執著”與“極端的執念”有什麼區別的故事,更講述了“執著”完勝“極端的執念”的故事。
沒看一點點電影的介紹。一出場的雷佳音,那個重重的皺著眉頭的“兒化音”,在一片荒涼的土裡醒來,還在想,會不會又是一部苦情的、身體笨拙的、有點緩慢的電影?
節奏倒是出人意料的緊湊,緊湊到不是沒有尿點,而是幾乎沒有“低頭喝水”的店,以至於看完電影,我和同行的另兩位朋友一致覺得“好累,我們到底是去看電影了還是去健身了?”
兩個故事片段裡穿梭,幾乎在紅衛兵開始追趕小女孩和久藏的時候就知道,其實講述的是一件事兒,但又好像不是。直到最後才明白,也許路空文原本想寫的,就是"父親被迫害"水落石出,他自己為父親報了仇。
故事裡,三個主線都好執著,但是堅持、執著和執念有卻又有好大的差別。
正派執著的兩個人,都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爸爸關寧:
只有一介執著的願望,也堅持六年並未放棄,只求找到自己的女兒小橘子。無論在現實中,還是故事中,他都在尋找(故事中,ta成為紅衛兵的時候,不顧快到宵禁也尋著笛聲來到小橘子身邊).
這是一位執著於尋找孩子的父親
小說家路空文:
為了想要一直繼續自己寫的故事,並有個合理滿意的收尾。
反派:想要成為“改變世界”的第一人故事裡的神:就想要改造世界,並不惜殺掉自己的兄弟。
現實中的老闆:就想要成為人類的救世主,並不惜殺掉自己曾經的夥伴(空文的爸爸)
我不想追究電影裡的細節為什麼有一些突兀和沒有落點,但在《刺殺》裡,我知道執著和極端執念的巨大差異是什麼了“
【執著】
對於“能達成”更加堅定的在行動,不是說“我一定可以”,而是一直在堅持的過程裡,想盡一切辦法,卻又維護著自己的底線
——關寧的底線:殺不殺路空文
——路空文的底線:小說需要有合理的圓滿的結尾)
【極端的執念】
對於“能達成”更加堅定的在訴說,強調“我肯定可以”,並需要別人的認可
——現實中的老闆用全息投影技術在演講的時候,有一個手勢“虛擬的手撫摸過百千人的頭頂”
因為有這個堅持和想要“成功”的信念,不惜一切代價,也不擇手段
——殺掉了路空文的爸爸,並希望這個事實永遠埋藏,也想殺掉路空文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堅持的事情是不是能最終得到那個結果,無人知曉,在相信的時候,也維持了原本的底線,才是善良和最艱難的觸角。
維繫了善良,也在尋找的小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