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傳統的說法,修橋補路,施捨予人,才是做善事。按照人們的習慣思維,能稱之為慈善家的人不是鉅富,就是豪紳,並且在很多的時候,都把積德行善的體現,具象在金錢和物質上。在這樣的標準衡量下,如果一個普通人,一輩子平平凡凡,除了僅夠自己省吃儉用的過日子外,就所剩無幾了,是不是就沒有能力做善事了。
至少,我不這樣認為。
做善事的形式有很多種,只要是能幫助到他人的都應該稱做善事。可以是力所能及的替人搭把手,可以是簡單的助人為樂,也可以是替人分憂,甚至可以是陪著心裡堵得慌的人聊聊天,給人噹噹【垃圾桶】,都應該稱著是做善事。
我們努力過了,真愛過了,原諒過了,包容過了,當然也善良過了,最後,我們老了,是不是就可以不善良,或者不被善良了呢?
人老了,說就多了,說話也囉嗦了,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厭煩。為了適應周圍人眾的要求,儘量的做到有所改變,這也是在做善事。
如果一個老年人,所作所為,依然是絕大多數平凡人和普通人的追隨者,依然能做到對自己的人生不抱怨、不懊悔、還能夠自找樂子,並不成為他人的負擔,這也是一種善事。
俗話說:人的名,樹的影,雁過也留聲。只要做到了在別人面前,即便是周圍人眾嚼舌根,也找不到具體的例子證明你曾經作惡,這個人就是善良的,他的一生所做的事就是善事。
人這一輩子,並不一定非要有什麼大的捐贈,大的善舉,甚至是有豐碑似的鉅獻,然後讓自己的名字,鐫刻在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建築物上,那才叫善事。
我覺得我們只要在做人行事方面,經得起和我們有社會關係的人點評。在他們閒來無事的瞎議論時,都數落不出我們具體都有哪些無心之過,那就證明我們是善良之人,所有的行為就是善事,這並不需要刻意的撒大把金錢去換來人們的驚呼。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