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單純從知名度上說,伊斯坦布林遠強於安卡拉,即便土耳其已經定都安卡拉將近百年,人們提起土耳其的第一印象仍舊是伊斯坦布林。與安卡拉相比,伊斯坦布林的歷史積澱和戰略位置太重要了,但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時,凱末爾選擇了人口不過1.5萬人的安卡拉作為新國家的首都,擁有1600年建都歷史的伊斯坦布林卻最終落選。那麼彼時的土耳其究竟出於何種考量,將伊斯坦布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排除,最終確定安卡拉為首都呢?

回到當年的時代背景,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安卡拉是當時的“軍事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因為站錯隊伍,面臨著協約國集團的肢解,其中尤以希臘對土耳其的軍事進攻最為積極。在這種情況下,凱末爾率領土耳其軍民奮起抵抗,毫不誇張地說,當時的土耳其已然到了亡國的邊緣。一旦凱末爾戰敗,那麼今天的地圖上將不會存在土耳其這個國家,所幸眾寡懸殊之下,土耳其人竟然打退了協約國的進攻,而支撐凱末爾等人作戰的後方基地正是安卡拉。

此時新生的土耳其面臨在何處定都的抉擇,很多人以為當時協約國的軍事力量過於強大,凱末爾排除伊斯坦布林是出於安全因素的考慮。如果說在凱末爾取得軍事勝利之前,伊斯坦布林是國際共管的城市的話,那麼在《洛桑公約》簽訂之後,土耳其完全可以根據和平協議還都伊斯坦布林。事實上凱末爾拒絕將伊斯坦布林定為首都,還是因為這座城市不符合新生土耳其對自身的定位。

伊斯坦布林原名君士坦丁堡,更早的時候還叫拜占庭,是東羅馬帝國存續千年的首都,換句話說這是一座典型的希臘羅馬化城市。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後,也確實在模仿前者建立起一個疆域廣闊、民族眾多的多元帝國。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奧斯曼帝國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它不僅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統治數十個民族,而且允許包括東正教、伊斯蘭教等多種信仰並存。此時帝國將首都定在伊斯坦布林無疑是最優的選擇,因為它是控鎖歐亞交界的樞紐。

圖-伊斯坦布林

然而到了土耳其共和國時期,凱末爾決心與過去的歷史一刀兩斷,隨著國力的衰落,奧斯曼帝國已不可能重複昔日的輝煌,如果再頑固地堅持以前的理念,只會葬送國家的未來。此時凱末爾的目標是建立一個世俗化、現代化的民族國家,而奧斯曼帝國業已建都五百年的伊斯坦布林有著太大的歷史慣性,它不符合土耳其共和國的建國理念。此時土耳其人將目光縮回到小亞細亞半島,結果在安納托利亞半島中部的位置找到了安卡拉。

圖-安卡拉

就當時而言,安卡拉規模狹小、文化單薄,但也正因為如此才擁有著從頭建設的資本。由於地處內陸,這座城市的居民基本是清一色的土耳其人,宗教勢力也遠不如伊斯坦布林強大,十分符合新國家的自我定位。同時相對靠近國家地理中心的位置,也使得來自安卡拉的政令能夠快速地通達全國,如今經過近百年的發展規劃,安卡拉早已成為突破500萬人口的大都市。

6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與其擔憂未來,不如活在當下,做好眼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