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生而知之,還是學而知之,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數千年。唯心主義者認為人是生而知之,即人的認知先於客觀世界的實踐經驗而存在,唯物主義者則認為人是學而知之,即人的認知來自於後天在客觀世界學習實踐的經驗。
什麼是反映論反映論是指人的一切心理認知意識來自於大腦、五官等器官對客觀世界事物的感知反映。如果人沒有大腦、五官等感知器官,也就不存在什麼心理認知意識,同樣大腦、五官脫離了人體,也無法產生心理認知意識。客觀世界事物的存在不以人的反映與否而存在消失,但人的反映產生必須依託於客觀世界事物。反映是指人透過感知器官對客觀世界事物產生的感知映象,這種感知映像可以在大腦中儲存,即現在的感知映像覆蓋過去的感知映像。人透過已儲存的感知映像去糅合創造客觀世界事物原本不存在的世界事物,即幻想發明,這也是人主觀能動性的證明。人之所以與其他動物的反映不同,是因為人能夠透過客觀世界的多次實踐去反映總結出客觀事物的本質規律,而掌握這種本質規律後就可創造出新的事物來改造客觀世界,至於其他動物只能單純的反映罷了。
什麼是先驗論先驗論是指人的一切知識才能是天生就有的,是在一切客觀世界事物的感知和實踐經驗之前就存在的,人不過是在後天的學習中重拾原本丟失的已知才能。柏拉圖認為除了人所處的客觀世界外,還存在一個先驗的、永恆不朽的理想國,人們不能透過客觀世界的實踐經驗去認知把控它。康德認為人先天的可能性認知結構預設了後天的認知結構機制和實踐經驗,知識被主題化為關於它自身特徵效能力的知識才是先驗的,即知識的自指示性。就物件的存在而言,表象並不能產出它本身,但如果物件只是透過表象的認知某種東西為物件才是可能的,則表象對於物件而言便是先天的決定性的。數學符號中的“0”為什麼代表了客觀事物數量的“0”?客觀世界的無被數學符號“0”所指代,是因為先存在的客觀事物概念被人所發現創造的符號指代,起初這種符號概念絕不為世界人們共知,就如同文字發明一般,是透過文明的交流傳遞而逐漸為人們所熟知,這實際上是在說“0”和文字發明是一種先驗的元概念。
現實聯絡只有瞭解了反映論和先驗論,才能更好的認知客觀世界事物,事實上,無論是先驗論還是反映論,都是人在總結一種認知過程的辯證思考,或許會有歧義爭辯,那也無法減滅思想的輝光。先驗論確實剝離了人與客觀實踐經驗反映的聯絡,否認了人主觀認知改造客觀世界的事實,是一種形而上的哲學範疇,但也提供了新的認知結構。反映論是人們認知改造客觀世界的方法論,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即在客觀世界不斷的嘗試和試錯的實踐過程中感知反映出可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質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