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上映了,這是一部關於母子感情的影片。
李煥英,是賈玲媽媽的名字。現實生活中賈玲的媽媽在她19歲那年,意外離世。沒有給母親盡孝,是賈玲一生的遺憾。
電影裡,賈玲穿越到了媽媽結婚前,和年輕的媽媽成了好朋友,她使盡渾身解數,想讓媽媽開心。想要給她幸福。
故事的前半部分有多搞笑溫暖,結局就有多又催淚傷心。與家人之間的感情總能讓我們產生很多的共鳴!
這也讓我想寫一寫自己的媽媽,我跟賈玲相比,我是幸運的,因為我的媽媽還健在。我沒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苦。
印象中的媽媽印象中的媽媽是樸實、溫柔、寬厚、善良能幹的農村婦女形象。
姥爺家五個女兒,她是年齡最小的,那個年代重男輕女,他們一家因為沒有男孩,很受欺負,她的年齡又最小,所以沒有長成野心勃勃,性格剛硬的樣子。
因為她的身後並沒有強硬的支柱,姥姥去世的早,我對姥姥是沒有印象的。
她說家裡最小的,姥爺讓她去讀書,她讀到初中畢業,因為沒有考上高中,她就下學了。
之後嫁給了同村的我爸爸,我爸爸不是那種知道心疼人的男人。之後又因為生了三個女孩而不受大家的待見。
我們姐妹三人是她一個人帶大的,我奶奶去世的也早,我對奶奶也沒有印象。
她的性格很隨和,甚至可以說是有點懦弱,在我的印象中她從來不會跟別人吵架,不會跟人爭執,她總是默默地做自己的事。
我有時候其實很生氣她的懦弱,因為一個母親的性格會影響她的孩子。我歸根到底是在氣我自己,不夠強硬,不夠果斷,不夠勇敢。
任何事情其實都有兩面性,它在這方面是缺點,放在另一件事情上可能就是優點。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
直到後來我才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有改變自己的機會,人的命運其實一直掌握在自己手裡。我要努力成為她的底氣。
記憶中的生活我們小時候穿的衣服,都是媽媽親手做的,但是那時候的我,在上學以後,其實很不喜歡她做的那些衣服跟鞋子。
因為款式太老氣,很土。我們的書包也是她用縫紉機給我們做的。
冬天的棉衣,是自己地裡種的棉花曬乾了之後打成的棉絮自己縫的。
鞋子是她在街上買的鞋底,自己剪的鞋樣,用很粗的針納的。
我們吃的菜是她種的,饅頭是她蒸的,麵條是她擀的……
她用她自己的行動,讓我們姐妹三人,吃飽穿暖。
她很少限制我們的自由,這讓我有一個快樂而充實的童年。她讓我們努力讀書,從不給我們壓力。
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麼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那就是用自己的力量來給孩子,她所擁有最好的。
跟她一起幹活記憶中她沒有打過我,很少罵我,因為她總是很忙。
家裡養了豬,牛,羊,雞,鴨,狗。她每天早上起的很早,餵豬,喂牛,餵羊,餵雞,餵鴨。還有餵我們仨。剩的飯再餵狗。
我們那時候廚房裡有兩口很大的地鍋,裡面的那口大鍋用來煮豬牛羊的食兒。外面一口小鍋用來給我們燒飯。
家裡的忙完,還要去地裡,鋤草,澆水,打藥……
到了農忙的時候,她就更忙了。我很少見到她閒著。
我們小時候經常跟她一起去割草,下地幹活。每天都要割一整車的草回來,因為少了不夠牛跟羊吃。
牛可真能吃,每次往槽裡添上一筐草,它一會就吃完了,每次給他提一桶食,它把頭伸進桶裡,一會就幹掉一桶。
她的娛樂方式她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每週日去教會唱歌,讀聖經。給信上帝的人講道。她也會帶著我們去。
我小時候就開始跟她一起去教會里面,跟小朋友們一起學唱歌,學跳舞,學禱告。
我長大之後想,她之所以去信上帝,是因為生活太苦吧!她每天要幹很多家裡的活,地裡的活。我爸從來不心疼她,除了我們三個人,沒有家人能夠幫助她。她希望她死後能上天堂享福吧!
寫在最後我的媽媽她不是藝術家也不是科學家,她不會彈琴作畫,也不會寫作泡茶。她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但在我的眼裡她很偉大,她用她粗糙的雙手給我們做飯縫衣;她用她柔弱的肩膀撐起我們這個平凡的家;她用她溫柔的目光,看著我們平安長大。
媽媽的辛苦,我知道,所以我要像她愛我一樣來愛她,希望以後我能成為她的底氣。
父母能給我們他們所擁有的最好的,但是他們無法給我們他們沒有的,不會的。
這時間的溫柔,記得給爸媽留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