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風吹仙袂飄颻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妝容、服飾到儀態、道具深度還原

少女們夜宴途中或嬉戲打鬧,或梳妝打扮,或撲蝶戲水

除夕前夜的河南春晚,一個名為《唐宮夜宴》舞蹈節目火了。精美的舞臺效果,優美的舞蹈動作,精緻的服飾裝扮,都給這個舞蹈加了不少分,惟妙惟肖的演繹讓人不禁感慨唐朝的文化,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唐朝的女子化妝步驟吧!

現代的女孩,化妝一般按照以下步驟來進行,大致分為五個過程:護膚→底妝→修容→眼妝→唇妝

現代女生化妝順序

這麼多的瓶瓶罐罐和化妝門道,男同胞一定很驚訝吧。#穿越時光 回溯歷史# 盛唐的化妝技術又是怎樣的呢?

唐代婦女的化妝順序:一敷鉛粉;二抹敷脂;三塗鵝黃;四畫黛眉;五點口脂;六描面靨;七貼花鈿。

唐代婦女的化妝順序

【一敷鉛粉】

一件宋影青印花瓷粉盒文物,白瓷胎,饅頭形,盒蓋印有牡丹花卉,是宋代女子化妝用的粉盒。據《說文解字》記載:“粉,敷面者也,從米聲分。”由此推測,古代女子敷面,最早用的是米粒研磨出來的米粉。

其實這個原理就和麵粉是一樣的道理,這白度比我們現在用的啥也管白,可能就是不太服帖吧。

據《神農百草經》一書中記載,女性用鉛丹和粉錫化妝。古語中經常提到的“洗淨鉛華”中的鉛華其實就是鉛粉。不過鉛粉是重金屬,長期使用會有副作用。

【二抹敷脂】

胭脂,也寫作“臟脂”、“燕脂”、“燕支”(古代化妝用的腮紅)

是古代女子用於化妝的一種紅色顏料。

唐朝的這個胭脂塗在臉上面積可能比較大,現在的女子的腮紅大都只塗一點點。

【三塗鵝黃】

“額黃”是以黃粉塗抹額頭。

“鴉黃”是以黃粉塗抹雙眉中間,又稱“眉黃”。

“靨頰塗黃”是在面頰塗抹大面積的黃色,當時取名“拂妝”。

額黃,也叫鴉黃、貼黃、花黃,它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美容妝扮,它是將黃色顏料染畫或貼上於額頭上。

額黃妝扮的產生,與佛教的有著密切的關係。南北朝時,佛教被帶入中國,發展十分迅速,於是婦女們模仿金色的佛像,將額頭塗染成黃色,逐漸成為一種時尚的妝扮。

唐代的額黃妝很流行,從古詩中可以看出。初唐盧照鄰《長安古意》中說“片片行雲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在晚唐時期,尤其受推崇,比如晚唐詩人李商隱《蝶》說“壽陽公主嫁時妝,八字宮眉捧額黃”,溫庭筠《偶遊》“額黃無限夕陽山”等等。

無論是大家閨秀,還是平民女子,大家都以額黃為美的象徵。

【四畫黛眉】

據《佩文韻府·支韻》)記載,唐玄宗命畫工畫十眉圖:一曰鴛鴦眉;二曰小山眉;三曰五嶽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卻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煙眉;九曰拂雲眉,又名橫煙眉;十曰倒暈眉。

唐代婦女畫眉樣式

【五點口脂】

“水翦雙眸點絳唇,疑是昔年窺宋玉”、

“低頭和顏色,素齒結朱唇”、

“冰齒映輕唇,蕊紅新放”

在古代,口脂又被叫做“唇脂”,這是我們現代口紅的鼻祖,裝在小盒小罐裡,當時的口脂和胭脂通用,用手指直接蘸取、點塗。

唐代唇妝

【六描面靨】

面靨為施於面頰酒窩處的一種妝飾,也稱為“妝靨”,通常以胭脂點染,或用黃色、墨色,一般形狀像豆、桃杏、星、彎月等。也有的像花一樣,用金箔、翠羽等物貼上而成,以增嫵媚。

一般用硃紅色,或者黃色、墨色。這種妝扮在漢代就已經有了,元稹詩中有“醉圓雙面靨”,溫庭筠《花間集》中有“寶幌有人紅雙靨”,可見,點上面靨的女人,有多麼可愛迷人,一對美麗的笑靨,在人們心中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唐朝流行的斜紅妝十分有名,一抹濃紅傍臉斜,斜紅妝,將血痕塗在面上,有形有色。

【七貼花鈿】

花鈿是一種花朵形飾物,貼在女子的兩鬢、眉間或面頰上,又稱花子、面花。據考證,它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在唐代十分盛行花鈿妝

陝西博物館編《唐樂舞記》

白居易《長恨歌》中是這樣描寫的:“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唐代的花鈿,有用金箔剪出來的,也有用紙張、魚鱗、茶油花、蜻蜓翅膀等做出來的。

花鈿的圖案,有牛角形、扇形、桃形等各種形狀。花鈿貼在額頭上,讓女子平添幾分雍容華貴的氣質。

唐代女子髮髻圖

隋唐時期是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髮式和妝飾,隋有迎唐“八鬟髻”、“翻荷髻”,唐有“倭墜髻”、“望仙髻”等,極為豐富多彩。著名詩人白居易的《時世妝》一詩中就生動地描述了唐代女子的妝容細節。

時世妝

白居易【唐】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態,妝成盡似含悲啼。圓鬟無鬢堆髻樣,斜紅不暈赭面狀。昔聞被髮伊川中,辛有見之知有戎。元和妝梳君記取,髻堆面赭非華風。

這個知識你知道了嗎?

12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搜救犬立下大功接受嘉獎,網友卻大呼:這貨有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