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銳參考 | “多國限制糧食出口”令人恍然大悟:中國這條“紅線”堅持得太對了!
民以食為天。
▲資料圖片:2019年4月7日,在莫三鼻克萬寶莫桑農業園,剛剛收割的水稻被裝入拖拉機,準備運往倉庫。(新華社)
哈薩克和越南等小麥和大米供應國,則於近日紛紛開始限制糧食出口。
有錢也買不到糧?專家警告“糧食民族主義”
例如,美國駐墨西哥使館3月16日宣佈,無限期停止赴美簽證面試,包括向短期農工發放的H-2A簽證,這使依賴外國勞動者的美國農戶受到很大影響。
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也出現了務農人員緊缺的現象,因為它們也採取了嚴格的邊境管制措施,外國農工此時無法前往務農。
土地不等人,為了不誤農時,法國農業部門已經呼籲所有失業人員“行動起來,下地幹活”。
日本《富士產經商報》指出,限制人口移動對農業造成“毀滅性影響”。
▲3月27日,一名戴口罩的哥倫比亞少年在地裡採集土豆。(路透社)
如果僅是價格上漲,問題或許還不是那麼難解決,但一個更值得警惕的現象是,目前的國際貿易可能會出現有錢也買不到糧食的局面——
有多個國家加入限制農產品出口的佇列,哈薩克停止出口麵粉、玉米和糖等,埃及決定未來3個月內停止各種豆類產品的出口,印度大米出口幾乎停滯……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蒂姆·本頓警告稱,現已出現“糧食民族主義”徵兆,今後將進一步加劇。
他指出,如果糧食供應不足,社會將會“崩潰”——在糧食價格飆升的2008年和2011年,非洲、亞洲和中東多個國家都出現了動盪。
商務部表態: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
FAO預計,糟糕的情況可能於4月或5月出現。
但該機構同時指出,世界沒有必要恐慌,全球糧食總產量是充足的,如果各國吸取2008年的教訓,糧食危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FAO此言非虛,美國農業部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全球大米和小麥的總產量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12.6億噸。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也指出,一些糧食出口禁令是“在錯誤的時間,用了錯誤的工具”。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網站截圖
儘管如此,一些國家還是未雨綢繆,提前佈局糧食採購。例如,阿爾及利亞和土耳其釋出國際招標競購小麥;摩洛哥決定取消小麥進口關稅至6月中旬;古巴近日也宣佈將實行糧食配給制,以防囤積居奇。
國際糧食市場出現波動,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如何解決吃飯問題,自然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但這位網友顯然“多慮”了,在4月2日的商務部網上例行新聞釋出會上,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表示,中國口糧年均消費量為2億多噸,2019年中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
“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糧食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問題,無須集中批量購買在家中囤積糧食。”他強調。
專家: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具有戰略意義
“不進口也不會短缺”,這句話背後的中國底氣,也讓很多網友感慨,幸好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而“18億畝耕地紅線”,則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眼下“糧食自信”的關鍵因素。
“糧食是大事兒,連續多年,中央一號檔案都是關於‘三農’工作的,正因為多年來的重視,面對國際市場風吹草動,我們才能閒庭信步。”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道。
他告訴小銳,對於中國這麼大的國家來說,糧食產能至關重要,而產能則來自於土地,嚴守18億畝紅線,才能留足緩衝空間,在需要時提高產能。
▲黑龍江墾區友誼農場開展土地平整作業。(新華社)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一點在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一些之前對“18億畝紅線”沒太多概念的網友,也終於體會到了這項政策的先見之明。
參考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