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郵報》3月30日訊息,英國民眾被要求看管好自己的雞,因為偷雞現象近來十分嚴重,達到二戰以來的最高水平。
乍一看,還以為這是什麼沙雕惡搞新聞,但事實情況是,英國民眾,真的開始搶雞了。
雞蛋不夠,母雞來湊
據外媒報道,針對民眾搶購母雞的事情,一家禽供貨商負責人接受採訪時表示,3月20日一天的母雞銷量就相當於以往的1個月,為此養雞場還特意做出限購的決定——每人限購3只雞,以保持供應的持續。
搶雞的原因非常魔幻:主要是因為,市場上的雞蛋出現了緊缺。
英國人深諳授人以雞,不如授人以母雞的道理,所以大家開始搶購起了母雞。
英國一家時尚雞舍生產公司的發言人Johannes Paul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本週(3月16-3月22日)歐美銷量提高了66%,比以前任何一週銷售量都高,需求激增。
連小蜘蛛俠荷蘭弟都發視訊談起了養雞致富經,表示由於買不到雞蛋,只能買了三隻會下蛋的母雞,被迫成為“養雞大戶”。
據媒體報道,隨著疫情加重,英國人的搶購囤貨潮愈演愈烈,之前還只是衛生紙和洗手液短缺,現在從麵粉到罐頭食品,從新鮮果蔬到肉禽蛋奶,民眾買不到的商品越來越多,超市裡盡剩下空空蕩蕩的貨架。
要知道,在英國人的傳統早餐裡,往往都少不了兩個太陽蛋,買不到雞蛋,只能用養母雞來“曲線救國”了。
除此之外,新聞裡面交代的很清楚,那就是英國人最近實在太閒了,於是只能通過養雞進行自我消遣。
然而,要把雞當寵物也不是那麼簡單。除了喂喂飼料,還得照顧它的起居拉撒。
事實上,養雞已經催生了一整條產業鏈。
2018年早期,美國的紐約、洛杉磯、丹佛這些大城市,很多人開始選擇把雞當寵物。
想養寵物雞,除了去農場買,甚至還有專門的賣雞網站,每一隻雞明碼標價,從幾美元到幾十美元不等。
此外,由於雞的腸子很短,沒有儲糞的功能,所以雞會無法控制地到處拉屎,由此還催生了“雞尿布”這一種產品,售價甚至可能比雞本身還貴。
而上文提到的“雞舍”,則又是另一種衍生品。
讓雞活得“體面”,可以選擇給它買“房子”。
比如說國外有家叫Omlet的公司就為廣大的養雞愛好者們設計了一套雞舍。
不僅在雞舍的下面有兩個可移動的輪子,還專門為一些不會飛的雞設計了小梯子,這樣它們就可以沿著梯子上去睡覺。
這款雞舍最大的好處還在於四周都是用鐵網包圍著,但底下卻是鏤空的,為的就是方便小雞們捕捉蟲子和吃青草。而且絲毫不用擔心會有黃鼠狼和貓咪等動物的侵害。
看看這個雞舍,不僅有院子,還有兩層樓,老王只想說,人不如雞。
英國:一慌就養雞?
當然,從歷史上來看,英國人當下的這種行為也算是事出有因。
據英國作家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記述,窮苦的農民通常吃的是黑麵包,偶爾也吃一兩隻雞蛋,蛋白質食品的缺乏可想而知。
但隨著農業生產力提高,歐洲人的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家禽和蛋類擺上了餐桌。作為食用最普遍的禽類,雞肉再度成為上流社會的美味佳餚,出現在盛大奢華的宴會上。
當時歐洲的飲食文化認為,口味溫和的雞肉易於消化,而肥嫩的閹雞被看做奢侈品,只有富人才能買得起。
在義大利作家薄伽丘的著作《十日談》裡,雞是富商款待客人的主菜,也是病人恢復健康的靈丹妙藥,還是農莊主酬謝朋友的貴重禮物。
這次英國搶購母雞,除了歐洲人對雞肉和雞蛋營養的天然性依賴,還有一點就是娛樂性的需求。
公元16世紀,鬥雞在英國蓬勃發展,國王亨利八世熱衷在懷特霍爾宮舉行鬥雞,使這種遊戲成為風靡英國的全民運動。1849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頒佈皇家法令,禁止了鬥雞活動。
鬥雞熱潮過後,養雞成為英國人流行的業餘愛好。1849年,英格蘭中部舉辦伯明翰展覽會,來自中國的交趾雞出盡了風頭,這種品種優良的珍禽體型巨大,全身披著蓬鬆的羽毛,迅速在英國引起了轟動,讓人們對家禽的熱情瘋狂高漲。
此外,從歷史上來,越是存在不確定性的年代,英國人越會選擇養雞。
2011年前後,受信貸危機和物價上漲影響,選擇自己養雞生蛋的英國人數量飆升。當時,英國約有70萬人為了省錢自己在家養母雞,這一數字跟三年前相比增加了80%。
“養雞潮”的另外一個證據是,英國連鎖超市TESCO雞籠的銷售額在2008年-2011年的三年裡瘋漲了180%。
由此來看,瘋狂養雞甚至去別人家偷雞的英國群眾是真的慌了,不過,疫情之下,比起屯衛生紙,似乎養雞還要更合理一點,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