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三分之二的面積被海洋覆蓋,海洋中有著很多神秘的動物。
抹香鯨可以長到18米,重量能夠超過50噸,是體型最大的齒鯨,它在海面換一口氣,可以潛水一個小時,甚至能下潛到海底兩千多米。因此很少能在海面看到。海水以下150米深,就不再有光合作用,在這裡植物已經無法生存,只有各種動物依靠海洋雪為食,海洋雪就是上方落下的各種動植物殘骸,利用殘骸中剩餘的太陽能,轉化吸收二手能源。
在水下300米深,已經是一個昏暗的世界,這裡生活的動物全身透明,它們各自進化著生存的能力,既要看到獵物,又要想辦法不讓天敵看到。有的片腳類動物,幾乎是全身透明,看起來就像只有一層鼓鼓的皮,裡面是中空的,碩大的頭部空蕩蕩的,只有兩個紅色的大眼,警惕地觀察著四周。
各種各樣的水母在隨處飄蕩,這簡直就是某些科幻片中飛行器的原型。它全身就像安裝了彩色燈帶,發出絢麗的光芒。管水母最長的將近40米,它們相互交織著組成光網捕捉獵物。
水下500米深處,星光魚身體扁平,有助於隱藏行蹤,躲避敵人。身側發出的熒光能夠反射來自海面的微弱藍光,使自己隱藏蹤跡。它們的腹部還有會發光的器官,可以製造與外部光線相仿的顏色,幾乎可以讓它們與外界混為一體。這簡直就是海底加強版的變色龍。但是有一雙巨大的黃色眼睛,卻可以察覺到星光魚的動態,一個可以隱藏,一個可以破解,這就是生物在千萬年的進化過程中競爭的結果。 哪一個物種進化落後就會被自然界淘汰。
水下1000米處,已經沒有絲毫陽光,這裡有一種魚,牙齒長得太大,導致嘴都無法合攏。因此得名尖牙魚。因為外表兇猛,它的英文名字被叫做食人魔魚。但對人類其實並沒有什麼危害。它們一般在水下500米到2000米活動,但在5公里以內的深度都有可能見到它們的身影。這裡食物缺乏,所以它們見到什麼就吃什麼。
黑暗中各種光點閃過,這些並不一定是美味的獵物,更多是致命的陷阱,各種捕食者進化出各式各樣的發光器官,用來引誘獵物靠近。這種魚被稱為釣客,就好像揮舞著誘餌在釣魚一般,等著願者上鉤,只要獵物靠近,它就會瞬間發動攻擊,動作快如閃電。長鰭安康魚,相貌兇惡,渾身長滿觸角,它張著大口靜靜地等著送上門的獵物。雄性安康魚只有雌性大小的十分之一,它唯一的目的就是尋找伴侶,當透過氣味兒找到雌魚後,雄魚便會咬住雌魚的腹部,固定在雌魚身上,幾周後就會完全粘合在一起,雌魚的血液會流到它的體內,維持它的生機,它唯一的任務,就是為雌魚提供精子,它的生存就是為了完成這一個目標。
海底的動物大多隻能感受到藍光,能照射紅光的魚在這裡大佔優勢,它就好像帶著紅外線眼鏡一樣,能清楚地看到目標,目標卻毫無察覺。在水下兩千米處,這裡竟然生活著珊瑚,這種新品種珊瑚高30米,長200米。它吸收的能量不再是來自陽光,而是來源於捕捉到的獵物,所以它們長著世界上最長的水螅體,可以抓到更大的獵物。深海章魚綽號小飛象,一雙大耳朵可以幫它輕鬆地到處遊動。
煙囪一樣的海底山脈,噴發出岩漿一般熾熱的海水,在海底巨大的壓力下,即使這些海水的溫度高達400度,也還是維持在液體狀態,誰能想到,在大海的深處,還有這樣一片常年高溫的海域。更想不到的是,竟然還有生物在這裡生存。在這些煙囪上,佈滿了白色的管子,管子裡生活的就是龐貝蟲。龐貝蟲能在80度高溫的水域中生活,還可以游到附近10°左右的海水中覓食,真的讓人無法想象,這樣懸殊的溫度差異,它們是如何承受的。
還有的煙囪上面,竟然被各種生物完全覆蓋,這裡佈滿了大型貽貝,還有許多的白色螃蟹以及大量的紅色管蟲,在這個完全沒有陽光的海底深處,竟然還有這麼豐富的生物群,這簡直顛覆了常識。這些管蟲將煙囪中噴出的硫轉化為能源,提供給下方的細菌,成為這裡食物鏈的最底層,螃蟹和蝦以細菌為食,一些魚類是這裡最頂層的掠食者,這個食物鏈包含了500種以上的物種。從1979年這裡被發現開始,每十天就會在這裡發現一個新的物種。一個完全獨立於外界的生物群,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存在於這個大海底部的荒涼地帶。但是,像這樣單一的煙囪,一般只有幾十年的活動期,這個生物群的未來並不樂觀。
1990年,在墨西哥灣一英里半的海底,人們發現了一座20米寬,還有沙岸的海底湖,事實上這是由貽貝和鹽組成的神奇綠洲,能量來源是從海底升起的甲烷,這裡的貽貝帶有特殊的菌種,可以將甲烷轉化成能源,這裡還有連綿數百米的管蟲,它們美麗的鰓,可以為細菌提供氧氣。以這些為基礎,這裡產生了眾多新的物種,形成了一個完整獨立的不需要陽光的生態鏈。
相比於煙囪生物群,這裡的環境更為穩定,這裡的生物也可以發展得更為長久。目前為止,人類探索到的海底面積還不到1%,像這樣完全不需要陽光的完整生態系統,不知道究竟還會有多少。海洋孕育著比陸地更多的生命,在這裡我們一窺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海洋中的生物,其實遠比我們想象的聰明,再惡劣的環境,它們都不會放棄,任何可以生存的機會,都能被充分的利用,繁衍出新的生態體系,生命的偉大和神奇,不得不讓我們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