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948年7月15日,英國開始運作看病免費的醫療體系。70多年過去了,舉全國之力構建的英國醫療,本該在這次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卻沒想到面臨著其醫療史上最黑暗的一刻。這裡,我們不禁要發問:

最讓英國人自豪的醫療體系怎麼了!?

一 首相寫信,要保護NHS

昨天上午,倫敦家中,幾封信被郵局工作人員塞進了門裡。

有一封信,便是來自於唐寧街10號的首相府,寫信人是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信中主要表達了幾方面的內容:

1)英國處在一個非常緊急時期,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情況。2)解釋當下政府所採取措施的必要性。3)明確指出:每個人必須要呆在家裡,不允許外出會見朋友或親戚,除非去購買藥品和食物。如果可能,想辦法在家進行工作。4)如果民眾不遵守這條規定,警察將有權進行罰款或對人群進行驅散。5)首相知道每個家庭都在為工作和收入擔心,政府正竭盡全力採取措施(此前已經宣佈了對工作人員和自僱人員進行月收入80%、上限不超過2500鎊進行補貼,銀行也推出“貸款假期”三個月暫時不用還房貸等活動),從而會確保每家的餐桌上能有食品,每個人都能安全地有飯吃。6)提醒大家,政府將會在正確的時間採取正確措施,根據都會由科學和醫療建議所做出的。7)感謝全英醫務工作者。8)重申:呆在家裡,保護NHS(國民保健署,英國的免費醫療系統),保護自己的生命。

21世紀了,英國人還是在採取最傳統的方式寫信,以用正式的方式對每個家庭進行通知。可惜,英國首相因為感染病毒昨晚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4月7日是晚上,英國的家庭為他舉行一次鼓掌儀式,祈禱他能早日康復。

鮑里斯·約翰遜信中的擔心無非有兩條:第一,人要吃飯,如果經濟崩潰,會導致英國社會大亂,所以政府在出臺政策對多數人和企業進行補貼,確保整個社會穩定。第二,英國的醫療系統並不輕牢固。他擔心在當前的疫情下,醫療資源有可能被擠佔,從而讓整個系統不堪負重,最終有可能導致崩潰。如果真發生這樣的情況,那就意味著:更多的人死亡和更多的災難即來臨。

截止4月7日,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總人數達到55242人,因此而造成的死亡總人數達6159人。24小時上升的死亡人數為786人。這是英國醫療史上最黑暗的一時刻。

回想起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時,有一個節目內容,就是向NHS致敬。

以舉國之力建立起來的NHS,經過了70多年的發展,應該在這次疫情裡大顯身手,但沒想到:這只是一廂情願的美好願望。死亡人數不斷上升,它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挑戰。

英國首相呼籲保護NHS,並非沒有道理。作為一個觀察者,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去思考一下,最讓英國人自豪的免費醫療體系到底怎麼了?!

二 NHS的前生後世

曾經,被稱為NHS的國民保健署是英國人最為自豪的內容之一。70多年來,它曾讓無數的英國人能夠安心地在這個社會裡生活,不會因為貧窮而看不起病,每個百姓生命提供了一道安全保障。NHS宗旨是:為家為每個人疾病而提供醫療服務,而不是根據人們的經濟而提供醫療服務。

1948年,因為全民免費醫療在工黨手裡實現。 那一年7月5日:NHS誕生生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在廢墟上重建。1945年,戰爭結束,意味著戰時內閣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被視為戰爭英雄的溫斯頓·丘吉爾,雄心勃勃參加首相大選,卻出人意料地敗給了工黨領袖克萊門特·艾德禮。在新政府的帶動下,英國在戰後走入了“戰後共識”的階段。“戰後共識”乃原始於在1942年發表的《貝弗裡奇報告》,該報告建議英國戰後應擴充社會服務系統,並按照凱恩斯主義的方針,推行全民就業等政策。這報告後來被克萊門特·艾德禮政府所接納,結果他在任內大力為公用事業和主要工業進行了國有化,並設立了國民保健署,使英國逐漸走上福利國家的道路。

克萊門特·艾德禮政府是有明確目標的,他的首位衛生部長,安奈林·貝文就在力排眾議下,成立了英國的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ystem,簡稱NHS)。

1946年通過全民健康服務法(National Health Service Act 1946),在戰時政府撥款的緊急醫療服務(EMS)基礎上組建了全民醫療保健服務體系。

1948年7月5日,NHS在曼徹斯特公園醫院(Park Hospital)正式啟動。這個系統整合了原來各自為政的醫院、醫生、護士、藥劑師、驗光師,成為一個完整的全國醫療保健服務機構,經費來自財政撥款。

最初的NHS是名副其實全部免費,看病、用藥、住院、手術都免費,而且每一個人都有資格享受這一服務,包括短期逗留和來訪者。

自此以後,只要是英國本土居民,都能享受到免費的醫療服務。這個當年備受爭議的機構,時至今日已為社會所普遍接受。

三 讓多數中國人並不適應的英國醫療

在英國看病,醫療服務讓人又愛又恨。先來說說恨。我們家自己就有看病的經歷:

幾年前,3歲的兒子病了一週。發燒、咳、吐、呼吸困難、很少吃飯。過了一天多還不見好轉,就打電話至社群醫生處約醫生。

一會兒醫生打來電話,問清楚了症狀。“你不用來。” 那位女士在電話裡說。“這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這段時間患這種病的孩子特別多。”

“一般情況下,不用管它。在家休息四天後就會好。如果到時候還不好,再給我們打電話。”

你看,這兒的醫生就這麼對待孩子。如果放在國內,我們肯定就直接闖至醫院去了。不出意外,肯定是抽血、打吊瓶,孩子也很快會好。

但這裡是英國。看病不付錢的代價,就是得按醫生的要求來,哪怕你說的再急,再擔心孩子,一切都沒用。

隔了一天之後,孩子還是發燒依舊。除了咳的特別厲害,呼吸還特別困難。我們決定直接闖到醫院急診室去。

到了前臺,報上兒子出生年月和名字,再報上家庭地址,就算是完成了掛號。然後就坐在一邊等。

接著會有人喊,對孩子做一個初步的檢查。比如體溫、心跳等。然後就讓我們到另一個房間裡等。

兩三個小時之後,有一個醫生把我們領進了他的辦公室。量體溫、聽呼吸和心跳。之後,他交待我們說:沒事兒。回家給他多喝水,可以在水裡放些蜂蜜、生薑片和檸檬。睡覺的時候,脫光,只穿個褲頭睡就行了。

這好像與我們平時的經驗相反。在中國的時候,孩子越發燒,我們就越給他穿多一些,目的是為了讓他們能多出一身汗,這樣才能好的更快一些。

我想不通。提醒醫生說,孩子已經病了兩天了,呼吸這麼難,會不會?

他打斷我說,他是醫生,讓我信他。

好吧!折騰了一晚上,就這麼離開。

當然,還是一分錢沒花。後來,按他的要求,孩子還真是好了。

夜闖家附近的這所醫院,已經是第四次了。

英國看病的程式,大致是:先在相當於國內診所的社群醫生那裡看。如果他們看不好或認為有必要再進行下一步的醫治,就會直接給你安排好一切。比如,你啥也不用管了,就安心在家等。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孕婦或孩子看病,如果覺得不舒服,隨時是可以闖至醫院急診室的。家裡在生第二個孩子之前,每次愛人覺得不舒服時,我就曾帶她立即至這家醫院,而每次檢查,醫院方面則都很認真。他們也會鼓勵你,如果有什麼不舒服,就立即趕過去。

所以,就我們家的體驗而言,對待孕婦和孩子則要重視的多。至於小病,醫院就是一個“拖”字。

當媒體報道說,最近幾年,當病人送至英國急診室後,平均等候的時間超過4個小時。這從另一個角度,這也許能體驗到中國醫院的好處:大多數病人到醫院看急診,應該不用等英國這麼長時間。

這是英國醫院讓人憎恨的方面,則是其慢和整個醫療體系的慵懶,有時候會讓你咬牙切齒。幾年前,我一位朋友在醫院裡帶女兒掛急診。等的時間太長,結果發現工作人員則坐在那裡看書。忍不住憤怒,朋友打了那名工作人員。打固然解氣,但是,依然解決不了整個醫療體系的毛病。

幾乎議會舉行的《首相問答》,都會有人拿NHS說事兒,甚至在議會上吵的不可開交。

四 英國的醫療也有好的一面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個方面,英國的醫院並非一無是處。多年來,我們家看病做手術生孩子都發生過,慢慢也體驗到了英國醫院的好處。

第一,心細。孩子被送進急診後,如果稍稍嚴重,則會被帶至另一個區域。先是由幾名工作人員對孩子的體溫、體重、身高、心跳進行測量,擔心孩子是否發育不良。這個初檢還會問到孩子是否有家族遺傳病史、是否過敏,是否打過預防針。

第二,認真。當急診室的醫生在對孩子檢查完後,再重新打電話至專門的兒科醫生。因為英國所有的病人資料聯網,雙方就在各自的電腦上一起看孩子的病歷,進行分析。

第三,會哄孩子。很多細節讓人暖心:醫生進來見到兒子,先給他來個擊掌,安慰孩子並讓孩子慢慢放鬆。房間裡有玩具。兒子玩玩具時,醫生竟然跪在地上,對孩子進行檢查。孩子不知不覺中,已經把病看完了。還有一次,醫生需要檢查他下身,還需要他躺在床上。三歲的孩子當然不會那麼聽話,甚至緊張的要哭。但邊上的護士不慌不忙,拿來了一個小玩具,放在兒子眼睛上方。玩具不停地變化,他的視線也因此被吸引,因而忘了自己躺在病桌上的事兒。看完病,醫生有時候還會給他一個笑臉或小玩具。有一次,兒子就從醫生那裡拿過一個小望遠鏡,高興了好一段時間。

這些小招數,讓孩子對英國的醫院沒有那麼害怕。

第四,醫生卑謙。我們遇到過一位醫生,夜裡帶孩子看病時,因為要住院,需要把孩子的病床拉至住院部。他把兒子送進病房,支床、拉窗簾、把機器接好,從看病至離開,前後幾個小時裡看不出他臉上有任何怨言。如果沒有信仰,人很難做到這個樣子。

第五,醫院的兒童住院部象個遊樂場。兒子曾在英國的醫院住過24小時的院。兒童是一個專門的區域,在這裡,你會發現,從可以播放動畫片及玩遊戲的電視、玩具、到床單及牆上的繪畫,根本看不出這裡是醫院。所以,那天要出院時,兒子求我們說:咱們不走好不好?!

第六,在英國住院時,不光醫療免費,吃飯也是免費的。如果你英語不好,還可以申請政府提供的免費翻譯。

第七,事後,醫生還會再打電話,問孩子的身體情況。這種追蹤的方式,讓人踏實。

兒子病床邊上,還有一張可以供大人睡的陪護床。

與中國相比,英國的醫院是讓人又愛又恨的。愛它的地方,除了免費,還有他們盡心盡責的態度。我曾與一位來自馬來西亞但在英國醫院實習過一段時間的醫生閒聊,他說英國的醫療體系真的是在朝極致做。比如,他實習時,病人中風了,看完病後,醫院還要安排工作人員到病人家裡去看房子門口如何改造。因為中風的病人大多需要坐輪椅,而坐輪椅則需要重新改造門檻,他們的任務是確保病人出院後能順利出行。

五 NHS日益突出的問題

當下,NHS面臨最大的問題還是錢。

資料顯示,NHS98.8%的資金來自英國國民保險和其他稅收,只有很小一部分來自病人為特定專案繳付的錢。自建立以來,NHS的開銷就逐年增加,英國政府因此決定縮減開支,2010年時決定將每年增長額度限定到1%。因此自2019年開始NHS將不再提供部分服務。

60%的NHS預算花在了僱員工資上,藥物和裝置開銷各佔20%。因政府所縮減銷,則意味著醫生護人員工資縮水。因工資低,很多人不願意做護士,脫歐之後,人員更是難招。此外部分病人,如癌症病人也因得不到後續治療而面臨病情加劇的危險。

最初的NHS是名副其實全部免費,看病、用藥、住院、手術都免費,而且每一個人都有資格享受這一服務,包括短期逗留和來訪者。這就為”世上最貴的醫療報銷單”埋下了伏筆。

英國是全世界少有的實現全民免費醫療的國家之一。作為一項全民享受的基本社會福利,其慷慨需要整個國家能有雄厚的資金支撐。無底洞似的開支則令歷屆政府頭疼。英國的BBC曾撰文稱,70年來,維持全民免費醫療服務的開支在各種因素的互動作用下日益龐大,包括民眾壽命延長、醫學和生命科技研發和成本上升、人工費用上漲,各類移民和外來人口增多等等。

該媒體還報道說:NHS十分昂貴,而且越來越貴。多年來經費不足、瀕臨破產奔潰的言論不絕於耳,服務品質下降和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的抱怨也不曾間斷,每次大選激烈論戰中必有NHS經費增減議題。

進入21世紀,醫療改革被提上政府日程,也出現了初級醫生”史上首次"全體大罷工。

現在,英國面臨著醫療史上一次最大的危機。NHS能否渡過這一難關,能否接受挑戰,則是擺在每個英國人面前的現實問題。它未來何去何從,相信也會在疫情之後,成為人們重新討論的話題。

最新評論
  • 1 #

    英國人騎在別國頭上幾百年了,感冒一次也可以

  • 2 #

    全球治癒能力最差的國是英國,醫療水平也許還在70年代

  • 3 #

    他們自己覺的好,可是和我們一比較就知道相差太遠了

  • 4 #

    西方沒事的時候什麼排名都第一,當災難來的時候就跟皇帝新衣是一樣的。

  • 5 #

    nhs確實偉大!也可以說是全球最好的醫療系統。小病可能不好,但對大病還是非常友好的!

  • 6 #

    怎麼說呢 英國人自豪的是免費醫療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越南這下麻煩大了!2980億訂單多次漲價難尋下家,中國態度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