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塑膠》雜誌已經多次報道了這種神秘的食塑蠟蛾。不僅僅是像編輯邁克爾蒂倫這樣的養蜂人,這個話題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毛毛蟲可以用來對付多餘的廢棄塑膠嗎?弗勞恩霍夫結構耐久性和系統可靠性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最初人們認為:蠟蛾的幼蟲是吃和消化聚乙烯的,這就是為什麼它們被認為有助於共同消除世界範圍內不斷增長的塑膠垃圾山。然而,對於毛毛蟲能否做到這一點,目前尚不清楚,並且是毛蟲塑膠消化化學成像分析研究專案框架內有爭議的討論主題。弗勞恩霍夫LBF公司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高解析度拉曼顯微鏡和專用軟體追蹤了毛蟲的塑像路徑,併為澄清這些未解之謎做出了重要貢獻。根據2017年初發表的一項研究,蠟螟的幼蟲消耗聚乙烯,並以驚人的速度轉化聚乙烯:100000只毛毛蟲在一週內吃掉大約5.2公斤聚乙烯。這將為處理和消除大量塑膠廢料開闢有希望的可能性。然而,在從技術上利用毛蟲的這種非凡能力之前,必須弄清楚它究竟是真的消化了PE,還是僅僅壓碎和排洩了PE。
在RAUPE專案中,Fraunhofer LBF的團隊一直致力於利用最先進的高解析度拉曼顯微鏡對蠟蟲進行PE消化。在專案過程中,該團隊還開發了混合物的拉曼顯微鏡專用軟體。在機器學習的幫助下,它可以分離組分的疊加拉曼光譜。它一方面提供單個成分的光譜,另一方面提供它們的區域性濃度。這使研究人員能夠在複雜的混合物中檢測出低濃度的物質,如聚乙烯。拉曼顯微鏡和軟體的結合使人們能夠在空間上觀察不同有機物質混合物中的低濃度塑膠,因為它們在毛蟲體內流動。這是可能的三維解析度高達1微米。透過使用共焦光學,科學家可以無損地研究毛蟲。
到目前為止的研究結果讓專案組感到驚訝,毛毛蟲在PE箔上吃了洞,攝入了少量的PE箔,同時失去了相當大的身體質量。然而PE箔上一旦有洞,毛毛蟲就停止了進一步的攝入PE箔。分析測量資料沒有提供任何證據表明毛蟲消化聚乙烯:“事實上,毛蟲生物降解聚乙烯是一個遠見卓識的目標,加強跨學科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弗勞恩霍夫LBF的研究專案負責人巴斯蒂安•巴頓(sbastian Barton)強調,因此,對於科學研究而言,更重要的是要避免和回收塑膠廢料,要將包裝價值鏈的各個階段考慮到。迫切需要改進概念和合適的技術來生產高質量和穩定可用的消費後塑膠。巴頓繼續強調,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對已經大規模使用的塑膠進行再利用,並將其用於廣泛的產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