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4月2日下午,連日陰沉的倫敦終於出了太陽,帶來久違的溫暖。下午4點,團團媽拉著兩個女兒的手,登上英國倫敦直飛中國濟南的包機。同機的還有另外約180名未成年留學生。如果一切順利,他們將在9個半小時的長途飛行後回到中國。

這趟飛行不同尋常。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從英國接回小留學生的第一班包機。儘管票價是普通商業航班全價票的兩倍(成人經濟艙3萬元,12歲以下的兒童經濟艙2.2萬,商務艙5萬),但在漫長的焦慮、等待之後,票價早已不是考慮的要素。無論是在他們自己還是旁觀者的眼中,登上這趟航班的乘客,幾乎等於“撞了大運”。

團團媽早就想回來了。1月底,英國初中開學,她帶著小女兒送大女兒過去,沒想到國內疫情爆發,她在當地租了房子,準備等3月底復活節假期再帶孩子們一起回國。假期沒等到,卻等來學校關閉的訊息。

眼看房子要到期了,她在網上瘋狂刷票,卻只買到4月中旬和5月初的回國機票。第一班飛機已經通知停飛,隨著中國入境政策不斷縮緊,誰也不能保證第二張票能按時起飛。

疫情之下,母女3人在英國的生活逐漸偏離正常的軌道。她們不再去大型超市購買食物,取而代之的是團團媽每天捧著手機琢磨:華人超市的青菜還能配送,但沒有牛奶,要去另一家超市下單,如果想要買水果和肉類,則還要通過第三家甚至第四家超市的APP,團團媽把這稱為維持疫情期間生活的“平衡術”。

團團不再上課了,每天只有一個小時能外出“放風”,母女3人的時間一下子好像多得用不完。團團媽形容每天的生活就是,“坐在窗前發呆,數一個早晨有幾個人路過自己的房子,然後等待外送小哥敲門”。

一籌莫展之際,大使館的電話打來了。不久前,她參與了166名英國小留學生家長髮起的聯名信,申請臨時包機回國,並留下了自己的聯絡方式。

現在回看滯留英國那段最難熬的日子,團團媽很是感慨:“至少我能跟女兒們在一起,單獨住在租的房子裡,還能稍微放心一點。可是你想,那些十來歲的孩子,家長不在身邊的,他們可怎麼辦?”

在英的中國留學生中,未成年留學生有1.5萬人,分別在1000多箇中小學就讀,其中絕大多數孩子的父母都在國內。英國疫情嚴重後,他們被迫從學校離開,獨自面對異國他鄉陌生的社會。當焦慮和恐懼來襲,只能隔著時差打越洋電話,傾吐之後,依舊需要獨自承受。當東西方的認知差距被放大,這群只有十多歲的孩子,被迫生活在兩個世界的間隙中。

點點和屋娜是好朋友,她們在同一所英國私立中學讀初二。3月18日學校關閉後,離父母為他們預定好的回國航班還有一週時間。按照英國的留學生制度,他們需要住進各自對應的寄宿家庭。

點點的住家是白人,還有兩個孩子,她不好意思這時候去麻煩別人,屋娜於是邀請她一起去她的華人寄宿家庭住。

蘇平的家在劍橋市郊區,是一個周圍只有二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她是位50多歲的華人女性,在英國生活的日子佔了她人生的一半。3月18日,英國學校停課當天,從早上11點開始,有來自3所中學的11箇中國孩子住進她家,下午6點多,她才總算能坐在沙發上歇口氣了。

說到那天來家裡住的孩子,蘇平顯得有些激動,“嚯,我的奶奶呀,一幫孩子從車裡下來了,每人都抓著大箱子、手提袋,(年齡)一個比一個小。”

學校關閉了,但網課還在繼續,孩子們沉甸甸的行李裡裝著大部頭課本,藝術生還帶著好幾個畫板。蘇平數了數,平均一個孩子就有兩個大箱子和一個小箱子,她趕緊叫上丈夫、丈夫的同事,還有3個鄰居一起幫著搬。她又借來8人座的車,開去東部海邊的學校接另外的孩子,“5人座的車根本不行,(孩子們的行李)裝不下”。

停課後孩子們帶到寄宿家庭的課本

對點點和屋娜來說,在那之前的24小時裡,經歷了一場做夢般的大撤離。

點點懵了,她實在不敢相信停課來得如此突然。幾個小時前,有同學議論可能要停課的事,她還懟人家:“誰信你啊!”點點記得,當時坐在她旁邊的室友眼淚都要出來了。

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離別讓他們感受到的難過和觸動,顯得比疫情的影響更為真切。吃完飯,點點趕緊回宿舍收拾行李。收拾得手忙腳亂時,突然有一個孩子說,呀,我們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還沒去跟他們說再見呢。可是,當時已經很晚了,老師快來查寢了,五六個初二的孩子湊在一起討論,“我們所有人一起去,老師也不能拿我們怎麼樣”。他們跑下樓,在廚房裡找到正在聊天的學姐學長,撲上去一個熊抱,個兒已經接近成年人的畢業班孩子彎下了腰,拍拍她們的背,互相說著“希望還能再見面”。

事實上,從二月中旬開始,隨著英國疫情迅速增長,點點所在的學校就有孩子被父母提前接回家。點點有一個室友來自英國的澤西島,這是一個高度自治的行政區,與英國本土實行“一國兩制”的政策。幾個星期前,她爸媽來學校探望她,結果臨時決定把孩子接回家,理由是他們認為邊境隨時有關閉的可能。

房間剩下的3位室友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因為學習和生活還在正常進行。3月12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宣佈“沒有科學證據顯示需要停課”,因此暫不關閉學校。

看起來,少年的生活並沒有因疫情發生太多的改變。英國本地的同學每天還是嬉皮笑臉地來上課,點點單肩背書包的時候,調皮的男生從背後衝過去一把拽下來。他們還是那麼愛開玩笑,以前是這樣,疫情期間也是這樣,走到哪都吵吵鬧鬧的。相比之下,國際學生明顯沉悶許多,點點每次和中國同學在一起時,不管是下了課一起走路,還是碰到了,都在談論疫情。

3月14日,英國累計確診人數破千,依然有6.8萬人參加了位於格洛斯特郡的賽馬節,在威爾士加的夫,搖滾樂隊Stereophonics的演唱會也照常舉行。點點媽媽一邊從國內給點點郵寄口罩,一邊乾著急,“中國人經歷了非典,也經歷了新冠,知道戴口罩的重要性。英國人卻還沒意識到疫情有多嚴重,就像非洲發生埃博拉了,你讓全中國人都戴上口罩,鬼才理你呢。”

她甚至開始盤算,萬一點點真的在英國生病了,輕症的話,能夠買到哪些藥,不能去醫院的情況下怎麼辦。她還跟當地的朋友打聽NHS(英國國民健康保險制度),如果病情嚴重了,孩子的保險能不能免費醫療。她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爸爸媽媽各顯神通,用盡所有資源讓孩子回家

3月14日傍晚,英國政府首席科學官瓦朗斯在電視講話中表示,戰勝新冠病毒的“終極方式”是讓英國民眾通過患病來獲得“群體免疫”,而根據英國專家的測算,新冠肺炎疫情需要60%的人口患病,才能獲得“群體免疫”。華人家長圈瞬間炸了。

電視講話的時候劉琳正在睡覺,第二天一早,她幾乎是在手機的瘋狂振動中醒來,“我收到了很多很多很多資訊”,她一口氣用了3個“很多”。“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在給我發信息,他們被‘群體免疫’嚇壞了。”

劉琳是英國一傢俬立學校高中部的老師,教學之外,還負責亞太地區家長的溝通事務。“家長問我該怎麼辦,但其實他們內心裡已經決定要把孩子接回國了。當時校長讓我勸他們不要回國,但我跟第一個家長溝通之後,反而被她勸服了,我說,那行,那走吧。”

未成年的外籍學生在英國讀書,需要遵守一套縝密的制度。如果學生父母不在英國,則需委託一位25歲以上、持合法英國身份的居民為監護人,他們代表父母跟學校溝通,還要為學生尋找當地合適的住宿家庭。

點點在英國的監護人丹丹,同時也是另一個小留學生的監護人。3月15日凌晨,那個孩子的家長從國內打來電話,說給孩子搶到了第二天從莫斯科轉機回國的機票。“只有這張票了,但莫斯科需要過境籤。”孩子的爸爸媽媽在電話裡跟丹丹說。但這麼短的時間是不可能拿到俄羅斯簽證的,丹丹只能勸他們先冷靜下來,建議他們退掉這張機票再想辦法。

一夜之間,從英國返回的機票,從往返三四千變成單程15000元以上,而且一票難求。買機票就像一場賭博。有位家長給孩子買到了第二天凌晨4點的飛機,結果前一天的11點,孩子準備從家裡出發的時候,飛機突然被取消了,再買的話,最早一張票只有5月的了。“每個家長都是一口氣買五六張票,希望有一張票能成行。”丹丹說。

多班英國客機抵港,穿防護裝備的未成年乘客 圖丨中新網

有個孩子買到了3月29日飛回國的機票,但中國時間26日出臺了新政策,每個國家飛中國一週只能保留一趟航班,且客座率不得高於75%,正好從29日開始施行。航班被取消的可能性很大,孩子媽媽連夜找人,“家長給我說,我現在就弄票,什麼時候弄到什麼時候走,對我們來說壓力很大的,司機隨時要準備著”。在英國時間的25號晚上,這個媽媽真的拿到了第二天回國的票,當時小孩正在從學校到寄宿家庭的路上,司機立即得到指令,不去住家了,現在就去機場。

“爸爸媽媽各顯神通,用盡所有資源讓孩子回去,錢已經不重要了”,丹丹這樣總結。她的同事徐女士也遇到個棘手的事兒。新加坡23號宣佈封國、停止轉機服務,政策出來的時候,她監護的一個孩子正在從英國飛往新加坡的飛機上,下飛機發現沒有飛機可以繼續飛了。“這時候就看家長的能耐了,你要有能力在一個小時之內搞定機票”,小孩很可憐,拎著箱子到處跑。

民航機票的供不應求導致價格水漲船高,全價經濟艙15000元到20000元之間的票,被二道甚至三道販子賣上了四五萬,商務和頭等艙到了10萬元左右。

情急之下,不少家長把目光轉向了公務包機,機上10到15個座位,總價約為200萬元。幾位做英國低齡留學的中介告訴我,“確實(很多家長)都在打聽,但到目前為止,沒有聽說過哪個孩子真的是包機回去的。”一名就讀於英國的高三學生非常篤定地說,他認識一個比他低一年級的同學從倫敦包機到香港,“200萬的包機,他一個人一架飛機就回去了”,飛行時間是3月21日。

3天后,民航總局暫停了所有境外飛中國的公務包機執行,直到本週才開始恢復公務機入境審批,需要提供“目的地機場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副省級)聯防聯控機制辦公室的接收函”,同時要求“乘客人員不得超過15人”,“全國每日批准最多5班”。

我們諮詢了兩家公務包機公司,均表示“現在有錢也包不了(公務)機”,其中一家回覆說,目前有少量商業包機能飛,最近一班從英國回國的航班是4月13日的波音737機型,為防止交叉感染,隔一個位置坐一個人,機上56個座位預計坐30人,票價為13.8萬。

有些英國寄宿家庭,寧願付違約金也不再接待中國孩子

半個月裡,有家長前後買了10張回國機票,全部在臨行前被取消。3月18日星期五,英國學校正式關閉,這意味著未成年留學生如果不能回國,則需要住進監護人許可的住宿家庭。

隨著疫情在英國蔓延開來,年紀大的英國本地住家不再願意接受陌生孩子來自己家裡,有些更是寧願付違約金也不接待中國孩子。一個14歲的中國留學生改簽了晚一天的直飛航班,英國住家得知後,大喊“no, no, no”,“我很難理解你們不按計劃做事”。他平時那種英國人的溫文爾雅都沒了,大喊大叫,還哄騙孩子,“你該走了,曼城就要關閉了,這是你們最後一次離開英國的機會。”佟娜的孩子也在英國上學,聽到群裡家長的遭遇,她很生氣,拿著合同去跟監護公司溝通,對方才終於同意讓孩子多住了一晚。下午4點的飛機,孩子還是在早上6點被叫醒,6:45就被住家送上了計程車。

全副武裝去機場的小留學生

現在,凡有需要幫忙安排住處的孩子找到她,她都首先考慮安排到熟識的華人家庭居住。讓她印象深刻的是,有個華人家庭,妻子還有半個月就到預產期了,還是接收了一個14歲的中國孩子。他們沒有推脫,反而主動跟佟娜說,“就怕到時候照顧不好這個孩子,你要跟他說一下,有需求提前告訴我們去安排”。

蘇平是全職住家,這次疫情中,所有來的孩子她都同意接收,沒有設立門檻。為了接納更多的小留學生,蘇平的兩個孩子把自己的房間讓出來,睡到父母的房間裡去,還有一部分性格乖巧的孩子被轉移到鄰居家住。晚上睡覺的時候,她不敢關手機,調成震動放在枕邊,“就怕有什麼情況”。

一天早上5點多,蘇平被鈴聲吵醒,一名家長告訴她,剛買到一張當天早上10點20的回國機票。她趕緊叫孩子起床,4個小時裡,要收拾東西、做早飯、把孩子送到機場。

疫情期間,這些都是有講究的。“早飯一般給他們做炒米粉,·還有至少兩個雞蛋,吃這種沒有水的東西可以避免在公共場所上廁所,但一大早起來孩子吃不進去,就逼著他吃,不吃也得吃。”蘇平說。護目鏡、防護衣服、消毒液、消毒紙巾、小包裝巧克力、水和能量棒,一一裝上,上飛機前找個空曠的地方吃掉巧克力和能量棒,最後喝口水,從登機開始,就不能摘掉口罩吃東西了,也最好不去衛生間。

回國前一晚,屋娜和點點抱了床被子到沙發上,倆人躲在裡面互相打氣。點點給媽媽打了個電話,雖然她已經獨自坐過好幾次國際航班了,但還是仔細地把候機流程寫在備忘錄裡。

屋娜只有14歲,半年前剛到英國讀書,她不停地跑去找蘇平:阿姨,我這個吃的夠不夠啊,阿姨,我的餐巾紙夠不夠啊,阿姨,我的消毒液夠不夠,這個瓶子可不可以呀,臨上車去機場的時候還說,我害怕,阿姨,我害怕,我害怕。蘇平說:“我只能不停地鼓勵她,你可以,我們都在一條船上,只要按阿姨告訴你的去做,就沒有問題,一旦感到有問題了,也沒有問題,你回到自己的國家了,他們會把你治好的”。

但不是所有孩子都願意在人前展現自己的脆弱。一個13歲的男孩對我說,“像我們很小就出來了的,其實獨立性很強,沒有你們想象中的那麼害怕和焦慮。”他媽媽後來把房間門關上,又打來電話說,回國前一晚,孩子緊張得怎麼都睡不著,媽媽打電話陪著他,一直聊到凌晨5點。

最近,蘇平的家裡跟驛站一樣,今天這個走,明天那個走。有天晚上10點,家長髮來一個網址,託她給孩子再買些防疫用品帶著,她開車去市區取貨回來一看,糟了,那是潛水用的潛水鏡,把鼻子也罩在裡面了。她拿剪刀在潛水鏡鼻子的位置剪出小口子,趕在凌晨3點前做完,給孩子戴上,送上去機場的車。

疫情之下,高壓的生活需要些緩衝,每次去超市,蘇平都要買些鮮花和水果回來,再放放音樂。蘇平說她自己也挺害怕的,在孩子們來之前,她提前聯絡了村莊的公共場所,把鑰匙要了過來,裡頭有幾個放著摺疊床的小房間。如果哪個孩子有什麼毛病,可以暫時住到那邊去。“真是上天保佑,沒一個感染的。”

現在,蘇平家裡還住著3個孩子。他們都即將面臨英國高考(A-Level)或中考(GCSE),所以短期內他們不打算回國了。

也有一部分學校允許國際學生繼續住在校內。今年高考的郝田等來考試取消的訊息後,回國機票早就買不到了,全校和他一樣滯留的外國留學生還有大約50人。困在學校的日子有些無聊,他早上起來上會兒網課,中午去“椅子被排得很稀”的食堂吃飯,下午沒事做了,就開始睡覺,他說自己以前從來沒有睡午覺的習慣。

學校規定留校的同學不能離開校園,買東西只能送貨上門。無聊的時候,他刷刷instagram,發現沒什麼新鮮內容可看了,倒是多了一些“奇怪的接龍”,就是寫一些問題然後@幾個人,讓他們回答,然後繼續@朋友。他看到“最讓人迷惑”的遊戲是@朋友一起畫番茄,“跟QQ空間差不多,哇,就所有人都在玩這個東西,還玩得挺開心的,因為太無聊了。”

飛機落地,有一種終於熬到頭了的感覺

4月2日下午,在希思羅國際機場的四號航站樓,能夠輕易辨認出乘坐小留學生專機的乘客們。他們大多是正在上中學的孩子,偶爾有七八歲的小孩,由監護人送來機場,辦好值機後,被東航工作人員統一組織送去安檢和登機口。

團團媽坐在機尾,看著一個個“生化人”走進機艙,感覺跟看電視一樣不真實。每個人都捂得很嚴實,隔離服、眼鏡、口罩、手套,還有長到膝蓋的鞋套。經濟艙裡,兩個人之間隔著一個空座,最後幾排設定了隔離區。

乘客們被告知儘量減少走動,推車的餐飲也不再提供,改為飛行前發放食品盒,裡面有蛋糕、麵包、幾根能量棒,幾片溼巾和一瓶水,“但是吃的人不多,喝水的也不多,基本沒有人離開座位,大家都老老實實地坐著幹挺著。”

飛機跨越8個時區,從下午飛到第二天早晨。9個半小時裡,團團媽斜前方的女孩,每隔一會兒就拿出消毒噴霧,“譁——”,在自己周圍噴一圈。坐她後面的女士帶了兩個男孩,小的看起來只有五六歲,大的也才七八歲,全程只吃了一次東西,一直在向媽媽喊餓。

飛機落地的時候,團團媽鬆了一口氣,“有一種終於熬到頭了的感覺”。踏上中國土地之前,180多雙腳先在噴了消毒水的地墊上蹭了蹭,又用免水洗手液洗了手,才被允許走下飛機舷梯。

在團團媽抵達的第二天,機上一名16歲的福建籍小留學生被確診感染,第三天,又確診一名17歲無症狀感染者。檢測之前,工作人員跟團團媽說,只要沒接到電話就表明是健康的,她不放心,又打電話去問,得到肯定的回答才放下心來。

“進了隔離酒店,基本上啥都不知道了”,跟左鄰右舍的溝通只能通過聲音來揣測。“隔壁房間拉了一個小時小提琴,過了會兒,樓上的大哥又唱了一個小時歌”,團團媽的大女兒也拿出長笛來吹,像迴應一樣,另一個房間也傳出了長笛的聲音,“顯然那個孩子比我女兒吹得更好,女兒把自己在群裡的備註改成‘我在大佬隔壁吹長笛’。”

點點在10天前落地上海,又轉大巴到江蘇,到隔離酒店的時候已經半夜一點多了,爸媽早已等在那裡。他們遠遠地看著彼此,說話全靠喊,“你快上去吧”,“上去打電話”!終於躺在酒店床上的時候,距離點點出發坐飛機已經過去了整整30個小時。

屋娜順利回到了上海的家裡,根據上海的政策,未成年人被允許居家隔離。我們打電話的時候,媽媽剛給她的房間送了午飯。“今天吃魚豆腐湯,還有蘆筍、米飯,弟弟還給我拿了小番茄”,她聞了聞覺得挺香,很滿意這頓飯。事實上,她對回家的一切都感到滿足。她一遍又一遍感嘆:“回家真是太好了!”

回國前,屋娜拍下的倫敦希思羅國際機場

還有4天,點點就能結束隔離回家了。隔離期過了一半的時候,點點媽媽發覺點點有點煩躁,一直溝通得很好的女兒不太願意回信息了,她打電話去跟女兒開玩笑,“你還好嗎?有沒有被關傻?語言功能有沒有出現障礙?”點點媽媽自己先笑了起來,女兒也跟著笑出聲來。

最新評論
  • 1 #

    不是成人不能登機嗎?

  • 2 #

    包機不是隻是未成年孩子坐嗎,怎麼大人也可以?

  • 3 #

    這趟飛行不同尋常,坐飛機的孩子肯定也不尋常,非富即貴,家庭背景和後臺不是一般老百姓比的了的。

  • 4 #

    很同情。但真不明白,為何花那麼多錢把小孩子送到國外讀書,讓童年在充滿歧視的異國他鄉渡過!

  • 5 #

    有錢人就是任性。沒錢出省都寸步難行

  • 6 #

    團團媽怎麼能做包機?

  • 7 #

    大人不是不能同行乘包機嗎?

  • 8 #

    我想說:這都是家長惹的禍!想法太多了。

  • 9 #

    團團媽也上飛機了?不是隻有沒有父母的孩子才接回來嗎?為啥有媽陪伴的孩子連媽一起接回了?

  • 10 #

    大使館出來說明一下,為什麼成人可以坐包機。

  • 11 #

    你們還好嗎?我們山東的孩子還沒上學。

  • 12 #

    想彎道超車,肯定是要承擔被甩出去或者翻車的風險的

  • 13 #

    有錢人任性,一月份國內疫情正發展,說自己陪孩子,其實是躲國外避難

  • 14 #

    首先祝賀這些家長,終於讓孩子親身體會到資本主義的壞處,比在國內死記硬被強。疫情結束後再讓孩子岀去體驗更激烈的。第二我們國內的也不好看熱鬧,因為家長花這麼大代價,他們是想找回來的,這邦人非富即貴,要麼漲錢,要麼收錢,大家小心點!

  • 15 #

    自己選擇的路,自己得承受

  • 16 #

    我也是醉了,明明一月底是躲避疫情跑外國去,現在說得好像可伶,可伶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 17 #

    有錢人真任性,窮人孩子想都不敢想出國,

  • 18 #

    未成年留學專案,國家教委應該叫停。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俄羅斯都看不下去了,讓中國對“白眼狼”態度要硬,撤回運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