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愛她至深,為她捨命。但世間本無此理,說捨去一條命便能換來一段情。
寥寥幾筆,一段至簡的判詞,卻概括了青緹於書中的一生。他,本就是為推動劇情而生的工具人。
這是始於書中的由來。
而之所以說他活在了劇裡,就不得不提同名改編劇版的枕上書了。需得一提的是,這個活字並非指生死存亡的活,而是鮮活的活。如果說原著塑造了這個角色,那劇改則豐富了這個角色。
原著裡,對於青緹的描寫不算多,且多是以回憶和側面描寫來點出。比如,鳳九頭簪白花、身穿白衣的裝束並非心血來或者本就如此,而是有緣由的,其因為何?由此而引出了“亡夫”青緹。
那青緹存在的作用是什麼呢?
在我看來,不外乎兩點,一是側面點出鳳九曾為帝君下凡這一段,二是把偷盜頻婆果合理化,強調鳳九闖蛇陣並非任性之舉,而是事出有因。豐富美化女主的同時,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出阿蘭若和沉曄的一世影子情。
說到這,我想把原著的三生三世簡單區分一下,書中第一世應是指太晨宮產生的交集的這一段前塵,再一世是阿蘭若和沉曄這一對因影子而生的糾葛,最後才是修成正果的東華和鳳九。
這樣一劃分,就能發現劇版中的人間一世情是不存在的。
這個在原著裡也很清晰地點明瞭,東華下凡歷劫本就只是重霖因其重傷沉睡放出的假風聲,造影子投至梵音谷亦是為了掩人耳目。從始至終,東華沒有下凡,鳳九追下凡造劫不過是追了個寂寞。
劇版對這一段做了大幅的修改,要說改得最出彩的,也就是葉青緹這個原本的苦情配角了。
原著裡青緹付出了性命,雖然沒有換來鳳九的情,卻換來了虧欠。守孝三年、重塑肉身以及助其成仙就是鳳九對青緹的回報。
修得仙身之時,謝孤栦更是一語中的地指出,報恩之法不同,皆因非她所愛啊。
還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與帝君這位真愛一比,青緹也就是個小可憐了。所以,青緹和帝君成了最好的對照組,兩相比較,愈發襯托了鳳九對帝君的痴。
如果只從文字中找青緹,無疑是比較單薄、片面的。愛而不得,幾乎可以概括他存在的全部軌跡。
但劇改後的青緹,卻給這個角色增添了骨血,注入了靈魂。將工具人般的存在,勾勒出了鮮活的顏色。
原來,青緹當是這般的。
戰場上英勇無畏的將軍,能與之性命相付的兄弟,是忠君愛國的臣子,亦是一腔柔情的多情兒郎……
在我看來,單點凡世歷劫一段來看,葉青緹比宋玄仁更有魅力。
為將者,文武雙全自不必提。出生將門世家,就像文中所說一眾世家紈絝中難得的‘好蔥’,家世涵養無疑是個中翹楚。
更難得的是,他行事磊落,為人正直。圍場狩獵,他能實事求是坦然地放棄金雕的歸屬。鳳九蒙冤,縱然深信鳳九,卻依舊遵循原則徹查實證。
戰場之上,他捨身救宋玄仁,是為臣之責,更是兄弟之義。要知道生死關頭前,君王尚有可能被背棄,何況儲君?再說鳳九初入承虞,是以男兒之身侍衛之職與其相交。將軍和侍衛身份懸殊,若非出於真心結交,又怎會紆尊降貴把酒言歡?為兄為友,青緹仗義重情絕非作假。
他唯一的一次背信棄義當是帶鳳九逃婚吧,此舉全了與鳳九的情,負了與君王的義。情義兩難全,卻能取捨敢作為。相比起宋玄仁前為國法負美人,又終為美人負家國的矛盾之舉,青緹豈非更具真性情?
承虞內亂,青緹以戴罪之身拼死守城,無怨無悔,為將者的初心不移,心胸和格局都無愧將軍這個身份。地宮坍塌之際,他憑一己之力捨命送鳳九二人離開。此至情至性,令人動容。
之後,便是鳳九助青緹重生成仙,此情至此終是兩廂償還,無疾而終。
原著裡曾說,生而非仙胎的神仙是有戒律的,須得斷去七情六慾。我一直沒懂青緹是否也如此,前塵往事真的能如謝孤栦所言,大夢一場就此忘卻?
他會在意東華是誰,會因鳳九的傷情而失神,緲落一戰,抱著對方即便會恨自己的可能,也要阻止鳳九闖星光結界。這,是放下了嗎?
前塵湮滅,往事如煙,談何容易?
但轉念一想,唯有如此,才是青緹最好的結局。青緹這麼好的人,做凡人時為情所累,誤了性命。做了神仙,還要為情所困那才是遺憾啊。
劇改的青緹醒來已不記得自己同鳳九的前緣,鳳九於他,也只是個陌生的故人罷了。或有點撥成仙之恩,或有舊友之誼,卻已無傾慕情動之心。
心不動則不會為情所傷,不得不說,劇改是用了心的,也因而成就了一個葉青緹。
這樣的葉青緹,不僅有了骨血靈魂,生動鮮活了起來。更是連結尾也多了幾分圓滿,讓人少了一絲嘆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