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今年將頒兩屆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文學院將在10月10日宣佈2018年和201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因為瑞典文學院在2018年經歷嚴重危機,去年的文學獎延至今年頒佈。

2017年11月,當地媒體曝光了一樁醜聞,18名婦女指控在斯德哥爾摩文學界頗有名望的法國藝術家讓-克洛德·阿爾諾對她們進行性騷擾和虐待。而阿爾諾與瑞典文學院關係密切,他的妻子、詩人卡塔琳娜·弗羅斯滕鬆是瑞典文學院的院士。瑞典文學院因此在2018年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危機。

風暴過後一年,阿爾諾因兩起強姦案被判兩年半監禁。但這場危機並沒有被遺忘,今年同時頒發的兩屆諾貝爾獎將再次提醒它的存在。

上一次發生與此相同的情況幾乎是在70年前了。

1950年瑞典文學院分別為威廉·福克納和伯特蘭·羅素頒發1949年和195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1949年的文學獎推遲一年頒發,因為當時評委會認為沒有候選人符合評選標準。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10日揭曉,誰最有可能獲獎?

先來看看作者的賠率:

Nicerodds釋出的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賠率名單

熱門中國作家

殘雪

作者簡介:

殘雪本名鄧小華,1953年生於長沙。1985年1月殘雪首次發表小說,至今已有六百萬字作品,被美國和日本文學界認為是20世紀中葉以來中國文學最具創造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黃泥街》《蒼老的浮雲》《五香街》《最後的情人》等。殘雪是作品在國外被翻譯出版最多的中國女作家,她的小說成為美國哈佛、康奈爾、哥倫比亞等大學及日本東京中央大學、國學院大學的文學教材,作品在美國和日本等國多次被入選世界優秀小說選集。

榜上殘雪排名第三,這讓很多人出乎意料。殘雪在國內很小眾,她的作品有些晦澀難懂,她也從不露面做作品推廣。

作品《赤腳醫生》

餘華

作者簡介:

餘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曾經從事過5年的牙醫工作,1983年開始寫作,已經完成長篇小說4部,中短篇小說集6部,隨筆集3部,其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近三十個國家出版。曾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1998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2004年)、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2005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2008年)等。

作品《活著》

閻連科

作者簡介:

閻連科,出生於河南嵩縣田湖。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冼為堅中國文化客座教授。曾獲第一、二屆魯迅文學獎及第三屆老舍文學獎,入圍2012年度法國費米娜文學獎短名單、2013年布克國際文學獎短名單;獲得第十二屆馬拉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2014年卡夫卡文學獎、2015年日本推特文學獎、2016年第六屆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

作品《我與父輩》

其他熱門作家

恩古吉·瓦·提安哥

作者簡介:

恩古吉·瓦·提安哥,肯亞小說家、劇作家、政論家,生於利穆魯一農民家庭。他的作品還包括《孩子,你別哭》《一粒麥種》《血染的花瓣》《十字架上的魔鬼》等。恩古吉現居美國,在紐約大學任教並繼續寫作。

作品《大河兩岸》

安妮·卡森

作者簡介:

位於榜首的安妮·卡森1950年生,現住加拿大蒙特利爾。曾就讀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並相繼在該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安妮·卡森的寫作涉及詩歌、散文、批評、小說等多種形式,出版《愛慾這苦甜》《玻璃、諷刺和神》《紅色自傳:詩體小說》《夜》《如果不是冬季:薩福殘篇》等,並於1997年獲普什卡特詩歌獎、1998年獲古根海姆獎、2000年獲麥克阿瑟天才獎、2001年獲格里芬詩歌獎。2001年,安妮·卡森憑藉詩集《丈夫的美麗》榮獲T.S.艾略特詩歌獎。

作品《丈夫的美麗》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被譽為“加拿大文學女王”。迄今已有14部詩集、11部長篇小說、5部短篇小說集和3部文學評論出版等。她獲得過除諾貝爾文學獎之外的幾乎所有的國際文學獎和不計其數的其他獎勵和榮譽,並被多倫多大學等十多所國內外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

作品《使女的故事》

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

作者簡介:

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匈牙利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2015年曼布克國際獎得主,並於2014年獲得美國文學獎。對中國文化有濃厚的興趣,曾遊訪中國,著有多部關於中國與東方文化的作品。

作品《撒旦探戈》

伊斯梅爾•卡達萊

作者簡介:

伊斯梅爾•卡達萊,阿爾巴尼亞著名作家。作品在全世界傳播,迄今為止已在40多個國家翻譯出版,並被改編成電影。二〇〇五年獲首屆布克國際文學獎,併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作品《亡軍的將領》

亞當·扎加耶夫斯基

作者簡介:

亞當.扎加耶夫斯基,波蘭著名詩人、隨筆散文家和小說家。波蘭“新浪潮”詩歌代表詩人、主要理論闡述者。獲得過諾斯達特國際文學獎、特朗斯特羅姆獎、米沃什獎、歐洲詩人獎等多項權威大獎,以及中國的“詩歌與人國際詩歌獎”和“中坤國際詩歌獎”,並多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作品《另一種美》

村上春樹

村叔是否又“陪跑”?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當代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的作品展現寫作風格深受歐美作家影響的輕盈基調,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並譽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學旗手。

作品《挪威的森林》

米蘭·昆德拉

作者簡介:

米蘭·昆德拉,1929年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布林諾,自1975年起在法國定居;小說家,當今世界最暢銷的作家之一,曾獲耶路撒冷文學獎、歐洲文學獎、赫爾德文學獎、捷克國家文學獎,以及多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此外,排在榜最後的喬治·馬丁,就是熱播美劇《權力的遊戲:冰與火之歌》的作者,他寫過很多部奇幻和科幻文學作品,非常暢銷。

大家覺得誰會獲獎呢?

是2016年呼聲最高的非洲作家恩古齊·瓦·提安哥 ?還是近年來幾乎年年都會提名的著名陪跑者村上春樹?還是如我們所願,中國作家殘雪、餘華、賈連科等有希望在莫言獲獎7年之後再出現第二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據參考訊息網、應鳴閱讀與寫作整理

附:歷年獲獎者名單

1901年 蘇利·普呂多姆《孤獨與沉思》 法國

1902年 特奧多爾·蒙森《羅馬風雲》 德國

1903年 比昂斯滕·比昂鬆《挑戰的手套》 挪威

1904年 弗雷德裡克·米斯塔爾《金島》 法國;何塞·埃切加賴《偉大的牽線人》 西班牙

1905年 亨利克·顯克維支《第三個女人》、《你往何處去》 波蘭

1906年 喬祖埃·卡爾杜齊《青春詩》 義大利

1907年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老虎!老虎!》 英國

1908年 魯道爾夫·歐肯《精神生活漫筆》 德國

1909年 西爾瑪·拉格洛夫《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瑞典

1910年 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特雷庇姑娘》 德國

1911年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鳥》、《花的智慧》 比利時

1912年 蓋哈特·霍普特曼《群鼠》 德國

1913年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吉檀枷利》、《飛鳥集》 印度

1914年 未頒獎

1915年 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名人傳》 法國

1916年 魏爾納·海頓斯坦姆《朝聖年代》 瑞典

1917年 卡爾·耶勒魯普《磨坊血案》 丹麥;亨瑞克·彭託皮丹《天國》 丹麥

1918年 未頒獎

1919年 卡爾·弗里德里希·格奧爾格·施皮特勒《奧林比亞的春天》 瑞士

1920年 克努特·漢姆生《土地的成長》 挪威

1921年 阿納托爾·法郎士《苔依絲》 法國

1922年 哈辛特·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不吉利的姑娘》 西班牙

1923年 威廉·勃特勒·葉芝《麗達與天鵝》、《凱爾特的薄霧》 愛爾蘭

1924年 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福地》 波蘭

1925年 喬治·蕭伯納《皮格馬利翁》、《聖女貞德》 愛爾蘭

1926年 格拉齊亞·黛萊達《邪惡之路》 義大利

1927年 亨利·柏格森《創造進化論》 法國

1928年 西格里德·溫塞特《新娘—主人—十字架》 挪威

1929年 保爾·托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 德國

1930年 辛克萊·劉易斯《大街》、《巴位元》 美國

1931年 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荒原和愛情》 瑞典

1932年 約翰·高爾斯華綏《福爾賽世家》 英國

1933年 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耶利哥的玫瑰》、《米佳的愛》 俄國

1934年 路伊吉·皮蘭德婁《尋找自我》、《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 義大利

1935年 未頒獎

1936年 尤金·奧尼爾《天邊外》 美國

1937年 羅傑·馬丁·杜·加爾《蒂伯一家》 法國

1938年 賽珍珠《大地》 美國

1939年 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少女西麗亞》 芬蘭

1940年到1943年 未頒獎

1944年 約翰內斯·威廉·揚森《漫長的旅行》 丹麥

1945年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柔情》 智利

1946年 赫爾曼·黑塞《荒原狼》 德國

1947年 安德烈·紀德《田園交響曲》、《背德者》 法國

1948年 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荒原》、《四個四重奏》 英國

1949年 威廉·福克納《八月之光》、《我彌留之際》、《喧譁與騷動》 美國

1950年 伯特蘭·羅素《哲學—數學—文學》 英國

1951年 帕爾·費比安·拉格奎斯特《大盜巴拉巴》 瑞典

1952年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給麻風病人的吻》、《愛的荒漠》 法國

1953年 溫斯頓·丘吉爾《不需要的戰爭》 英國

1954年 歐內斯特·海明威《老人與海》 美國

1955年 赫爾多爾·奇裡揚·拉克司內斯《冰島之鐘》 冰島

1956年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小毛驢和我》、《悲哀的詠歎調》 西班牙

1957年 阿爾貝·加繆《局外人》、《鼠疫》 法國

1958年 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 蘇聯

1959年 薩瓦多爾·誇西莫多《水與土》 義大利

1960年 聖瓊·佩斯《藍色戀歌》 法國

1961年 伊沃·安德里奇《橋·小姐》 南斯拉夫

1962年 約翰·斯坦貝克《人鼠之間》、《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 美國

1963年 喬治·塞菲里斯《“畫眉鳥”號》 希臘

1964年 讓·保羅·薩特《詞語》 法國

1965年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 蘇聯

1966年 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行為之書》 以色列;奈莉·薩克斯(Nelly Sachs)《逃亡》 德國

1967年 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總統先生》 瓜地馬拉

1968年 川端康成《雪國·千隻鶴·古都》 日本

1969年 薩繆爾·貝克特《等待戈多》 愛爾蘭

1970年 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癌病房》、《古拉格群島》 蘇聯

1971年 巴勃魯·聶魯達《情詩·哀詩·贊詩》 智利

1972年 亨利希·伯爾《女士及眾生相》 西德

1973年 帕特里克·懷特《風暴眼》 澳洲

1974年 埃溫特·約翰遜《烏洛夫的故事》 瑞典;哈里·埃德蒙·馬丁遜《露珠裡的世界》 瑞典

1975年 埃烏傑尼奧·蒙塔萊《生活之惡》 義大利

1976年 索爾·貝婁《赫索格》 美國

1977年 阿萊克桑德雷·梅洛《天堂的影子》 西班牙

1978年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魔術師·原野王》 美國

1979年 奧德修斯·埃裡蒂斯《英雄輓歌》 希臘

1980年 切斯拉夫·米沃什《拆散的筆記簿》、《米沃什詞典》 美國/波蘭

1981年 埃利亞斯·卡內蒂《迷茫》 英國

1982年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 哥倫比亞

1983年 威廉·戈爾丁《蠅王》、《金字塔》 英國

1984年 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紫羅蘭》 捷克斯洛伐克

1985年 克洛德·西蒙《弗蘭德公路·農事詩》 法國

1986年 沃萊·索因卡《雄獅與寶石》 奈及利亞

1987年 約瑟夫·布羅茨基《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 美國

1988年 納吉布·馬哈富茲《街魂》 埃及

1989年 卡米洛·何塞·塞拉《為亡靈彈奏》 西班牙

1990年 奧克塔維奧·帕斯《太陽石》 墨西哥

1991年 內丁·戈迪默《七月的人民》 南非

1992年 德里克·沃爾科特《西印度群島》 聖露西亞

1993年 託尼·莫里森《天堂》、《寵兒》、《所羅門之歌》、《最藍的眼睛》 美國

1994年 大江健三郎《個人的體驗》 日本

1995年 謝默斯·希尼《一位自然主義者之死》、《通向黑暗之門》、《在外過冬》、《北方》、《野外作業》、《苦路島》、《山楂燈》 愛爾蘭

1996年 維斯瓦娃·辛波絲卡《我們為此活著》、《向自己提出問題》、《呼喚雪人》、《鹽》、《一百種樂趣》、《橋上的歷史》、《結束與開始》 波蘭

1997年 達里奧·福《喜劇的神祕》、《我們不能也不願意付錢》、《大胸魔鬼》 義大利

1998年 若澤·薩拉馬戈《里斯本圍困史》、《修道院紀事》 葡萄牙

1999年 君特·格拉斯《鐵皮鼓》 德國

2000年 高行健《靈山》 法國

2001年 維·蘇·奈保爾《神祕的按摩師》、《米格爾街》、《大河灣》、《島上的旗幟》、《超越信仰》、《神祕的新來者》 英國

2002年 凱爾泰斯·伊姆雷《無形的命運》、《英國旗》、《船伕日記》、《慘敗》 匈牙利

2003年 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恥》、《彼得堡的大師》 南非

2004年 埃爾弗裡德·耶利內克《利莎的影子》、《鋼琴教師》 奧地利

2005年 哈羅德·品特《看房者》、《生日晚會》、《歸家》 英國

2006年 奧罕·帕慕克《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紅》、《伊斯坦布林》 土耳其

2007年 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倖存者回憶錄》、《黑暗前的夏天》 英國

2008年 勒·克萊齊奧《戰爭》、《逃之書》、《墨西哥之夢》、《非洲人》、《訴訟筆錄》 法國/模里西斯

2009年 赫塔·米勒《河水奔流》、《行走界線》、《狐狸那時已是獵人》、《呼吸鞦韆》、《心獸》 德國

2010年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綠房子》、《世界末日之戰》《城市與狗》、《酒吧長談》、《誰是殺人犯》 西班牙/祕魯

2011年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17首詩》、《途中的祕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見黑暗》、《為生者和死者》、《悲哀貢多拉》 瑞典

2012年 莫言《紅高粱》、《酒國》、《豐乳肥臀》、《生死疲勞》、《蛙》 中國

2013年 愛麗絲·門羅《逃離》、《快樂影子之舞》、《愛的程序》、《女孩和女人們的生活》、《親愛的生活》 加拿大

2014年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星形廣場》、《暗店街》、《青春咖啡館》 法國

2015年 斯Vitara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最後的見證:失去童年的孩子們》、《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後一個證人》 白俄羅斯

2016年 鮑勃·迪倫《隨風飄蕩》 美國

2017年 石黑一雄《群山淡景》、《浮世畫家》、《長日將盡》、《別讓我走》 英國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世界最霸道收費站,過路費一次要120萬,中國每年要交100多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