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解憂雜貨店》這部影片,其實在電影放的最初就看過,而如今看到了這影片的原著小說,又忍不住想來寫篇文章來聊聊自己的感受。
一、主線無論是小說,還是影片,主線都是以三個年輕人,突然在一個深夜來到了雜貨店,開始之後的一連串故事。
因為主線並沒有變,所以影片改變的只是之後發生的故事更清晰,更適合中國的國情而已。
而故事裡所有的人或多或少都跟孤兒院有關。
三個年輕人在孤兒院長大,被他們誤會要拆孤兒院的晴美也在這裡長大,甚至於雜貨店的浪矢爺爺也跟孤兒院創辦人曾經是戀人。
所以,故事裡的很多人都互相認識,或者說是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對方。
二、結構相較小說而言,影片採用的也是幾個篇章,幾個故事並列的模式來講述,只是少了第一篇章中月兔的故事以及第三篇章中川邊綠的故事。
可能礙於這兩個故事的題材比較敏感,一個涉及到政治問題,另一個更是涉及到情人及未出生的孩子問題,所以才沒有保留。
其實,從這兩個故事裡,都能體現出兩位女性的無奈與痛苦。
雖然最後戀人出世了,月兔自己也沒有參加奧運會,但在這個過程中,她聽從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獲得了新生。
川邊綠愛上了一個有婦之夫並懷孕了,正常情況下,她應該將這個孩子打掉,但因為自身生育的問題,讓她想要將孩子生下來,但孩子生下來之後,兩母女卻面臨了殘酷的生存問題。
而為了讓女兒活命,母親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將生的機會留給了對方。
但女兒卻在很多年之後,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如果放在影片裡可能會引起觀眾的共鳴,但礙於過審等問題,讓我們無緣看到了。
同樣的,影片也是在最後,才揭示了三個年輕人與晴美的關係,浪矢爺爺跟皆月曉子之間的愛情。
三、舞女汪汪舞女汪汪也就是晴美的故事被放到了最後,自然是為了首尾相對應,但與小說不同的是,影片中的汪汪就是個全職舞女,並沒有其他工作。
所以,無論是從可信度,還是轉變速度來看,小說中的晴美都佔了上風。
因為要從一個舞女轉變成一個女強人,並不是不可能,但這個轉變速度,可能就沒有那麼快。
而小說中的晴美,好歹還是個公司員工,在社會上拼搏這麼多年,有一定的社會經驗與人際關係。再加上後天的學習與努力,成為女強人的可能性就大的多。
同時,她一直有著開公司的夢想及設想,雖然也只是一張空談,但比舞女汪汪則有眼界的多,視眼也開闊的多。
當然,作為一張白紙的舞女汪汪可能可塑度更高,但這其中要付出的也會更多。
而看了原著小說之後,透過這兩者之間的分析,對影片更加地印象深刻,也對作者東野圭吾更加地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