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這句詩出自晉人的《定情詩》,表達了古人對於心愛之人熱烈而真摯的情感,其中跳脫是一種纏在手臂上的飾品。
說到手臂上的飾品,人們往往會首先想到鐲子,但是古人對於美的的追求遠比今人想象的更加細緻,除了手鍊,手鐲這些今人熟知的飾品之外,還有一種名叫臂釧的飾品,“繞腕雙跳脫”中的“跳脫”便是臂釧的一種。
跳脫還有另外一個更加生動形象的名字,那便是“纏臂金”,顧名思義,纏臂金就是纏繞在手腕上的金飾品。但是,隨著時代發展,跳脫已經慢慢消失在了日常生活中,現在人們不僅很少聽過這個名字,就是把跳脫放在人們眼前,也不認得了。在一次鑑寶節目就有一個女子拿出了一組“跳脫臂釧”,當時主持人和許多觀眾還以為女子拿著彈簧來上節目了。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主持人會把“跳脫”當作彈簧呢?
拿著彈簧來“鑑寶”2003年,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一檔《尋寶》節目,隨後各種各樣的鑑寶節目風行於電視之上,許多收藏家都把自己家珍藏的寶物拿上節目來給專家鑑賞。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千奇百怪的文物。
有一檔鑑寶節目之中,一個女子捧著她的寶物走到了舞臺之上,但是當她把手中的寶物放在展臺之上時,主持人和現場的觀眾卻愣住了幾秒,隨之而來便是全場觀眾的鬨堂大笑。原來這個這位美女的寶物其貌不揚,只是一串連續彎曲的鐵條。
主持人為了暖場,用半開玩笑半是疑惑的語氣問道:“你不會把小時候玩的彈簧帶到了節目現場了吧?”美女隨即認真地搖了搖頭,說出了這串“彈簧”的故事,原來這是她爺爺留給她的,雖然一直不知道這是什麼,但是美女心中還是很看重爺爺送給自己的寶物,這次來上節目也是為了弄清楚這件物品究竟是什麼。
專家拿到這件物品後研究了一會兒,很快就識破了這堆“彈簧”的真面目,原來這堆彈簧其實是臂釧。臂釧在古代是十分常見的飾品,在古代流傳下來的很多圖畫之中都能看到臂釧的身影。
其後,專家又為美女帶來的臂釧估了價,這組臂釧從工藝上來說製作並不是十分優良,而且在流傳的過程中也被磨損了很多,但是畢竟是古物,綜合考慮價格應該在4萬元左右。這時候主持人和現場觀眾都大吃了一驚,沒想到他們眼裡的彈簧這麼值錢。
其實,主持人和現場觀眾不認識臂釧也是情有可原。因為臂釧不僅現在已經從日常飾品的行列消失了,現代女子已經不會用臂釧裝飾了,而且臂釧還分為幾種不同的型別,不同型別的臂釧形狀也不一樣。
那麼臂釧到底究竟是怎樣一種飾品呢?臂釧又有哪幾種類型呢?
淺談“臂釧”其實,在古代的詩詞和圖畫中我們經常看見臂釧的身影,比如五代詞人就曾經寫過“額黃侵膩發,臂釧透紅紗”。
臂釧在我國盛行的時間很長。在西漢的時候就婦人間就已經流行將臂環帶在手上作為一種裝飾品,到了隋唐時期,佩戴臂釧的習慣就已經非常常見了,幾乎成了整個社會的審美風尚,比如唐代的《步輦圖》和《仕女簪花圖》都大量出現帶臂釧的女子形象。
而根據形狀的不同,臂釧也可以大致分為三種類型。一種臂釧是單隻的,粗看與手鐲相似,但是手鐲是圓潤飽滿的,而臂釧則是扁平的,而且臂釧還能夠伸縮以方便女子根據自己手臂的粗細來調節臂釧的大小。
臂釧的第二種型別便是“跳脫”,與第一種臂釧的形單影隻不同,匠人將金銀等原料加工成扁平的長條之後,再盤成螺旋狀,就成了跳脫,而不同的朝代,盤旋的圈數也不一樣,比如明代的臂釧就通常是八圈。在鑑寶節目上女子拿出的就是這種臂釧。
而另外一種臂釧也叫做臂箍,臂箍與手臂貼合得更緊,而且與其他兩種臂釧只是金銀材質相比,臂箍顯得更加的奢華,人們通常會在臂箍上面嵌著各種寶石,而且會雕上各種花紋作為裝飾,
古代女子帶臂釧最主要的目的便是顯得自己手臂纖細,同時,臂釧通常顏色鮮豔,而手臂上肌膚也在臂釧的襯托下顯得更加白如瑩雪,吹彈可破。當然,這也對女子的體型有一定要求,假如一個五大三粗的胖妞帶上臂釧,那就不是賞心悅目,而是有些辣眼睛了。
除此之外,臂釧也經常和衣服搭配使用,古代的衣服通常是寬大的廣袖,所以在袖口套上一對臂釧就可以穩定衣袖,避免其向後滑落。如果臂釧和輕紗衣袖搭配在一起,就可以產生飄飄若仙的美感。
同時,臂釧也是貴族女子的專屬物,因為打造臂釧的原材料,無論是金銀還是美玉或者其他寶石都是十分珍貴的,而普通人家是絕對拿不出這麼多錢來打一對飾品的。所以,在鑑寶節目上,專家認出女子拿的是臂釧後才會說:“剛才笑的都是‘窮人’。”
臂釧從何而來,現在已經很難考證。有的專家認為臂釧是從少數民族傳過來的。在考古中人們曾在少數民族地區發現過一種男子佩戴臂甲,主要用於防禦,但是這到底是不是臂釧的早期形態,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古代一些少數民族逐水草而居,金銀等財物不便收管。於是一些人便想出一個好辦法,那就是把金銀連成一串掛在手臂之上,後來慢慢就演變為了臂釧。有的專家還懷疑“跳脫”二字就是從少數民族音譯過來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臂釧是佛教的飾品。因為在佛教當中,臂釧被當作是“八飾”之一,而且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之中,人們也發現了大量的臂釧,所以有的專家據此認為臂釧原屬於佛教,後來隨著佛教的盛行,臂釧就從佛教傳進世俗世界。
總之,關於臂釧的來歷的至今沒有固定的說法,但是很大可能臂釧是中國文化與其他國家文化交流誕生的產物。這也表明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正是與周邊的文明不斷交流,互通有無,中華文化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
結語在鑑寶節目的最後,美女帶著爺爺留給自己的臂釧心滿意足地離開了舞臺,其實,或許對於來鑑寶的女子而言,爺爺留給自己的東西無論是臂釧也好,是彈簧也好,所代表的都是爺爺對於自己的一番心意。
小小的一個臂釧,不僅蘊含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知識,而且也隱藏了一位爺爺對孫女深沉而真摯的呵護,令人感動。或許這也正是文物的價值的所在,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冰冷的價位數字,還有人文溫情。
的確,時光遷移,這些文物從古到今,不知輾轉了多少朝代,歷經了多少主人,在這個過程之中,不僅浸染了歷史風煙,被時游標上了文化的印記,更是見證了無數了人間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