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檔較之往年更加蕭索,這是很讓人難過的。
《刺殺小說家》或許是唯一一部尚可以一提的電影,其他電影不免有些過於乏味,我也無意吐槽;
而至於《小說家》,看完之後心中充滿了疑惑,甚至更進一步引發了無限的驚異。
“真TM拍了個寂寞。”
眾所周知,小說有四要素:
背景,人物,情節,主旨;
我們依次來說。
1 空洞至極的背景《小說家》其實有一個蠻有想法的背景設定:
電影中的小說,這是經典的“戲中戲”模式;
小說影響現實,這是虛構與真實的衝突,是藝術與現實的交融;
阿拉丁與赤發鬼的對應,一方面象徵現代科技的神格,另一方面又暗喻資訊時代的墮落……
總而言之,故事背景的構思不能不說是不乏新意的;
然而,電影這是拍了個寂寞。
首先,小說為何能影響現實,想象與真實的界限為何又是如何被打破的;
全片何止是絲毫沒有提及,簡直就是在濫用這個設定。
小說影響現實,真的是“你上你也行”嗎?
沒什麼文化、追兇者也了幾年的雷佳音說寫就能寫,寫了也同樣可以成真?
啊什麼?不會吧?真的嗎?
那我建議路空文序言的第一句話,乾脆就寫“赤發鬼死了”;
五個字完結《弒神》,簡潔明瞭,充滿深意,引人遐想,回味無窮。
這種幻想題材的設定,當然可以離奇,也可以荒誕;
但是前提是能一以貫之,故事邏輯可以閉環,這樣才能在其上構建起完整而穩定的故事框架;
核心設定的散落,最終也導致了情節的崩壞,這一點我們後面會說。
其次,為什麼要有超能力者?
這個故事裡面,有沒有超能力很重要嗎?很關鍵嗎?
這幾個超能力者就不能用正常人類替代嗎?
當然,增加一點超能力可能確實會增添一點樂趣;
但前提是要對超能力做出一些解釋,至少在這個虛構世界裡要有依有據。
然而,一直到最後,電影既沒有說明超能力從而何來,也沒有說明超能力到底是什麼;
既然如此,何必要有“超能力”這個設定呢?
一個核心設定都講不清楚,還要再加設定,然後乾脆就不講了。
也行吧,自暴自棄也是一種相當先鋒的創作態度了。
最後,現實世界的社會背景實在是太淺了。
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就不能拍個幾秒鐘的鏡頭,稍微解釋一下路空文父親和阿拉丁總裁的糾葛;
故事背景可以留白,也應該留白,但是不能什麼都沒寫就說整張白紙都是“留白”啊。
留白,大家看懂了嗎?
在此基礎之上,現實世界簡直空洞的不像是現實;
阿拉丁公司的情況被過度簡化,路空文的經歷被完全架空,其餘幾個人物就更加缺少背景了。
故事沒有背景,會導致故事情節的崩潰;
人物缺少背景,會導致動機薄弱、行為失據。
說到底,《小說家》整體節奏的失調,本質就在於故事背景的空洞;
概括來說,就是拍了個寂寞。
2 空洞至極的人物簡單地說,電影裡面沒有一個人物是立得住的。
比方說路空文,為什麼要堅持寫小說,動機就幾乎無法理解;
明明阿拉丁公司給他開過條件,他自己也知道這是在拖累母親;
但是就是要寫,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寫啥。
(話說回來,如果《弒神》真寫得不錯,開個直播發個網文總歸能有點收入吧)
再比如說總裁李沐,他是智障嗎?
他能不能稍微有一點點人際手腕,稍微拉攏和關心一下下自己的小秘;
手下的殺手也不應該就那麼兩三個吧,能不能找幾個有效率的;
以及他神神叨叨地非要找雷佳音,會扔石頭真的那麼重要嗎,這個原因一直到最後也沒有講清;
甚至於最後到了醫院裡面,能不能僱幾個保鏢,別那麼省了啊,不差錢吧應該。
總之,如果故事不好寫,那就讓反派都變成智障;
這個萬能的技法應該作為故事創作的第一金律,以後學編劇第一課就應該背這句話,可好用。
以及最後,片中董子健演得算是相當不錯了,劉備也一如既往的好笑;
劉備真是看到就想笑
只能說演員幾乎可算是不拉胯的了,也不知道是因為演員確實盡力了,還是電影的其他部分的襯托。
3 空洞至極的情節本來,“戲中戲”的格局已經非常非常經典了,我覺得沒有人不會寫;
然而《小說家》還真的不會寫。
我非常之希望,小說和現實裡面是有明確而且深刻的對應關係的;
然而實際上根本沒有。
紅甲兵本來應該是兇惡的反派,然而現實中的雷佳音也太乖了,也太可愛了;
這種人當什麼殺手,怎麼能跟紅甲兵對應起來;
然後是赤發鬼,路空文,小橘子;
沒有一個跟現實中的人物對應有致的;
我尤其不明白,為什麼赤發鬼和人販子於昌海是一個演員,到底是為什麼啊!
我知道這是郭京飛,我只是覺得這張圖也太好笑了吧,哈哈哈哈
以及最為可惜的一點,那就是屠靈和路空文父親;
本來兩個人可以跟小說裡的角色對應一下的,然而完全沒有;
這種小驚喜,我不相信沒有人在期待,為什麼編劇不能寫一寫,我非常好奇。
我對於本片編劇以及原作的好奇,幾乎在看完電影之後逐漸膨脹成了一種驚異;
我覺得吧,這可能就是主創的用意:
確實,寫一個驚人的好故事多難啊,想靠故事的深刻來引發觀眾的思考多難啊;
真的,不如寫一個匪夷所思的故事,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出乎意料、發人深省了。
4 空洞至極的主旨其實,當我想到要寫本片的主旨的時候,我就已經在發愁了;
這電影真的有主旨嗎?
我的上帝啊,真的是令人無以言表。
一個故事,如果背景一片空白,情節一塌糊塗,人物還無法理解;
我覺得,就不要想著去追尋什麼主旨了。
但是,我不得不說,這個故事是完全可以有一些思想內涵的;
然而上層建築畢竟是要有物質基礎的,故事的基本主幹都立不住,想要強行煽情或者深刻那就更是牽強附會了。
所以說,至少《小說家》的主創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沒有強行搭主旨,就已經是極具自知之明的創作精神了。
5 空洞至極春節檔往往蕭索,這不是商業的蕭索,而是藝術的蕭索;
畢竟節日嘛,本身就是現代商業盈利的重要時刻。
《唐探》令人失望是理所當然的,推理不能依附於喜劇,只應讓喜劇依附於推理;
本末倒置當然其弊自現。
世上從沒這種事情,揠苗助長是絕對無益的。
《人潮洶湧》問題在於無法超越原作,翻拍想超越原作本來就不易,以致於大多數翻拍根本就沒指望超越原作;
所以歸根到底,不指望超越的創作就不是藝術創作,不想革新的作品也只能是商業作品。
《李煥英》的火爆雖然的確是一種勝利,但是顯然也不是藝術的勝利,而是商業的勝利;
它的勝利在於把握住了時機,在於把握住了市場,在於把握住了消費者心理——
很顯然,這不是藝術的勝利方式,而是商業的勝利方式。
賈玲的勝利,甚至被冠以中國最高票房女導演的諷刺的勝利;
中國影視創作的最大遺憾之處是什麼呢?
或許遺憾就遺憾在說不出遺憾。
拜個晚年。
祝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