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從加加林首次進入外太空,阿姆斯特丹在月球留下第一個腳印開始,人類對充滿未知的太空就從未停止探索。而2020年是太空探索頗為驚喜的一年:

NASA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從2億英里外的小行星上成功抓取樣本;SpaceX 25次發射全部成功,入軌航天器854枚,協助NASA兩次將宇航員送入國際空間站。國內同樣碩果累累,北斗三號系統完成組網建設,新一代載人試驗飛船飛行試驗成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繞火星飛行 ,嫦娥五號探測器首次實現月球取樣。

據美國《太空》網站統計,2020年全球共進行了114次航天發射任務,發射成功率達92%。今年年初,貝索斯宣佈專注追逐“太空夢”,紅杉資本宣佈投資SpaceX,NASA堅毅號火星探測車成功著陸火星。

一系列突破宣告著大航天時代的到來,這一次,民營企業和資本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商業航空,錢景遼闊

資本和企業對於航天的熱情,和SpaceX的行業號召力關聯密切。

SpaceX創立於2002年,旨在重複使用一級火箭和飛船,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由於創始人馬斯克的個人爭議性,加上其殖民火星構想的創新性,SpaceX從誕生以來就持續受到市場關注。

2015年,SpaceX成功實現火箭回收,到了2020年,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成功重返地球。此外,SpaceX的“星鏈”計劃(即在2019年至2024年間在太空搭建由約1.2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網路,從太空向地球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也在持續推進中。截至今年1月,SpaceX已經發射了1000多顆通訊衛星。

低成本火箭發射得以實現、全球寬頻通訊市場不斷佈局、盈虧平衡有望實現……SpaceX向市場展現了商業航天的廣闊“錢景”,而嗅覺靈敏的資本早已密集入場。

根據航天領域早期投資機構Space Angels的研究報告,自2009年以來,全球航空航天領域共535家初創公司獲得約257億美元的融資。僅在2019年,全球就有178家初創公司獲得約58億美元融資,比上一年增長38%,佔歷年總融資額的23%。其中,55%的資金流向美國。

自帶明星光環的SpaceX顯然是投資方的心頭好。2006年以來,SpaceX已經完成17筆融資,投資方不乏美國銀行、紅衫資本、谷歌等頂級資本或網際網路巨頭。目前,SpaceX的估值約為740億美元,是全球估值最高的商業航天企業。

2018年2月6日,特斯拉Roadster被SpaceX獵鷹重型火箭帶入太空

美國的商業航天產業如火如荼,國內商業航天行業的發展和投融資熱潮也在奔湧向前。在這個過程中,政策支援起到了關鍵作用。

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資本的指導意見》,自此,航天商業的政策大門向民營企業開放。此後,國務院又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去年4月,衛星網際網路更是首次納入“新基建”,通訊網路基礎設施的範疇。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至2019年,我國商業航天領域發生投融資事件約200起,行業累計融資超百億元。2020年,星際榮耀、藍箭航天相繼獲得11.92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和12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估值近80億元人民幣的銀河航天,則成為了我國商業航天及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第一個獨角獸企業。

幾乎所有的頭部資本都參與進了國內的商業航天熱潮中,紅杉中國、經緯中國、順為資本、君聯資本、中金資本等均是行業投資方。而有個“天文迷”老闆的騰訊,對於商業航天更是興趣盎然。

早在2015年,騰訊就參與了阿根廷太空科技公司Satellogic的A輪融資,隨後又兩次加碼融資。2020年11月6日,10顆Satellogic公司的衛星搭乘長征六號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成功入軌。

近年來,騰訊也和國內民營企業開展合作,如與航天科工旗下航天海鷹衛星運營事業部一同推出“WeEarth超級地球”平臺。該平臺計劃在數年內,組建一個包括300顆衛星在內的對地觀測網,並透過其“專屬衛星”服務,為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科技企業提供遙感服務體驗。

總的來說,資本對於商業航天的熱情,既是對前沿技術的搶先佈局,同時也是看中了商業航天財務回報的可能性。今年1月,星際榮耀擬在科創板上市,或將成為“中國民營火箭第一股”。隨著商業航天企業IPO成為可能,資本也有了新的退出路徑。

從大航海,到大航天

和過去航天產業的國家級敘事不太一樣,現在已經進入屬於民營企業的太空競速時代。

在美國,除了SpaceX、OneWeb等新興初創公司外,老牌航空公司波音以及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等科技巨頭都已進入商業航天領域。在中國,截至2020年年底,國內已有超過1.5萬家航天相關企業,商業航天行業產業鏈也正日趨完善:

2019年7月,星際榮耀的雙曲線一號遙一長安歐尚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這是國內首枚成功入軌的民營火箭;2020年12月,藍箭航天的針栓式噴注器試車成功。這意味著火箭發射從有去無回升級成可重複使用,火箭發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2021年1月,銀河航天成功發射了一顆低軌寬頻衛星,速率高達10Gbps。

總的來看,中國的民用航天已經攻克了基礎技術難關,完成0到1的突破。相對應的,資本正逐步向更具創新實力,產業鏈佈局完善的公司靠攏,頭部效應顯現,各個主要的民營火箭公司也在對自己進行差異化定位。

相比較為集中的火箭市場,行業下游的衛星市場所對應的產業鏈環節、應用方向正在湧現更多的細分市場機會。

商業航天熱反映的其實是市場對於更高效的資訊服務甚至移居太空的不懈追求。作為資訊產業升級所對應的基礎建設,商業航天需要讓資訊服務覆蓋面更廣、傳輸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形式更豐富,而在軌道高度範圍十分有限、頻段高度集中的情況下,衛星軌道和頻率的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

除了包括通訊、導航、遙感、科研等傳統航天應用,商業航天的興起也帶來了新的產業方向,如衛星網際網路、太空旅行、太空採礦,以及更長期的太空基地建設、移民火星等。而隨著應用領域的發展和延伸,全球的衛星數量將遠遠無法滿足需求。

機會背後是巨大的市場。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15-2019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總體呈逐年增長態勢,2019年達到了8362.3億元,同比增長23.5%。業內人士預計,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有望迎來萬億級市場規模。

在《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一書中,李錄用了大量筆墨闡釋發現美洲大陸的劃時代意義。在這位“中國的巴菲特”看來,哥倫布出海的意義在於推動環大西洋貿易圈的形成,為西方突破農業經濟瓶頸、進入3.0文明提供基礎。

如今,全球化已是平常事,人類把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星辰大海。探索太空聽上去浪漫,但對於行業參與者和投資人來說,新一輪的市場爭奪戰已經打響。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南極首發“金企鵝”,是全球變暖的“惡果”嗎?專家發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