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生抗議者死難事件之後,2月21日,聯合國和美英歐盟都公開發言譴責和警告事態升級,而與緬軍歷史淵源最深的日本已經首批撤僑,連同在緬甸投資最多的新加坡,也譴責緬軍並提出和解的要求。
與此同時,自詡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一直沒有表明自己對緬甸的立場,相比諸國的表態,新德里的反應相當溫和。在2月18日舉行的第三次美日印澳四國部長級會議上,印度重申了呼籲緬甸要“堅持法治和民主過渡”。在2月1日緬甸政變後,2月5日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在每週一次的媒體吹風會上說: “印度和緬甸是鄰國。我們有著密切的文化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絡。這些關係得到了貿易、經濟、安全和防務相關交流的支援。
“因此,我們正在密切關注該國的局勢。作為聯合國安理會成員,我們也在參與這個問題。”
那麼,印度對緬甸鄰國局勢發展的慎重反應,反映了什麼問題呢?
一個答案可能是,莫迪政府不想激怒緬甸軍政府,因為現任軍政府高階將領敏昂萊過去一直與印度政府保持著良好的關係。2019年7月,敏昂萊訪問印度,兩國簽署了防務合作協議。
印度為緬甸海軍提供二手潛艇
2020年,印度甚至為緬甸海軍改裝的一艘蘇制的基洛級潛艇,在印度服役31年後轉手,成為緬甸海軍歷史上的第一艘潛艇。此外,除了在印度各個軍事機構訓練來自緬甸的軍官外,印度與緬甸還定期舉行演習、聯合海上巡邏以及定期對話,印度突擊隊甚至授權越界進入緬甸,聯合打擊叛亂武裝。此外印度向緬甸提供武器裝備,包括海上巡邏機和海軍炮艇,以及105毫米炮、迫擊炮、手榴彈發射器和步槍,包括國防PSU巴拉特電子有限公司為緬甸護衛艦製造的雷達。
另一個對印度有利的因素是緬軍之首敏昂萊的反華立場。儘管中緬關係友好,但緬甸軍方一直很忌憚中國對緬甸內部不同勢力的影響力。
2020年6月,緬軍總司令敏昂萊在莫斯科接受俄羅斯官方媒體的採訪,稱緬甸的“恐怖主義”得到了“強大的支援”。根據緬甸媒體的讀解是,中國採取安撫當地社群措施,確保若開邦皎漂深水港和經濟特區專案不受若開軍干擾,但若開軍卻一直在干擾印度主導的加拉丹聯運專案,不斷騷擾綁架參與道路和橋樑建設的工人,並造成破壞。
同樣在若開邦投資,中印兩國的遭遇大不同
印度在緬甸培植長期的戰略利益
當緬甸面臨1988年的民主起義運動(即“8-8-88”運動)時,印度駐仰光大使館積極協助支援民主的活動人士,併為新德里和印度-緬甸邊境的學生和難民提供庇護。
當時,新德里強烈表示支援緬甸恢復民主,並要求軍政府承認1990年的議會選舉結果,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492個競選席位中贏得了392個席位。然而,新德里在1993年改變了政策,並與緬甸軍政府建立了更緊密的關係,因為害怕中國在緬甸的影響力日益增長。
現在,印度對緬甸軍事政變反應冷淡的根源在於前者的長期戰略利益。不用說,緬甸是莫迪政府東望政策的關鍵,印度政府自1992年提出東望政策,就希望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聯絡,旨在對抗中國在亞太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印度與緬甸日益增長的國防關係,旨在使緬甸這個東南亞最大的國家,成為新德里的戰略伙伴。為此,印度已啟動一系列互聯互通專案,包括升級建設印緬泰跨國高速公路、與緬甸合作建設卡拉丹陸水聯運專案等。這個耗資4.84億美元專案連線印度加爾各答港與緬甸實兌港,通往欽邦的百力瓦,然後是通往位於印度東北部內陸的人口最少的邦之一Mizoram(米佐拉姆),旨在透過緬甸將東南亞連線起來。
去年10月,印度和緬甸兩國同意在2021年初讓具有戰略意義的實兌港口投入運營。即使該港口投入運營,印度面臨的挑戰是,該公路的一部分要穿過羅辛亞叛亂分子猖獗的地區。
2019年11月,參與加拉丹公路專案的5名印度國民、1名緬甸議員、2名當地運輸人員和2名快艇操作員被若開軍綁架。印度軍方為此發起了“日出行動”(OperationSunrise),摧毀了若開軍在印度米佐拉姆邦南部的基地。緬甸軍方懷疑若開軍企圖在若開邦建立一個解放區,擺脫緬甸控制。
俄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專家西蒙尼亞說,毋庸置疑,緬甸希望同中國與印度發展政治與經濟關係,昂山素季上臺後,也儘量奉行中印兩國的平衡政策。然而,由於若開邦臨近印度邊境,羅辛亞叛亂分子也危及印度的局勢安全,正如印度媒體人Jayanta Kalita分析,展望未來,印度肯定需要緬甸軍隊的支援,以順利完成卡拉丹專案,尤其是要把羅辛亞武裝分子擋在門外。印度可能會為緬甸軍方打擊羅辛亞激進分子的行動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
此外,印度還依靠緬甸軍方來驅趕在緬甸實皆省和欽邦活動的印度東北部叛亂分子。去年4月和5月,多達22名印度叛亂分子在緬甸邊境被捕後,被緬甸移交給印度。如果印度繼續與緬甸軍政府保持“友好關係”,未來可能會對反政府武裝進行更多的鎮壓。
除了國防關係,印度還利用其“疫苗外交”來幫助緬甸克服冠狀病毒疾病危機。作為莫迪政府“鄰里優先”政策的一部分,印度外交部發言人2月5日表示:“我們透過提供藥品、試驗包和疫苗,向緬甸提供援助,並與冠狀病毒疾病組織作鬥爭。我們仍然致力於繼續為緬甸人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以減輕該流行病對健康和經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