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恩斯特.馬赫(1838-1916)生於奧地利帝國邊境上的摩拉維亞的契爾里茲,22歲獲得維也納泊位學位。他是世界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和哲學家(雖然他本人一再強調自己不是一位哲學家,而只是一位自然科學家,但是馬赫從自己所研究並且用各種世界觀把他所研究的各門科學統一起來,他實際上提出就是一種哲學觀點,他出版的我曾經在前些時間介紹的《感覺的分析》和這次要介紹的《認識與謬誤》等都是一種把科學與哲學融為一體的哲學著作)。大家或許還知道“馬赫數”、“馬赫角”及“馬赫支”等等,都是自然科學中為敬重他的貢獻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術語。在前蘇聯還出現一種“馬赫主義”。馬赫對於西方現代哲學相關流派影響巨大,包括邏輯實證論、實用主義、新實在論、操作主義等等,他的巨大貢獻除此之外,就是在科學界上被認為是相對論的先驅者,這一點可能很多人並不明白,因為說起相對論,都只記得是愛因斯坦。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馬赫是一位科學實踐者,他在物理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並將他們應用於生理學、心理學等方面,同時也取得重要的成果。這與他年輕時的科學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1860年:取得維也納大學博士學位,做過大學物理編外教師;

1864年:主持奧地利格拉茨大學數學講座;

1866年:主持奧地利格拉茨大學物理講座;

1867-1895年:布拉格大學擔任實驗物理學教授,從事聲學物理學和心理學研究,擔任兩任大學校長;

1872年:出版《功守恆定律的歷史與根源》;

1883年:出版《理學及其發展的歷史批判概念》;

1886年:出版《感覺的分析》(哲學專著)

1895年:維也納大學《研究心理學和邏輯學》講座;

1901年:出版《認識與謬誤》哲學專著;

1915年:出版《文化與力學》;

1901-1915:出版《物理光學原理》(1921年);

1915年:出版《通俗科學講演集》。

從上面看出,馬赫在科學研究與實踐經歷、經驗十分豐富,並且在科學、哲學方面有重大的研究成果。

第二,馬赫不但從事科學實踐,而且還是一位批判型的理論家,對於力學、熱學、光學和能量守恆定律等等進行了批判性的研究;既肯定牛頓理學的偉大成就,但又批評了牛頓的形而上學的靜止觀點。

第三,馬赫在批判思維上的做法,已具備了辯證法的思想,為相對論的創立奠定了強大的基礎。《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P273上愛因斯坦明確指出,“相對論的思想的整個方向是同馬赫的思想一致的,所以,可以十分正確地認為馬赫是廣義相對論的先驅”。當然,馬赫的辯證法思想來源於他四十多年的科學實踐總結得到的,也是在繼承前人的經驗與研究基礎上得到的。

第四,馬赫曾經提出,大多數自然科學家都堅持唯物主義。他作為一個自然科學家,有時也會拋棄掉自己的所謂的”特殊“哲學,而自發地轉到自然科學家的普通觀點,唯物地看待經驗。馬赫在《認識與謬誤》前面就有”獻給大衛.休謨,理查.阿芬那留斯和威廉.舒佩“這樣的話語,這說明了馬赫繼承了他們的很多哲學思想,同時也在為自己的哲學道路鋪開了基礎。

第五,哥本哈根學派在創立量子力學時,從相對論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吸收了馬赫的是看方式,這是很重要的。20世紀兩大發現:相對論、量子力學都是在馬赫的思考方式中得到了靈感,從而創立了他們。實際上,作為一種世界觀,所有事情都是相通的,只是呈現給人們的現象不同而已,本質是統一的、一致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馬赫是具有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且有一定的辯證法觀點的思想家。

下面我再來介紹一下馬赫晚年出版的哲學著作《認識與謬誤》,它系統地、綜合地闡述了馬赫哲學思想的結論性著作,內容十分豐富,大量運用了現代物理學、生理學、生物學、心理學、數學、哲學、病理學、神學等材料及例證,同時還涉及到歐洲的德文、義大利文、英文、 法文、拉丁文、希臘文等等多種文字材料,以講故事的形式總結了馬赫四十多年的經驗與研究體會。

本著作總共30多萬字,分為25章節闡述。

主要哲學觀點主要集中在第一章《哲學思維和自然科學思維》,後面章節從各種經驗及案例中進行論證說明。下面簡要地把他的哲學思維進行介紹。

第一,馬赫不是一個虛無主義理論家,他是一位一開始就以先輩們多年研究的成果作為自己研究的基礎,充分利用這些成果為自己的研究工作服務的。

第二,馬赫明確提出自己世界觀問題,他實際上既承認物理是在空間裡運動的,又承認在空間裡運動的物理是可以認識的;既肯定了物質的客觀性,又否認其不可知性。但是馬赫又以《感覺的分析》的哲學思想出發,以他自己的身體為例論述存在著的個體與整體的問題,陷入了唯感覺論的泥潭,從而又滑入了他的“物質是感覺的複合體”的唯心主義境地。

第三,馬赫對於個人的感覺做出進一步的論述。

(1)首先確定存在於空間中的和他周圍的事物是相互依賴的,但又認為他的身體對這些事物總是在施加一種本質性的影響,並認為,每個人都是如此,同時認為人眼前總是存在著我們的身體的空間界限U,而且看到U以外的事物不僅相互依賴,而且也依賴於U以內的狀態。

(2)馬赫經過分析,得出一種結論:客體和主體相互依賴,不分第一性和第二性,而且主體對客體總是在施加一種本質性的影響。

(3)對所謂的“我”做進一步的分析。他認為,如果我把我的全部心理因素——包括感覺——被我稱為“最廣義的我”(與狹義的我對立),那麼我,在這個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我的我包含著世界,在這裡世界只是做為一種感覺和表象。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是它抹去了世界與我自建的對立,使世界不再成為獨立的東西了。但是我們叫做U的那個界限仍舊存在,只是這個界限U現在不是包圍著狹義的我,而是貫穿在廣義的我的我中間,觀察在“意識”中間。因此,誰要是說,我周圍的界限對於認識來說都是不可逾越的,他所說的就是指廣義的我,而廣義的我,本來就包含了對世界和外人的我的一種承認。因此,馬赫在這裡說的廣義的我,實際上是他自己定義的狹義的我的膨脹的結果,因為只強調狹義的我,而這個我又由U界限U包圍著,這樣就怕自己成為“不再被允許的”主觀主義者和被他自己批判的二元論者(如笛卡爾)。其結果就是:馬赫所強調的廣義的我,事實上就是指包含人類意識在內的整個宇宙空間。我是我的感覺複合體,而感覺複合體又是我的,這是一種同義的反覆說明。

(4)馬赫不管怎麼論述自己的感覺及廣義的我等等概念,總體上主導方向還是唯心主義的,在本著作中還是流露出一定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思想,但在認識論的基本問題上沒有很好做到堅持。

儘管如此,馬赫的思維方式還是值得我們從事研究及相關管理人員借鑑的,從科學史上看,他的哲學著作,包括《感覺的分析》在辯證法及唯物主義等方面有獨到的思考,對於現代科學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9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最好的綠松石108項鍊需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