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儘管SpaceX全情投入於星艦開發,但還是要分派小股力量推出與眾不同的設計。應金主NASA招標要求,快速建造一款星艦登月電梯原型機,以爭取贏得載人登月系統最後贏家。

按照阿耳忒彌斯計劃排期,原定今年2月NASA敲定載人登月系統(HLS)落花誰家,訂單歸誰?不過,隨著實幹派吉姆局長離任、新局長缺席,以及重返月球預算資金缺口過大,導致高高舉錘之後悄悄收起——揭曉中標者名單(一至兩家)推遲到今年4月。

為了遴選載人登月系統的最後贏家,2019年秋NASA向11家意向公司發出急召令,限期30天提交2024年載人登月著陸器的競標提案。2020年春確定三家進入決賽圈,並提供前期開發資金:SpaceX星艦拿到1.35億美元;美國動力系統Dynetics獲得2.5億美元;以藍色起源為首的國家隊贏得5.7億美元。

按照NASA評審委員會考量想法:星艦最具挑戰性,說白了不確定性最大、研製風險最大,儘管同時最有開創性(畢竟NASA不是天使投資人),因此只是象徵性地給予最小額資助;相反,藍源主導的「國家隊」拿出來的著陸原型機,儘管中規中矩沒什麼新玩意,甚至登月系統機制原理跟阿波羅登月艙沒有本質區別,但看起來更穩妥、更靠譜、更容易造出來,於是給了最大力度支援,送給5.7億美元佔資助總額幾乎70%;Dynetics原型機介於兩者之間,中庸方案給了中檔資金。

▲再來看看這次公佈的三家登月梯,儘管都是用泡沫、紙板、木材、金屬等製成的低保真模型,連原型機都算不上,但重點在於向NASA評審委員會說清楚:登月梯的工作機制、安全效能、製造工藝及造價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分看七分說」。目前外界尚未獲得三套方案設計稿,不過從直觀感受和既有資訊也可判斷一二:

▲最左側是美國動力系統Dynetics展示的梯子,最簡單明瞭,短小精悍型。無論是地球還是月球,這就是一副實實在在的梯子,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一副腳凳。因為Dynetics載人登月系統設計得就像一隻大黃蜂,幾乎趴在月表,所以只需要一副短小精悍型梯子足夠用。

▲最右側是藍源「國家隊」展示的「超長梯子」,貌似一副戶外塔樓消防梯。之所以如此難為登月宇航員,都因為這套著陸系統採用保守複雜的三級、四件套設計(轉移級、下降級、上升級、載人艙,一個都不少),高達10米,而載人艙位於最上端,只能採用超長梯子順梯爬下來。儘管月球只有地球引力六分之一,但對於身穿重灌備登月宇航服的宇航員來說,顯然並非一件輕鬆自如的小事,甚至需要事先專門訓練下如何爬梯子,何況還得多次往返爬上爬下,還要不停搬運東西(目測登月宇航員此時淚奔了)。

▲中間是星艦電梯設計方案,請注意這就是一部真正的電梯——地外天體首款電梯。相比於之前整體渲染圖,這張照片可見更多細節,採用外接懸掛垂直升降模式,直接可見天空,這款鋼製升降機可以客貨兩用運輸。別忘了星艦登月運力同樣是100噸+,當然必須配套一部真正的大容量運輸梯。

該照片由NASA載人航天專案副主任馬克·基拉西奇(Mark Kirasich)提供。目前外界還未獲得這套方案設計稿,不過已獲悉,登月星艦除此之外,還有一套備用手動操作升降系統,具體方案不詳。

平心而論,相比於機械式簡易梯子來說,當然這套電梯系統會存在更多潛在風險,這恐怕是NASA評審委員會保守派最大顧慮所在。他們看重的是整個登月任務安全性、完成度,而不是什麼創新性。這跟地外天體無人探測可以相容一定創新元素還是大有不同,畢竟針對每一項載人登月任務,決策者的第一理性選擇就是保求安全可靠。

其實,相比於電梯這類小創新,星艦本身才是最大創新,也是最高難度。NASA最終會選擇哪家運送宇航員重返月球?還是要看三家公司實力比拼,包括研製實力、風控能力、運營能力,甚至是遊說能力等整體實力。

我們知道,NASA重返月球任務的天平已經越來越傾向SpaceX。繼去年贏得深空門貨運補給大單之後,今年2月初SpaceX又拿下深空門初始元件(動力推進艙PPE、居住後勤艙HALO)發射合同,高達3.32億美元。儘管指定採用重鷹火箭發射,而非星艦系統,但畢竟是SpaceX左右手的內部分配。

對於SpaceX來說,星艦如期而至,自然是如虎添翼;延期幾年,也不耽擱挑大樑。縱貫這幾年,SpaceX從跑龍套到小配角,再到重返月球男二號,未來很可能再衝到男一號(如果關鍵時刻SLS掉鏈子的話),擔綱獵戶座飛船發射重任。顯而易見,NASA越來越依靠幹得最多、拿得最少、更有理想有信念有創新有口碑的太空新貴——SpaceX,期待兩個月後NASA同樣不會選錯。

12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新墨西哥州公有土地的石油鑽探威脅飲用水與珍稀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