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挑戰極限這件事上,人類從來都沒有停下過自己的腳步。
拿修隧道這件事來說吧,如今可以說是越修越長,再艱難的隧道也被人們所攻克了。
就比如這一期,小鯨要給大家介紹的日本青函海底隧道。
它曾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全長為53.85公里,有23.3公里都是位於海底,前前後後耗費27年才建完,並且整個工程花費27億美元之多。
那麼問題來了:
日本為何如此拼盡全力的,要建出這條海底隧道呢?
日本青函海底隧道我們知道日本作為島國,是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國四個島嶼組成。
所以呢,想要促進各個地區之間的交流和發展,交通肯定是要非常重視的事情,尤其是北海道和本州之間的交通更是重中之重。
然而日本本州的青森與北海道的函館,兩地隔海相望,中間橫著水深流急的津輕海峽。這個海峽雖不寬,最窄處只有18千米,但一般水深有200米,最深的地方有449米。
之前人們想要從北海道到日本主島只能坐船,耗時至少4小時,效率可以說非常低下,並且如果遇上臺風天更是要命。
我來說個真事吧。
1954年臺風瑪麗途徑日本,掀翻了正在日本主島與北海道之間通行的多艘船隻,其中也包括大型遊輪洞爺丸號,總共造成1000人多死亡。
經過這件事之後呢,當地人們就覺得這坐船太危險了,於是迫切需要一個更經濟、更方便的交通,把兩岸聯絡起來。
那用啥交通好呢?
在海底建個隧道不就完事了嘛!說幹咱就幹!
為了建設隧道,日本政府也做了很多的地質調查,從聲波探測到磁力測量,可以說是相當的重視。經過多年的各種海底科學考察後,專家們才最終選定了安全的隧道位置。
並於1961年青函隧道正式開始建設,到1988年隧道正式執行,整個建設期間前前後後,耗費27年才建完,足以見得其修建的難度有多麼高!
這條海底隧道全長為53.85公里,有23.3公里都是位於海底部分的,整個隧道建造在海底100米以下的距離之中,最深的地方低至海平面240米。
值得一提的是,修建這條青函隧道的成本極高,整個工程需要27億美元,考慮到通貨膨脹,大約相當於現在的567億人民幣!
同時呢,隧道完工後成為世界最長的隧道達幾十年之久,直到2016年才從世界最長的寶座上面下來到第二位。
海底隧道難點那有人會說了,建海底隧道對現在中國來說都不是事了。
確實如此!
但是如果時光倒轉到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的基建才剛剛起步。
而反觀當年的日本,他們已經開始修建如此龐大複雜的工程,要知道當時施工條件非常差,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我舉個例子給大家感受感受下吧。
當時的工人們每鑿開一點石方,就要在新開鑿的部位迅速澆注,一層30釐米厚的速幹水泥,以防止巨大的壓力使巖壁岩石飛崩出來,從而造成可怕的塌方事故。
同時還要用澆灌機在隧道壁上,要以每平方釐米80公斤重的壓力,注入用水泥、苛性鉀和矽石混合組成的砂漿。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砂漿也是速乾的,從而很快構成海底深處的隧道撐牆,以免海水滲透侵入。此外,設計者們還採取一些異乎尋常的防震、防水等預防措施。
但是即便如此,自隧道動工以來,還是兩度被海水淹沒。據相關資料顯示,在隧道建設中有33名工人喪生,1300人傷殘。
青函隧道建成之後,以前要花4個多小時乘渡輪才能到,現在只要5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極大地方便了北海道島和本州島的交通。
感悟最後小鯨想說:
日本這個國家雖然面積不大,但是擁有著很大的能量。
在快速發展的幾十年時間裡,日本可以說是在多個方面的一起發展,在基礎建設方面更是世界聞名。
就比如說日本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建造完成複雜的海底隧道。
而反觀中國這邊呢,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在2010年建成通車,該隧道全長8.695公里,是從廈門島到達對岸的大陸端。當然了,中國後面又陸陸續續建造了很多海底隧道。
但是還是那句話,你可以不喜歡日本,但要知道差距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