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發育練級階段(5勝4負)

起兵之後的劉邦軍在沛縣一帶招兵買馬,很快擴充到三千餘人,這跟劉邦在當地的威望還是有一定關係的。

此時正值陳勝軍迅速擴張又迅速敗亡的階段,河北一帶雖然被陳勝派出的部將佔據,但向西攻入關中的周章軍卻被秦少府章邯率領的囚徒軍擊敗,周章最終軍敗身死。起義軍在南方的敗退和在北方的擴張,形成反秦勢力與秦軍互有勝負、互有進退、互有損益的僵持局面。

章邯原本是給皇帝管錢的,沒想到打仗這麼兇,遇到項羽前真的是大殺四方

此時劉邦這一支軍隊並未投靠陳勝的張楚軍,也沒有北上南下投靠齊國貴族和楚國貴族的反秦軍,而是走上了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

十月,劉邦軍經過短暫的操練之後開始出戰。

第一戰是進攻胡陵、方輿的戰役。

(《史記》:於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噲等皆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輿,還守豐。《漢書》:秦二年十月,沛公攻胡陵、方輿,還守豐。)

從《史記》與《漢書》的記載來看,這一仗勝負不明,至少是沒贏,否則也不至於後面跟上一句“還守豐”。但如果緊接著從下文來看的話,應該是輸了。

《史記》與《漢書》皆記載:秦泗川監平將兵圍豐

要是胡陵、方輿之戰沒輸的話,不至於退守豐還被秦泗川郡的監察御史的軍隊給包圍了,很顯然是被泗川郡的秦軍打了個防守反擊。

第一戰,胡陵、方輿之戰以失敗告終。

第二戰,豐邑保衛戰。既然初師不利,退守老巢,此戰自然是不容有失,否則就是秦法伺候,這是劉邦和他的兄弟們不願意看到的。

軍事理論上有三倍圍之的說法,秦軍敢圍城,自然是兵力遠遠多於劉邦軍。蕭何是個文吏,打仗的事指望不上,曹參、周勃等人廝殺可以,要論出奇謀以弱勝強也不是強項。是死守城池還是出城決戰,這個還得劉邦自己拿主意。來看看劉邦這仗是怎麼打的?

二日,出與戰,破之。

劉邦並沒有選擇因城據守的策略,而是選擇出城死磕秦軍,結果還贏了。這算不算僥倖呢?我覺得劉邦並不是拍腦袋拋硬幣定的決策,而是有過廟算謀劃的。

首先,據城死守的前提是有守的前景和價值。但凡死守城池無外乎兩種情況,一是等待救援,這是前景;二是為國盡忠,這是價值。而劉邦軍此時是孤軍,不屬於任何勢力,你在豐邑守到天荒地老都未必有援軍來。所謂為國盡忠,劉邦向誰盡忠?沒有。所以這種死守是沒有期待的。

耿恭應當是中國歷史上死守城池最頑強的一位戰將了

其次是死守的不同結果而言。秦軍如果強攻,自己手下這幫綠林好漢沒有守城戰具、缺乏守城經驗,可能扛不住秦軍的一頓操作。如果秦軍選擇圍而不打,專等你糧草耗盡,那就更成了待宰的羔羊了。劉邦也深知手下這幫烏合之眾的德性,沒啥軍紀可言,一旦城裡鬧了糧荒,自己的人頭就是他們開城納降的投名狀。

最後是出城決戰的可行性。秦軍圍城,兵力必然分散,如果以“秦法嚴苛,城破是死,投降也是死”來忽悠手下決死一戰,再集中全部兵力攻其一點,或許還有戰而勝之的可能。

這是豐邑保衛戰之前劉邦軍可能的戰前謀劃,但這都是缺乏史料記載的,全是我瞎琢磨的。反正劉邦軍是在圍城的第三天就出城硬剛了秦軍,還打勝了。被秦軍打了防反的劉邦又給秦軍來了一次反突擊,應了那句哀兵必勝,這跟李雲龍打坂田聯隊一個套路。這是劉邦軍事生涯的第一次帶隊勝利。

守住豐邑的劉邦決定繼續擴張地盤,他留下雍齒守城,自己帶兵進攻另一個目標薛地。

泗水郡(泗川郡)跟薛郡還是有點距離的,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其郡守不可能跑去增援薛郡

這薛地到底是薛郡還是名為薛的縣或者鄉邑,不得而知,但應當不是薛郡。記載中劉邦軍這一戰的對手是泗川郡的郡守壯,如果進攻的是薛郡,首先得明確是薛郡的哪個縣,總不能就憑那幾千號人去進攻整個薛郡的全部縣城吧;其次,如果進攻的是薛郡,應當是由薛郡的長官帶兵迎戰,而不是泗川郡的郡守。所以說,這裡的薛地應當是泗川郡的一個縣或者鄉邑。

從官職來看,這郡守壯比之前的泗川郡監察御史平的級別更高,郡守相當於一省省長,這已經是一郡之中最高級別的長官了,省長都出馬了,應該還會帶上主管一郡軍事的主官—尉,畢竟郡守未必知兵事,具體作戰還得軍事主官來操作。

這一戰戰況如何呢?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秦泗川守壯兵敗於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馬得殺之。

取得開門紅的劉邦軍似乎勢不可擋,上一次戰勝了泗川郡的紀委書記,這回連省長和軍分割槽司令員都拿下了,省長壯更是被劉邦的部下左司馬斬殺了。陣斬正部級,這一仗可是撈了一大魚。

生涯戰績提升至二勝一負。

沛公還軍亢父,至方輿。

連續兩場大勝讓劉邦志得意滿,隨後他想乘勝追擊,二打方輿,一雪前恥。可就在此時,後院起火了。

這事還得從劉邦進攻薛地前的部署說起。劉邦率軍出征,老巢豐邑留了雍齒駐守,這雍齒也是劉邦的同鄉,按理也屬於劉邦軍中較為可靠的人。可就是這位老鄉,在劉邦出發後就將豐邑獻給了原魏國貴族建立的魏國。

為何當初劉邦沒有選擇其更信任的樊噲、盧綰來鎮守豐邑呢?這倆人一個可是連襟,一個是好基友。從劉邦身邊的這些人來看,樊噲是貼身保鏢,好比曹操的許褚、宋江的李逵,離不得身,盧綰既然是好基友,指不定劉邦晚上沒他睡不著,所以劉邦都帶在了身邊,而曹參、周勃等人是衝鋒陷陣的好手,攻城略地自然少不得他倆,思來想去還是選擇了同是豐沛老鄉的雍齒作為守城主將了。當然,以上純粹是我的猜測和推斷,並無史料證實。

恰恰是劉邦三思之後選擇的這位雍齒,在劉邦出征之後配合陳勝的部將周市來了個釜底抽薪,將劉邦的大本營貢獻給了魏國。

劉邦這邊剛開到方輿,還沒開打呢,這豐邑反水的噩耗就傳來了。劉邦只好再次退往豐邑,試圖奪回大本營(這方輿可真是劉邦的黴地,兩次進攻都無功而返)。可雍齒這傢伙為劉邦守城時秒降,為魏國守城時卻是誓死不降,硬是把劉邦打出病來了(沛公引兵攻豐,不能取。沛公病,還之沛)

豐邑久攻不下,給劉邦急出了一身病,只好退往老家沛縣。

當然,劉邦可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後來他能在滎陽成皋一帶與項羽僵持兩年半之久,佔到四年楚漢戰爭的一半以上,足以證明劉邦超強的意志力。養病期間,劉邦就已在琢磨今後的出路,畢竟手下幾千號弟兄都指著他吃飯呢。

恰好此時,楚國貴族景駒被立為楚王,在留縣招兵買馬。意識到單打獨鬥暫無出路的劉邦決定先投靠一支有實力的反秦軍再謀求發展,便率軍前往留縣加入楚軍。

東陽甯君、秦嘉立景駒為楚王,在留。沛公往從之,道得張良,遂與俱見景駒,請兵以攻豐。

劉邦帶著幾千弟兄(經過幾次戰役,也可能已經沒起兵時那麼多人了)去楚軍那邊主動尋求收購,條件也很簡單,大哥你給我添點人馬,我要奪回豐邑。路上還遇到了開漢四百年的首席謀臣張良,二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張良投入劉邦門下,漢初三傑已得其二。

漢初三傑,分工明確

既然想入股自然要納投名狀,先去砍幾顆秦軍人頭來看看。正好章邯已經率軍攻入了張楚政權的大本營陳縣,兵鋒已危及到東部地區的楚軍勢力範圍。楚軍這邊派東陽甯(因寧,同義)君和劉邦一道率軍向西抗擊章邯的軍隊(東陽甯君、沛公引兵西,與戰蕭西,不利,還收兵聚留。)

這一戰劉邦作為投靠一方,主將自然是景駒的心腹東陽甯君,而劉邦就成了副將。雙方在蕭縣以西大戰,對手是章邯的部將司馬夷。這可是名義上的秦國中央軍了,雖然主體是驪山囚徒,但打敗周章的軍隊後,章邯軍應該是得到了秦朝廷的兵員補充,至於裝備顯然是中央軍級別的。因此,劉邦這一路打不贏很正常,“不利”二字很委婉地說明了戰況,輸沒輸不好說,反正是沒取勝,而且再打下去多半是要吃虧,否則也不至於退回留縣。

劉邦的戰績又回落到了二勝三負(其中一負是二把手角色),此時是秦二世二年正月。

反秦鬥爭還得繼續,過了一個月,劉邦再次出征。

二月,攻碭,三日拔之。收碭兵,得六千人,與故合九千人。三月,攻下邑,拔之。還擊豐,不下。

連續兩個多月的激戰,劉邦帶隊連續攻下了秦中央軍駐守的碭和下邑,並收編了幾千人馬。這樣算,劉邦軍差不多要上萬人馬了,團長都快要當師長了。

兵強馬壯之後的劉邦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奪回豐邑,一來是報仇,二者豐邑是自己曾經的根據地,自己又是豐沛一代的名人,有利於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投靠景駒的楚軍只是權宜之計,今後遲早是要單飛的。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李雲龍一萬人馬扛著義大利炮打下了平安縣城,那是因為平安縣城只有不到一千鬼子兵。豐邑在雍齒投降魏國後肯定是得到了魏國的增援,劉邦又沒義大利炮,還是打不下來。

劉邦要是有攻城重武器,生涯攻城戰績不至於這麼慘

此時的劉邦進退維谷,豐邑打不下來,進不得;那邊自己打完下邑後多半是沒回去上繳戰利品,更沒有跟景駒打招呼就跑來進攻豐邑,老闆不開心了,退又退不回去了。只能頓兵豐邑城下尋求新的出路。

時間到了四月,劉邦的機會來了,因為景駒的總公司被吞併了,吞併它的是楚國的另一支貴族勢力項梁軍。項梁自江東率八千子弟北上反秦,此時也打到了蘇北一帶,兩支楚人勢力互不承認、互不買賬,火併了起來,結果景駒這一支沒幹過項梁軍,景駒和他的心腹秦嘉都被殺了,楚人勢力合二為一,項梁成了楚人中反秦勢力的新領袖。

既然老闆死了,那就好辦了,新的公司大股東跟自己近日無怨、往日無仇,換個老闆也不算罪過。

要不怎麼說項梁能吞併景駒呢,格局就不一樣。景駒收編劉邦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其為自己賣命,還不予信任,不給指揮權。劉邦投入項梁門下後,項梁立馬給劉邦增兵五千,五大夫將十人,助其奪回地盤(四月,項梁擊殺景駒、秦嘉,止薛,沛公往見之。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

劉邦的人馬一下擴充了百分之五十,還多了十員戰將。遇上這樣的老闆,哪個下屬會不往死裡賣命?

沛公還,引兵攻豐,拔之。雍齒奔魏。

雍齒投資眼光有點差

有了八個團人馬的劉邦再次三打豐邑,總算是打了下來,比林總打四平還少用了一次。叛徒雍齒則逃往魏國老闆那裡避難去了。劉邦的戰績則來到了五勝四負。

從起兵到奪回豐邑,劉邦共經歷九戰,這期間雖然打著反秦的旗號,但主要還是地盤爭奪戰,目標不單單是秦軍,還有一切參與地盤爭奪的各方勢力。也正是反秦勢力間仍像戰國時期山東六國那樣爾虞我詐,才使得反秦運動在鉅鹿之戰前沒有實質性地進展,甚至一度瀕臨破產。經歷了亡國之痛的山東六國貴族仍然沒有吸取教訓,依舊目光短淺地盯著眼前的一城一地,若不是項羽橫空出世,這幫烏合之眾最終可能仍會走上前人的老路。

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家庭幽默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