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從古至今,中國都是印章文化盛行的國度。文人墨客總要雕琢幾方印章,彰顯自己的喜好和不俗;民間商貿活動,加蓋印章就是誠信的象徵;國家層面,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一方大印那是權力的象徵。而印章文化的頂峰,無疑是玉璽。玉璽,就是皇帝的印章,它不僅是美玉為底、精工雕琢的工藝品,更象徵著權力、承載著歷史。

印章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古代朝代更迭,大小政權層出不窮,每位國主都有自己的印章,這些印章都可以成為玉璽,但是“傳國玉璽”卻只有一枚。

清代玉璽

1.“完璧歸趙”中的和氏璧,就是傳國玉璽的原石。

有一個成語,叫完璧歸趙,意思是把物品完好的還給原來的主人。在這個成語背後,有一個傳奇故事:秦國得知趙國得到了和氏璧,就許諾用15座城池交換。趙國相國藺相如攜帶和氏璧來到秦國,在確認秦王只是貪圖和氏璧,並沒有向趙國割讓15座城池交換打算的情況下,機智勇敢地把和氏璧帶回了趙國。這是和氏璧作為國君間爭相搶奪的寶物,在歷史上的一次驚豔亮相。

課本中的完璧歸趙插圖

2.和氏璧的發現傳奇:汴和(音:辨和)三獻碧。

但是,和氏璧的傳奇卻遠早於此,這要從和氏璧最初的主人——楚國講起。

古籍《韓非子》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楚國人汴和(音:辨和)在荊山得到一塊璞玉,什麼是璞玉呢,璞玉就是沒有打磨過的玉石。

切開前的玉石,看起來可能只是普通的石頭。圖為翡翠原石

透過它粗糙的外表,汴和(音:辨和)認定,這是一塊絕世美玉,就獻給了楚厲王。厲王請來玉石專家鑑定,得出的結論是:“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非常憤怒,派人斬斷了汴和(音:辨和)的左腿。

等到楚厲王死、楚武王繼位,只剩右腿的汴和(音:辨和)又來獻玉,武王又請來了玉石專家看一看,得出的結論如出一轍:“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武王又在憤怒中派人斬斷汴和(音:辨和)的右腿。

我們無法想象,這位失去雙腿又頂著“騙子”名聲的殘疾人,在遙遠的歷史時空,生活是怎樣的困頓與艱難。終於,楚武王也去世了,楚文王繼位,汴和(音:辨和)已經沒有腿可以被斬,他懷抱玉石來到它被發現的地方——荊山,對著山大哭了三天三夜,開始流出的是眼淚,眼淚流盡後再流出的,是血。

人們都看到了這一幕,默默垂淚,奔走相告。楚文王知道了這件事,就派出使者去詢問:“天下受過砍腿刑法的人多了,沒有見過你哭的這麼傷心的,這是為什麼呢?”(這位仁兄的思路太過清奇,讓人難以理解。)

汴和(音:辯和)止住哭聲,用沙啞的嗓音說道:“我並不是因為自己失去雙腿而哭。我哭是因為我獻上的明明是寶玉你們卻視而不見,我哭是因為我是一個誠實的人而被你們說成是騙子!”

楚文王被汴和(音:辯和)的誠心打動,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他派人把玉石外面的粗糙石頭打磨掉,發現裡面果真是一塊絕世美玉!

為了紀念玉石的發現者汴和(音:辯和),就把這塊玉石命名為“和氏璧”。

出土的古代玉璧

3.傳國玉璽出荊山

就像幾乎每個省都有一座“鳳凰山”一樣,中國名叫“荊山”的也不止1座,而是5座。故事中,和氏璧的發現地——荊山,很可能就是今天的湖北南漳縣的荊山,它位於武當山東南。

鳳凰山的分佈

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在河南省靈寶縣、陝西省富平縣、安徽省懷遠縣、甘肅省靈臺縣四座荊山,荊山在歷史上也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其中兩座與上古帝王緊密聯絡在一起,相傳,皇帝功成鑄鼎於河南省靈寶荊山,大禹功成鑄九鼎於陝西省富平荊山。

而湖北南漳的荊山則因為與和氏璧聯絡在一起,名聲就蓋過了其他四座。

4.刻印為璽,世間再無和氏璧

和氏璧最初是在楚國發現的,它怎樣到趙國,進而發生“完璧歸趙”的動人故事,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但是確定的是,秦國在統一天下後,還是得到了和氏璧。

在秦國一掃六合,開創萬世統一基業的大背景下,和氏璧也迎來高光時刻。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將和氏璧雕刻成傳國玉璽,玉璽正面雕刻著李斯手書的八個大字“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從這一刻起,和氏璧已經不再是一方小小的玉石,它已經化身一種皇權的傳承與象徵。

鳥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仿)

雕刻在它身上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是什麼意思呢?

有不少人的解釋是:既然我順受天命,當了皇帝;就應該使黎民長壽、國運永久昌盛。這種說法是說得過去的,但是,這個格局還不夠大。

秦始皇雖然追求長生,但是作為一個在位幾十年,從磨難中逐漸成長起來的帝王,他也知道長生之事虛無縹緲,他曾說過,希望秦朝國祚永存,自己為始皇帝,之後二世、三世,乃至萬世。

這種思想肯定會在傳國玉璽中體現,所以,這八個字的主語很可能不是指秦始皇本人或者某一個皇帝,而是隻剝離皇帝之後的皇權本身,我們試著給它一個解釋:皇權受命於天,希望皇權永固、國運昌盛。

從此,世間再無和氏璧,一段千年傳奇就此開啟。

10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明海大和尚開示:行善如果求回報,心就有了掛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