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三武禍吾宗,釋子回家塔寺空”,北宋禪師的這句詩回憶了歷史上佛教的重大劫難“三武滅佛”。
佛教自傳入中國一來,就迅速地完成了本土化的過程,和中國文化交融貫通,不可分割。但是,在歷史上上佛教也曾多次遭受來自官方力量的打壓,其中損失最為慘重的便是“三武滅佛”事件。
所謂的“三武滅佛”就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三位皇帝為了政治目的,利用皇權的力量,強拆寺院,強令僧侶還俗。除了古代的三武滅佛事件之外,在近代歷史上,也有一個人對佛教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這個人就是馮玉祥。
馮玉祥主政河南之後,在整個河南境內開展了滅佛運動,整個河南境內的大小寺院都因此而遭受到了沉重打擊,後來,甚至整個華北的寺院都沒能躲過這場浩劫,中原地區的佛教一時陷入發展的低谷。
那麼,在馮玉祥“滅佛”事件中,到底有多少寺院蒙難呢?
寺院浩劫近代的中國總是蒙著一層多災多難的陰影,對於華北地區的寺院和僧侶而言,這層陰影不僅僅來自外來侵略,還來自當地的軍閥。
1927年,馮玉祥主政河南,對河南的佛教開始了毀滅性的清洗運動。在這場運動中首當其衝的便是位於河南開封的千年古剎——相國寺。相國寺是佛教重鎮,一直以來都有著河南首剎的美譽。馮玉祥首先選擇相國寺開刀,似乎也宣示了馮玉祥的決心。
一日黃昏,夕陽半垂在山林之間,原本莊嚴肅穆的相國寺外面圍滿了軍警。當天晚上,寺廟內的所有僧侶被強行驅除,所有的錢財都被軍警洗劫一空,就連寺內的佛像都沒能倖免,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菩薩羅漢,被推倒在地,變成了破碎的泥塑木雕。只有一尊千手觀音的雕像因為美學價值極高,在這次野蠻的行動中躲過一劫。
砸毀了相國寺之後,馮玉祥並沒有就此結束,反而用一種新的方式對相國寺進行繼續侮辱。馮玉祥下令將相國寺改為中山市場,原本拈香禮拜的莊嚴場所變為了市井小民的叫賣之所,相國寺徹底威嚴掃地。
馮玉祥對於相國寺的種種舉動,就像是一種訊號,在他之後,河南各地迅速掀起了摧毀寺廟的熱潮。白馬寺,少林寺這些在佛教中擁有重要地位的古剎無一倖免,其他被摧毀的寺廟更是多達400多所。
在所有的寺院被摧毀充公之後,原本寺廟的場地被改成了學校,圖書館或者娛樂場所,而被強迫從寺院中的僧人,有的被強令還俗,有的被迫從軍。這是這些只會吃齋唸佛的僧人,在從軍之後命運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而且由於馮玉祥本人的影響力,並且當時盛行破除迷信的思想,所以馮玉祥在河南毀佛之後,臨近的山東、河北等地也紛紛效仿。一時間,整個華北地區的僧侶都陷入了恐慌之中,華北的佛教在經歷過這次浩劫之後幾近滅絕。
總之,一種文化要慢慢發展壯大,深入人心,或許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時光,但是如果要摧毀這些文化的結晶卻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但是,馮玉祥為什麼會對佛教產生這麼大的怨念呢?他毀佛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毀佛原因所謂事出必有因,馮玉祥大規模的摧毀佛教,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諸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是寺廟方面的原因。以相國寺為例,如果要就相國寺被毀這件事追究責任,那麼相國寺當時的主持敘惠恐怕算得上是相國寺的一個罪人。其實,馮玉祥的部下鹿鍾麟與敘惠是舊識,才馮玉祥毀佛之前,鹿鍾麟顧念舊情,曾去相國寺讓敘惠交出一部分錢財購買軍備,以求太平。
但是敘惠守財成性,不肯交出寺院中的錢財,而且敘惠本人還被查出和日本人暗中勾結,這就給了馮玉祥充分的理由,最後不僅相國寺被洗劫一空,而且還迅速演變成為了蔓延中原大地的滅佛運動。
其次便是馮玉祥的原因。馮玉祥本身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排斥除了基督之外的一切神靈崇拜,特別對佛教深惡痛絕。在他的觀念中,因為佛教叫人們“修來世”,而且長期以來是封建統治者的工具。所以馮玉祥認為佛教導致了中國老百姓逆來順受的奴性,要救中國,非剷除佛教不可。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馮玉祥的軍官和當地士紳見風起浪,助推了事態的發展。“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這是自古盛行的真理。在馮玉祥表明了毀佛的決心之外,他手下的人為了討馮玉祥的歡心,自然會用比馮玉祥狠十倍、百倍的態度去對待佛教。而當群體呈現一種非理性的狀態時,事態就會變得難以控制,更何況身居高位的馮玉祥也從來沒有想過控制。
另外,寺院不僅自身有田產和地產,而且還有四方信徒繳納香火錢,早就成了周圍士紳眼裡的一塊肥肉,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當有機會對寺廟下手之後,這些士紳自然會順勢放一把火,順便從中謀一些私利。
總之,在諸多因素的共同推動之下,一場聲勢浩大的毀佛運動在華北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無數的僧侶被驅逐出寺院,無數的禪房變為了其他用途,佛像垂淚,僧侶呼號,在暴力的運動中,沒有人聽見文明在無聲地嘆息。
那麼,這場毀佛運動都有什麼影響呢?
毀佛餘響毀佛運動來如烈火,但是他帶來的影響卻要由後人評說。
首先的影響便是大力衝擊了佛教的傳承。禪宗祖庭少林寺被一把火燒得只剩殘垣斷壁,數十萬的僧侶被迫離開的青燈古佛,無數的佛教典籍在運動中失傳,整個華北佛教險些斷絕了傳承。
其次是無數文物被毀於一旦,雖然馮玉祥有意識地保留了一些珍貴文物,但是要人們在狂熱的暴力運動中保持理性無疑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所以,除了少數文物被儲存下來之外,大多數的文物被遭受了毀滅的命運。
好在馮玉祥收繳寺廟財產並非為私用,他收繳的這些寺廟的財產最終都變為了槍炮和彈藥,用在了抗日的站場之上,也算是這場浩劫之下唯一值得欣慰的事情吧。
總之,滅佛的怒火燒過,整個華北的佛教就變得滿目蒼痍。但是這樣的運動往往是來勢洶洶,退勢卻極其緩慢,通常需要幾十上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將運動造成的傷痕慢慢癒合。而且,他給文明造成的傷疤會一直存在,以供後來者憑弔,警戒。
結語在直接的暴力面前,文明總是顯得那麼孱弱。就算千年傳承,威名赫赫的少林寺,相國寺在軍閥的槍炮面前,都是那麼地不堪一擊。
但是,如果從長時間來看,文明卻又顯得那麼地頑強。百年時光過去,軍閥混戰成為了歷史,馮玉祥也在黑海的烈火中隕落。但是曾經被他下令清洗的佛教卻還依舊活躍在華北大地上,晨鐘暮鼓,生生不息。
毀滅文明是可悲的,妄圖毀滅文明是可笑的。但凡造成過一定影響的文明都不會被真正消滅,只會潛入大地,等待下一次春風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