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2020年嫦娥五號順利採集月壤返回,而今天問一號順利進入火星停泊軌道,中國的首次火星登陸指日可待。

從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到現在無數次的航天任務,中國航天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經濟?是為了立足世界大國地位?抑或是為了某個政治目標?

我想這些都不是,中國航天,是那些日夜付出的航天人們,最純粹的科學夢想,飽含人類探索無限的宇宙,尋找生命的意義的終極奧義。

航天只是少數人的夢想嗎?

在眾多有關未來的影視劇裡,各種先進的飛船和空間站盡在眼前,人們可以自由穿梭地球與外太空,實現空間旅行和生活,甚至在火星、小行星帶等外太空空間開拓更多的生存領域。

也許每個人的心中都對未來充滿了期許,而回歸現實之中,似乎我們需要上百年甚至數百年去實現影視劇中的未來。

人們常常為生活所困,一邊嚮往著未來,一邊迷失在紙醉金迷中,做著迴圈往復的工作,賺著幾兩碎銀。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充斥著金錢信仰,然而,並不意味著在眾多人心中,還保護著內心最本質的夢想,他們仍然對宇宙,對航天的期待。

熱戀中的情侶也許有一天想做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去現場見證一次火箭點火發射,感受面對面的熾火,感受那種脫離地球引力束縛的爆發力,見證人類為探索未知而凝聚的信仰力量。而隨之升空的火箭,便是他們心中的希冀,對遙遠未知的憧憬。

我們為什麼需要航天

一次火箭的發射,在常人看來已習以為常,而其中困難與風險或許只有參與者們才會體會。每一次的成功都是技術的革新,標誌著人類又向宇宙前進了一步。

一支效能穩定的火箭,它的每一個零件都需要做到完美,不能出現任何差錯,這需要一個完整的現代工業產業鏈。而航天技術集成了眾多科技創新成果,這些成果影響著下游產業。如果這些技術能夠普遍地應用到生活之中,就會帶來更多改變。

航天需要改變生活

如果說,航天還沒有影響到我們的生活,那麼只有兩種可能,要麼就是航天科技停滯了,要麼就是缺少投資應用到生活之中,我想後者的可能更多一些。

以近年來的5G為例,似乎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停滯的現狀。雖然三大運營商極力推廣應用了5G網路,但也僅此而已,僅僅是提升網速,似乎沒有給生活帶來任何改變。4G讓短影片、資訊時代、影片通訊迎來鉅變,然而這些都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範疇,我們的眼光需要看的更遠,才能發掘更多的應用。未來並不可實現,生活無非便是衣食住行,開拓與應用需要更大膽的創新和投資,不能總跟隨西方的腳步。

而與未來可行性相似的便有虛擬現實、智慧家居等行業,就拿現在的智慧家居來說,雖然現在還停留在偽智慧時代,但是隨著國產晶片產業的崛起與普及化,真正的AI生活勢必迎來一波爆發。

大膽的想像一下航天經濟,在未來某個節點,我們可以開發外太空觀光,建立月球基地,月地旅遊,月球生存,月球農業和礦業發展,月球物資交易,航天金融幣等。而這些,離我們至少並不遙遠,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在2022年便可有所成就,月球基地也在有條不紊的計劃中。

全民航天夢需要激勵

還記得十幾年前的學校,走廊或展示牆上,總會掛起名人的畫像,下面標註著某一句經典的人物名言,他們都是曾經的偉人,科學家,他們曾經改變了這個世界。我不知道現在的學校是否還有著這樣的習俗,學校是最好的啟迪者。

每一位科學工作者們都值得被推崇和鼓勵,我們缺少了對現代科學貢獻者們的表彰,即使一些重大的科學發現也會隨時間被遺忘,讓人感覺不怎麼重大,覺得沒有沒有前人的發現更宏偉。

在這個娛樂至死,金錢唯上的社會,那些為夢想而執著奉獻的科學工作者們,真正為了理想而放下錢和勢的他們,才是值得全人類敬仰和學習的人。他們才是人類的真正希望,未來的希望。

5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科學是什麼之二——科學的本質是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