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全球各國都格外注重環境問題。尤其是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家設立淨零排放的目標,因此新能源汽車前景是一片大好。而在製造新能源汽車的過程中,鋰電池就成為核心裝置。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池生產國,大部分國家的鋰電池都是從中國進口,歐盟也是其中一員。就在近日,芬蘭計劃斥巨資投資生產鋰離子電池的前體和陰極活性材料,立志要成為歐洲最大的電池生產國。

鋰電池可分為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是可以充電的。如今鋰電池已經廣泛運用在各個領域,如電動車、電動汽車、軍事以及航空航天。這種電池汙染小,所以將成為“碳中和”時代的主流。目前全球的鋰電池市場,基本被中日韓3國的企業佔據。

所以歐盟委員副主席塞福科維奇此前提出要在2050年實現鋰電池自給自足,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的想法。要知道如果歐盟鋰電池無法有自己的供應鏈,那很可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落後其他國家,所以生產鋰電池就成為歐盟進軍發展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頭等大事。
為了能夠自己生產鋰電池,歐盟競爭監管機構前段時間還批准了一項電池專案,目前有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12個國家加入,預計總投資額高達9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20億員人民幣)。不過歐盟想生產鋰電池,鋰礦儲備就成為關鍵問題。

目前全球的鋰礦資源中,中國鋰礦儲量排名世界第六,並且中企還致力於在其他地區拿下更多鋰礦股份。反觀歐洲的鋰礦儲量卻基本為零。所以與中國合作就成為了歐盟的最佳選擇,芬蘭也正是看中了中企的實力才將訂單交予我國。
但是芬蘭也多少有把中企當跳板的意思,不過就算歐盟能夠自主生產鋰電池,它們依舊還要從我國進口鋰礦,所以歐盟無法減少對華依賴。更何況中企也能夠從芬蘭的合同中中分一杯羹,這個合作專案對雙方而言都是互利共贏,所以中企也是樂意之至。

但是目前全球的鋰電池行業競爭是非常激烈,韓國以及日本在該行業更是翹楚。在世界各國推動“碳中和”的過程中,勢必會有更多國家進入電池產業的賽道,如美國也重新回到巴黎協定,在將來美國也會進入鋰電池產業。不過相信中國可以憑藉著擁有大量鋰礦資源以及率先進入該行業的優勢,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