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大家都知道印度過去是大英帝國最重要的殖民地,一度被譽為維多利亞女王頭頂上的王冠。其實在英國殖民者第一次踏足這塊土地的時候,南亞次大陸還處於邦國林立的狀態。即使最為強大的莫臥兒帝國,其能控制的地區也只限於印度北部而已。對於還處於蠻荒時期的印度南部,就算能管也不願意管。不過英國殖民者到來以後,用大炮、火槍、刺刀逐漸將印度各族全部降服。英國當局為了能夠更方便地管理印度,直接將印度大陸各個邦國全部整合在一起,歷史上稱其為“英屬印度”。

說了這麼多,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或許從歷史的某個角度看,或許英國才是印度真正的國父。

二戰爆發後,英國人為了應對納粹德國的瘋狂進攻,拿出所有的黃金儲備向美國購買急需的軍火、物資。腰包掏空了,丘吉爾為了換取美國援助,派出科學考察團,共享軍事技術以便生產。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所使用的對空搜尋雷達、航空發動機、近炸引信等先進技術,其背後都有英國的影子。到最後實在沒東西了,丘吉爾又用英國“徹底放棄在美洲的軍事存在”為代價(美洲8個軍港和機場的99年使用權)換取羅斯福全力支援英國。

戰爭結束後,英國成為二戰最大的輸家,而美國與蘇聯則成長為東西方陣營兩大超級巨頭。別看美蘇平時掐得跟兩隻鬥雞一樣,可對於大英帝國這個昔日霸主的態度,卻出奇的一致。即《尊重民族自決》,肢解大英帝國。

英國首相 克萊門特·艾德禮

而此時的英國真是落了架的鳳凰不如雞,滿懷信心準備重振大英帝國雄風的丘吉爾首先被自己的國民“拋棄”,獲得大選的英國工黨是一個左翼政黨,其黨魁克萊門特·艾德禮奉命組閣後。極力擁抱美國人提出的“歐洲復興計劃”,削減包括軍費在內一切不必要開支,放棄海外的不良資產(殖民地),極力推動英國經濟戰後復甦。工黨政府的開閘放水,為大英帝國的解體敲響了“喪鐘”。

看到英國政府的軟弱後,英屬印度內的民族獨立運動越發高漲。1947年,英國政府迫於國際壓力,終於提出向印度人民和平移交政權。

英國結束殖民統治以後,印度繼承了英屬印度殖民版圖的主體部分,不過這並不能滿足印度領導人的胃口。印度政府的目的是想填補英國人留下的戰略真空,繼承英國在南亞地區的所有利益,將印度洋變成“印度之洋”。

印度的陸上鄰國一共有5個,分別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不丹、緬甸以及中國。

印度和巴基斯坦這一對就不用多說了,自從印巴分治之後,他們之間的糾紛就沒有斷過。至於孟加拉,當年印巴分治後,孟加拉是歸屬於巴基斯坦的,當時他們還叫東巴基斯坦。1971年東巴宣佈脫離西巴,印度趁機而動,在蘇聯的支援下,派大軍迅速挺進東巴,引發第3次印巴戰爭,最後導致東巴成功脫離,成了孟加拉國。

尼泊爾、不丹、緬甸成為印度鄰國後,更是倒了“血黴”。天天被欺負不說,就連國土也被印度侵蝕了不少。

在印度擴張的道路上,唯一讓他吃癟的就是中國。“像印度這種野心勃勃的國家,妥協是萬萬不可取的。只有把它打疼、打服,它才能明白自己原來也只是別人眼中的“一盤菜”。

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國際空間站新一代龍貨輪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