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大潤發近幾年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是熟食業務。

通過熟食帶來的獨特味道去建立消費粘性,與差異化,進而攻佔消費者心智。熟食是大潤發轉型食品超市的拳頭。

在這個方向下,大潤發過去做了很多嘗試,開發了很多產品。比如非礬油條、臺灣酸菜包等。

其熟食業務的全國性複製則備受市場關注。

(以下內容根據許利良口述整理)

大潤發從一家店發展到五百家店,怎麼做好熟食的標準化與複製?

我會用六個主題來做今天的簡報。

第一個我們要談一下熟食的多貌性。第二個我們看看熟食在發展中的矛盾。第三個是標準化應該複製的物件是什麼。第四,熟食的發展,現在有什麼瓶頸。第五,熟食的發展有什麼可見的未來。最後我們會談下熟食成功應該會有什麼樣的特徵。

標準

熟食的定義非常廣泛,有人說散裝食品就叫熟食,也有人說以肉類為主的叫熟食,也有顧客說現場加工、現制現售的就叫熟食。還有以菜餚為主場景的餐飲,或街邊這些即食食品,不需要再次烹飪的都叫做熟食。

可見熟食的定義並不是很清晰,是很廣泛的。

廣義上熟食有哪些種類呢?我們看到有中式、西式、日式等,像大家熟悉的滷醬、烤類等等。

而既然要做標準化,我們來看看傳統熟食麵對標準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首先,我們看到如果做標準化,就需要做工業化的成品、統一的包裝、盒裝銷售。(但)這相對於傳統熟食熱氣騰騰的氣氛、講求色香味俱現、講求散賣自選的場景,特別是傳統的熟食散賣自選更能夠刺激現場購買的慾望。因此,一旦走向盒裝的話,就會有點走向日配快消品了,它相對在客戶心目中的可替代性就變強了。

(不過)標準化會帶來衛生安全可靠,也就是品質會相對穩定。

在需求多元複雜情況下,我們怎麼對應生產標準化?

首先看到食材非常的廣,從食材的種類,雞鴨魚肉菜牛兔各式各樣的食材,口味也是多樣的,有麻辣、醬香、甜辣等等口味,製作方式很多,再加上中國地域廣大,這樣進行標準化是相當困難的,特別是中國顧客喜歡天天換口味。

第二個,消費者對於單一品相口味趨同,基本上是比較排斥的。

再一個,通過冷凍冷藏來進行最後一里路的運輸,是不是有可能影響口感,影響口味,這也是我們要能夠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所以這裡我要表達的第一個最重要的觀念是:所謂標準化的前提,我們依舊要保持熱絡的氛圍,也就是說我們生產可以進行標準化,但並不代表生產標準化的熟食。

流程

這十年來,大潤發在江浙滬一帶累積了五十多個廠商,而且都是合格、管理優良的中央工廠。

通過與這些中央工廠的合作,我們達到了標準化的需求,特別是在原料統一採購上取得了價格優勢,在選單上我們透過分批生產,來避免口味趨同的問題,在色味上透過批量加工讓品質更加的穩定。

生產操作上因為有標準工序,所以生產效率更加提高。中央工廠帶來食品安全,在流程上的管理,衛生更易於管控。

當然選擇中央工廠,選擇合格可靠的物流,特別是冷鏈物流就相當的重要。

原料採購的部分,需要三方的協作,第一個採購員,第二大師傅,第三驗收員。

採購員專心在尋找合格的廠商,談判有優勢的價格,大師傅這邊針對食材要進行很精細的需求規劃,包括場地、等級、效能、規格、數量。驗收員當然在原料的品質上必須執行標準跟驗收,及時反饋異常。

這個是中央工廠組織分工圖,還有原料的批次檢查表。

在選單部分,由於我們講求分批生產,口味有所差異。

這裡面有三個部門必須完整的協作在一起,最重要是研發部門,最近光是這一年,大家可以想象我每天都在試吃,包括我們內部研發的商品,大師傅做出來的菜每一道都要試,包括廠商送過來的每一道都要試,下了班出去走到菜館,走到好吃的地方都在吃。記得我去年碰到海飛(盒馬工坊商品研發總監黃海飛)的時候,我當時第一個感覺是,做餐飲的體形就是這個樣子,當時我才78公斤,各位能夠想象一年之後的我體重破了100公斤。

這就是選單,選單不止是在中央工廠需要進行規範,到了分店一樣有分店的選單計劃。

我們在蘇州的麵包工廠流水線,一字排開一天生產量足夠全中國大潤發500家店面包的使用,過去各店都是小型裝置,是否每一家的衛生規範都能達到總部的要求,並不見得。

(中央工廠則是)食品安全源頭可以管控,最重要的是20年來大潤發一直委託日式通用標準對我們稽查。

生產的部分,因為中央工廠的配合在訂單必須拆解成兩個部分,第一次確認訂單可以讓工廠備料生產,第二次確認訂單才能完成生產的指令單,然後才生產並檢驗入庫,不會有臨時生產不出來的問題。

這邊看到的是蘇州麵包中心的生產計劃表。

在物流部分,剛剛提到最後一里路就是物流,對於冷凍冷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這裡面無論在儲存制度上,無論在裝車的規範上,無論在運輸的規範上,以及溫度的管控,能否確保冷藏、冷凍都能達到溫度的要求,才不至於讓我們的食材因為運輸的問題,讓最後一里路壞了一鍋粥。快行天下是我們目前協力最好的廠商。

瓶頸

接下來談談熟食的發展瓶頸。

大家講中央工廠帶來這麼多的好處,有人力成本的下降,有食材成本的下降,有場租成本的下降,有效率這麼大的提高。但是我走訪江浙滬將近一百多家熟食烘焙麵點中央工廠,我發現不到兩成是掙錢的。

為什麼這麼多中央工廠是賠錢的呢?原因在於運輸成本,也就是說不管一家中央工廠的設立,或是一個店的設立,他首先都要考慮他周邊輻射範圍內有效的消費量體。

如果是量體不足,服務範圍就必須擴大,那用什麼來擴大?就必須提高運輸成本,這兩塊之間能不能取得平衡,就是中央工廠能不能存活的第一個關鍵。

第二個關鍵是什麼呢?我發現很多廠商既不是原料供應商,也不是通路商。(所以)有大量工廠目前是賠本在做的。

我們談一下熟食在成本日益提高的情況下,要怎麼發展?

我覺得關鍵還是單價跟毛利,但單價談的不是漲價,而是一個合理的定價。那毛利率如何提升呢?

首先,商品策略(要)有所改變。

很多人說顧客買熟食的時候,都希望你像服裝一樣,又漂亮又有顏值,希望吃的時候,又要像快消一樣有很高的價效比。在這個要求下,我認為將來熟食的發展,從單一化打造爆款,從情感化粉絲情節上都是我們可以去琢磨的。

在商品結構上,特別是商品必須重新定義,能不能定義出超預期的產品,持續的迭代,甚至走向跨界,這都是熟食能不能提高毛利,提高銷售單價很重要的關鍵。這一點我們在盒馬這邊有了很多的學習。

在操作模式上,個體生產走向中央工廠,經銷模式走向產銷模式,線下的實體走上了線上線下的結合,這都是操作模式之間的變化。

以顧客消費的價值來講,過去線下強調完完整整的價效比在於購買的部分,但是現在更強調參與定製、參與營銷。

講到參與定製,我有一個切身體驗,因為胖了二十多公斤,為了這次大會,我重新買了一套服裝。走進一家西裝店,一進去店員看著我,我看著店員,我們就一句話:挑最大號的。最大號的一套感覺材質也不錯,顏色也不錯,各方面都不錯,但唯一一點(不好就是)肚圍蓋不上。

然後,店員就跟我說,先生麻煩你來一下,帶我到後場。後場有一面鏡子,店員叫我面對那一面鏡子立正站好,抬頭挺胸,十秒鐘之後店員拿了一張紙給我,說先生你的尺碼全部在這裡了,我們幫你定做可以嗎?

一週之後我就收到了這套西裝,大體上都是合身的。

我為什麼提這個西裝呢?是因為這個西裝有一個最讓我難忘的體驗就是我參與了定製,其實熟食有可能也可以往這個方向來發展。

剛剛提到了參與定製就是互動,目前熟食也發展到加熱食用、即食、簡單烹飪的商品,同時餐飲化、輕食化也是熟食的幾個方向。

為了做加工,我勉勵自己每天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看一個連續劇——《深夜食堂》,我從最早的日版看到韓版,又從韓版看到中國版,然後又看了電影版,每天晚上我都夢想第二天也能再做菜。將來熟食的發展不僅讓顧客參與互動,也能(讓顧客有)成為大廚的體驗。

對於輕食化,我看了一篇臺灣的文章,講到臺灣大學畢業生畢業以後六成以上的年輕人,男的想開奶茶店,女的想開咖啡館,也就是說輕食代表一種時尚,輕食代表一種生活態度,這一點可以看得到年輕人的輕食消費需求是越來越龐大。大家看到滿街的鴨世界,這些都是休閒食品,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食用方便化。

成功

再分享一下什麼叫成功的熟食。

我認為再好的一個商業模式,最終都需要由坪效來檢驗。故事說得再好,場景再生動,最後損益這一塊在坪效能不能叫得出來才是關鍵。坪效合理的計算,不管是用營業額,不管是用毛利,不管是用淨利,首先它必須是正向的。

第二個,成功的熟食必須要能夠帶來剛需高頻。大家都說生鮮是剛需高頻,也許很多人也著眼在蔬菜、水果、肉品。但我倒寧願將剛需高頻解讀為就是針對吃——一日三餐。到底誰做給你吃,在哪裡吃,誰送過來,或者出去買,這個就是解決吃,吃才是剛需。(而不一定說生鮮是剛需)

第三個是引流復購,在傳統零售來談,就是所謂的回頭客。

如何跳脫低價競爭,其實熟食是最有可能跳脫快消品低價競爭環境。

策略

最後我用幾句話,對大潤發在加工(熟食業務層面)的未來策略,做一個整理。

第一,我們認為生鮮就是一個秀場。每一個區塊、每一條排面都需要熱點、差異化、能與顧客互動、現制現切現包的氛圍等。

重點是讓顧客能夠自選,這些都是線上沒有辦法達到的。

談到差異化,我分享一個經驗,在去年下半年,我們在內部做了一個商品研發,我們打算做臺灣胡椒餅。這個胡椒餅基本上口味是相當特別的,它有濃濃的胡椒味,放了很多蔥。當時我們在內部高管試吃的時候,聽到很多聲音,比如上海、江浙這一帶不太吃這麼辣的。上海人不吃這麼多的蔥等等。

(但這就是)一次差異化的品項,我們嘗試在大潤發將近兩百多家門店推。

差異化的互動,(將)讓線上的客人重新回到賣場。

(熟食)商品要走深不走廣,走福斯品類、精選品項,特別是高性價比。

利用散賣自選,延長顧客停留參與互動的時間。處處試吃,熱賣品每週更換,讓顧客每次來都有驚喜。

總部和工廠之間有分工,一個負責商品研發,一個負責技術的提升。重要的是通過中央工廠讓分店大量的人力簡化,(但)我們保留最終在現場做秀與顧客互動的人力。

買手則不要坐在辦公室裡,所有的銷售成績都必須在現場做實踐,隨時觀察各店各區塊的熱點是否有“冷掉”,並及時調整。

洞察消費需求,深度聚焦場景分析,不斷開拓新的場景。每一個分類都要專業研究,特別在商品、販售場景是否能夠有突破,是這個賣場能不能有魅力的關鍵。

最後我要提EATALY這個餐飲(例子),它有互動,它有餐飲,它有精緻的食材,它也有現場銷售做秀、試吃,進到店裡,會覺得不只是消費,而是去休閒,去這裡不亞於去任何休閒廣場,這也是大潤發加工(業務)近幾年希望發展的物件。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土耳其十萬大軍揮師南下 但埃爾多安大國夢恐變一枕黃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