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最佳臺片《血觀音》導演楊雅喆執導,被譽為近十年來臺灣最佳奇幻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首度改編,這部新臺劇未播就先在網路上掀起話題。
上週開始,每逢週末,《天橋上的魔術師》會連放兩集。這部臺劇,你一定要關注。目前在豆瓣8.4,開局成績很不錯。
這部臺劇改編自臺灣作家吳明益(作品《單車失竊記》於2018年入圍布克國際獎,是首位入圍的臺灣作家)2001年出版的同名小說,透過10個互有關係但敘事者不同的短篇故事,講述9個孩子的成長故事。
一個天橋上的魔術師穿插其中,串聯起了所有人物和故事,魔術師有時候不過是賣魔術道具的怪叔叔,有時候卻能神奇地製造不亞於魔法的魔術。
對於老臺北來說,中華商場就是一代人的回憶,好比五道口之於北京,大自鳴鐘之於上海,崗頂之於廣州。
中華商場始建於1961年,由8棟三層高的水泥建築組成。
1986年《英雄本色》這一幕中,發哥所處的就是中華路,也就是中華商場所在地
中華商場始是當時臺北最新最大的百貨商場,可謂地標建築,外地人進入臺北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可惜繁華沒有延續多久,隨著商業重心的轉移,以及消費形態的改變,商場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一落千丈,最終在1992年拆除。
吳明益出生於1971年,是中華商場的第二代,經歷過繁華,也見證了衰敗。
作家吳明益
不難理解,對於弱冠年紀的他,可以說是失去了家園,更重要的是失去了童年記憶的寄存處,於是,慌亂和失落間誕生了既寫實又魔幻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實際上他至少有3本書寫過中華商場),他用平實的文字輕而易舉地復活了一些夢想,一段記憶,一個商場,籍此完成一種自我修復。
同樣生於1971年的楊雅喆,作為金鐘獎最佳導演和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導演,接到這個專案後籌備了足足5年,難在中華商場。
楊雅喆和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王志成帶著劇組人員自2018年開始考察,不斷尋找照片,蒐羅影像,最終在8000萬新臺幣的加持下打造出一個佔地約兩公頃的劇場實景,還原了中華商場內將近50間店面與住家。這個劇組還包括攝影陳克勤,造型設計王佳慧,音效杜篤之,以及曾製作《寄生蟲》的韓國特效團隊。超過2億預算用在哪裡,一目瞭然。
《天橋上的魔術師》單集製作費用近2000萬,創下臺灣電視劇史上最高規格,超過普通臺劇的4倍。
從已經上映兩集的反響來看,美術和佈景得到肯定,臺灣網民一致認為影片高度細膩復刻了中華商場。吳明益此前所說,希望經歷過商場年代的人看這部戲,不只是召喚記憶,而真的像紮紮實實又活了一次平行時空的人生。看來,他的這個願景有望實現。
第一集一開始,小不點(李奕樵飾)說:「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楊雅喆在受訪時表示,這就是劇集的核心母題。
他說,消失不是負面詞彙,反而證明它真實存在過。
目前《天橋上的魔術師》已經播放到第四集了,漸入佳境。
這部臺劇,值得大家關注,養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