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認可伊壁鳩魯的“快樂主義”哲學,他說:幸福的生活是我們天生的最高的善,我們的一切取捨都從快樂出發,我們最終的目的也是得到快樂。
是的,基於此購買了《哲學家小孩》,從中找到如何將快樂確定為自己和小孩的終極目標。人們都說,小孩是父母的延續。在培養小孩的時候,也是在實現自己心中的所想,培養另一個自己。雖然我也不例外,但是我還是盡力地想小孩子應該擁有自己的人生,從小應該去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成為我的翻版。他應該有不一樣的人生,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哲學家小孩》中我們可以學習斯賓諾莎的如何獲得快樂,透過獲得快樂的方法,幫助孩子去找尋生活中、學習中的樂趣,讓他可以從遊戲中走出來,增強對學習的興趣,讓他可以找到學習的意義。
擁有朋友重要嗎?哲學家蒙田如是說。孩子在這一年踢足球后,感覺變了一個人,更加外向,活潑,善言,多思。在我們共讀這一章節的時候,他跟我講他的同學,他最好的朋友,從中我知道他朋友的很多特質,感受到不同小孩的優點。也發現孩子在慢慢的長大,我真的好想他可以慢一點,慢一點長大。
《哲學家小孩》真是智慧,孩子讀著讀著,就會不知不覺地進入其中,進入他最喜歡的思考中。有時候夜已深了,該睡覺了,他還在快樂地大聲讀著。每晚10分鐘,每晚一章,孩子可以從自己的視角去分享足球的打法,畫畫的技法,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我感覺他有在慢慢的獨立思考、反思打球的不足、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並創造自己的畫畫,我相信他可以擁有自由的精神,讓自己獲得自由的人生。
書中以哲學故事為啟發點,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去思考並回答書中提到的問題,很多他可以回答,少數不能回答,也很自然的問我的想法,從中我看到孩子的批判力、創造力與責任心在不斷的萌芽。
一個個哲學故事、一段段對話指導、一篇篇遊戲、一個個藝術指導、和每章的動手實踐共同助力,感覺孩子就像一個小大人似的。積極心理學關注的主題:沉浸體驗、希望與樂觀、情緒智力、天賦、創造力與智慧等在書中體現在淋漓盡致。
《哲學家小孩》是西班牙作家約爾迪 • 諾曼(Jordi Nomen)的作品。他就職於西班牙公認的最具創新性的教學中心——巴塞羅那薩達科學校,他將教學工作中獲得的優異成果寫在書中。《哲學家小孩》一經出版便風靡全西班牙,現已被翻譯成法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和波斯語等,成為兒童哲學領域的重要參考書籍。
看翻譯書,最痛苦的是詞不達意,詞語晦澀,在《哲學家小孩》中並沒有這樣的問題。《哲學家小孩》適合親子共讀是因為一名非常優秀的譯者張曉璇。她是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文學在讀博士。曾在《長江文藝》雜誌發表《酒吧裡的科赫菌》、《青銅甲殼蟲》等譯文,已出版譯作《一無所有,也就無可失去》和《有光亮的地方,就會有陰影》。這些譯作都體現了她普適的文字,並把西班牙原文很貼切地翻譯成我們大家喜愛的文字。
與孩子共讀《哲學家小孩》的這幾天,不是我帶孩子進入哲學世界的,是孩子讓我找回了久違的童年才有的思考和智慧。想必那些哲學家、作家、譯者之所以智慧,是因為他們並不帶著孩子們走,而是把自己變小,和孩子一起走,然後啟發孩子們自己去思考怎麼走,走哪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