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俗女養成記》陳嘉玲生活在臺南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在一家兩輩人的疼愛下長大,原生家庭可以算得上是很幸福。
在大姑姑的言語中,小叔叔的描述中,她一直憧憬著臺北的美好,高考填報志願更是揹著媽媽填了臺北的大學。
畢業後一直留在臺北做個表面光鮮私下寒酸的秘書工作,四十歲的年紀了,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孩子連工作都沒有了,灰頭土臉的跟著弟弟回臺南過節,一副無顏面見江東父老的樣子躲在車裡不肯見人。
陳嘉玲有過兩段感情,一個是大學時的男朋友,在對方跟她求婚時,她提出了分手。她給自己找的分手理由是對方很邋遢,只會打遊戲,可以一個星期不洗澡。
結果到了婚禮現場,她驚奇地發現對方是個漂亮的女作家,而且大學同學還告訴她,前男友現在是賺人民幣的哦,很有錢。
心裡憋著怨氣和不服氣的她在婚禮上喝得爛醉,臨走還拉著新娘喋喋不休,甚至爆料出新郎不洗澡和一晚做七次的糗事,讓現場的同學都下不了臺。
2.
回到出租屋,受到打擊的陳嘉玲拿著搶來的新娘捧花跟現男友求婚,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家。第二天就帶上了求婚的大鑽戒。
可以看出現男友江顯榮是個有錢的富二代,她說自己想在臺北有個家,江顯榮的媽媽就立馬買了房子,還有御用的設計師來裝修房間,帶她去選婚紗,去逛街購物。
照這個情形發展下去,陳嘉玲辭掉工作,就能安心地在家裡當江太太,上個烘焙課,做個瑜伽,逛街購物就是她每天的日常。
可是她卻覺得婆婆干預了太多,自己以後的生活就是每天跟婆婆形影不離地做個豪門太太,一眼望到頭的生活,讓她覺得很沒意思。
在江顯榮再一次主動跟她求婚時,她又一次地選擇了分手,即使看到深愛自己的江顯榮哭得像個孩子,她還是毅然決然。
她回到臺南沒幾天,家裡就收到了江顯榮的結婚請帖,一家人也知道了她分手的事情。在聽到爸爸跟江顯榮的通話後,她情緒開始崩潰並對家人大發脾氣。
她覺得不公平,明明是她提的分手,為什麼江顯榮這麼快就能找到新的女人而且要結婚了,在她看來,她陳嘉玲還處於陣痛期,還沒有開始談戀愛,前男友就又要結婚了,這似乎證明了她丟了一塊寶貝。
3.
為什麼陳嘉玲兩次都是在男友求婚時分手呢?是恐婚更是不想承擔責任。有一句話說:“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那陳嘉玲肯定是流氓無疑了。
大學時期的男朋友求婚被分手,可能是嫌棄人家邋遢沒錢,後來就找到了有錢的富二代江顯榮,在跟江顯榮準備結婚時,她又分手,原因是她不想婚後的生活收到來自婆婆的壓力和限制。
自己又沒有能力掙錢,既想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又想隨心所欲不受限制,天底下哪有這麼多的好事兒。所以她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去撲倒男人,而不考慮以後的生活,對待江顯榮是這樣,對待後面的MARK也是這樣,從她打算大衣裡面裹著泳衣去約會男人就能看出。
對於愛情或者婚姻,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最為重要。如果你看上的是對方的錢,那自己肯定要拿出一部分的自由或其他的去交換,如果你能看重的是被尊重,是自由,那就應該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配的上尊重。
如果你自身什麼都沒有,那至少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朝著那個方向努力。人生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還一味地去追求所謂的金錢地位,到最後啥也沒撈到。
4.
好在陳嘉玲最終還是在親情的誘導下,找回了自己真正的快樂,發現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並不是金錢和臺北繁華的生活,能給自己帶來幸福感的還是那個平凡而溫暖的家庭,那個貧窮卻溫暖的家鄉,那些普通卻認真生活的朋友。
就像結尾中說的那樣,人的一生很短,不要等到窮盡一生才發現自己都是在白折騰,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快樂,比擁有多少財富更為重要。
如果可以,希望每個人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簡單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