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就是說話的聲音,人們在說話時透過發音器官的運動,發出音高、音長、音強或音質各不相同的聲音。這些聲音在人們的長期勞動實踐中被賦予了一定的意義,並以此來傳達和接受資訊,就形成了語音。
由於語言的產生是建立在人們約定俗成的基礎上,所以音、義、符之間並無必要聯絡。某個聲音表示某種意義是習慣使然,這就造成語言的地域性、民族性差異非常明顯。僅在我國就有8種使用較廣的方言。
口語資訊的傳達與接受的有效性,必須以聲音準確無誤地表達語義為保證,“說”或“聽”都要具有對語音的準確使用和理解能力。那麼,語言訓練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
吐字清晰,乾脆利落。吐字時由於時間短促,不可能把每個音素都發得那麼徹底完整,一般在唸字時口形主要落在韻母的母音上,聲音處理應是字頭短而有力,字腹圓潤飽滿,字尾緩和漸弱。整個音節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含混不清。
聲調準確,注意區別。漢語的音節少,加上聲調才使許多同音節字得以區分,特別是在口語中聲調成為辨別字的主要成分。因此,口語表達不可忽視聲調的準確性,否則會造成表達不準,甚至全然相悖的結果。
口齒靈活,自然流暢。說一段話需要連續發出許多個音節。要使語言自然流暢,又要使每個音節清楚準確,這需要我們訓練口齒的靈活性。如果口齒呆滯,唇舌無力就會使語流含混,影響表達效果。鍛鍊口齒的靈活性可透過朗讀規範文字作品的訓練方式來實現,由慢到快,經常練習。
音質對語言的意義表達和感情傳遞有很強的制約作用,音色的美感能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使語言富有魅力,要做到這一點必須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