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看點:如何利用不確定性的力量,如何根據第一性原理作出推論,如何透過思想實驗引發突破,以及如何運用探月思維來改變你的生活和事業。——讀《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
01 與不確定性共舞這個時代,最大的變化就是一直在變。
火箭科學就像一個高風險的躲貓貓遊戲,在常規思維中,我們會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在混亂中搜索秩序,在歧義中尋找正確回答,在錯綜複雜中尋找堅定。
一直以來,我們都想把確定的結果作為最終目標,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喪失與未知事物共處的能力。
物理學家詹姆斯·麥克斯韋曾說:“完全自知的無知,是知識獲得真正進步的前奏。”
宇航員坐上火箭之前,大家都不能確定這火箭是否可以順利起飛,哪怕在前期準備的時候,對飛行器的相關部件做了多次檢測,對預設的飛行軌道做了多次模擬,我們對接下來的一系列操作還是會有擔心,甚至害怕失控。
知識把充滿不確定性的局面變成一場高風險的躲貓貓遊戲,此時,我們寫下自己的顧慮,已知和未知的不確定因素等,且對它們進行逐一剖析,呼叫冗餘和安全邊際兩個規則。
1、冗餘
航空航天領域中的“冗餘”是指建立備份,以避免發生因某個故障點而危及整個任務的情況。宇宙飛船的設計需要滿足一個條件:即使出了故障,它也能正常執行,也就是“有故障而不失效”。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lan B”,在第一個方案出現問題的時候,還有第二個方案作為補充。
然而,在航空中,我們不能過度依賴“冗餘”,冗餘裝置增加了額外的故障點,也容易讓我們草率地做出決定。
2、安全邊際
除了將“冗餘”考慮在內,火箭科學家還透過打造安全邊際來解決不確定性難題。比如,在火箭上設計超過標準的隔熱層,以保護火箭在太空中遇到惡劣的情況。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絕對的確定性並不存在。
我們必須透過不完善的資訊做出精準的決策。正如神秘主義詩人魯米所寫的那樣:唯有邁開步伐,路才會出現在前方。
02 第一性原理最早提出第一性原理思維的人是亞里士多德,他把第一性原理定義為“認知事物的第一基礎”。
法國哲學家和科學家勒內·笛卡爾將其描述為“系統性地懷疑你可能懷疑的一切事物,直到你獲得無可置疑的真相”。
埃隆·馬斯克創立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還將移民火星作為公司的目標。起初,他將資金用來購買火箭,一段時間後,他決定自己建造火箭。
對於馬斯克而言,運用第一性原理意味著從物理定律開始,問自己需要哪些條件才能把火箭送入太空。
從設計、採購原料等方面入手,甚至考慮到火箭發射後的回收和再利用。透過第一性原理,馬斯克大大降低了火箭的建造成本。
可實際上,大多數的我們並不擅長利用第一性原理。我們習慣於吸收別人的思想,轉化成為我們的經驗,形成思維慣性,進而過於依賴。且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變得越來越受規則約束。
第一性原理思維並不只是為了找到某種產品或實踐做法(比如火箭或冥想儀式)的基本組成部分,並創造出新的事物;你還可以藉助這種思維方式尋找內心的“原材料”,打造出新的自己。相應地,這也要求你去冒險。
只有讓已有的知識不斷進化,我們的未來才能變得越發清晰。
正如我們想改變一家公司,甚至是一個行業,從公司外、行業外尋找人才不失為一個思路。當跨過行業的束縛,並能快速地學習和適應,才能讓第一性原理髮揮出更大的效用。
於火箭科學家而言,過多的經驗會妨礙第一性思維。這時,我們需要用一把刀將多餘的部分砍掉。其實,簡單的事物才是最複雜的,我們需要用最少的元素來解決最大數量的問題。
就像火箭進入太空前,利用了產生的反作用力向前運動的噴氣推進裝置,每到達一個階段,就會關閉一個裝置,直至火箭抵達預定軌道。
回到第一性原理,我們之所以要尋找初心,就是要在這個過程中,扔掉那些擾亂我們思維的假設和過程。
03 發揮想象力不難發現,周邊環境在破壞我們的創造力,而非促進。
思想實驗是指透過想象力去進行的實驗,是在現實中無法做到(或現實未做到)的實驗。
這種思維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在流行文化中,思想實驗因為愛因斯坦的相對運動而被更多人所熟知。
慢慢地,薛定諤的貓、伽利略的重力實驗、忒修斯之船等思想實驗進入到我們的視野。
在所有的思想實驗中,好奇心最為重要。
可在現實中,我們並不太願意“打破砂鍋問到底”,似乎顯得我們無知。我們所設想的思想實驗,需要我們保持如孩童般對世界的好奇。
在“思想實驗”一詞中,關鍵字是“實驗”,透過在自己頭腦的受控環境中建立了一個沙盤,把不同的因子進行組合。
這樣的組合可以降低現實中的風險,如果實驗失敗,什麼壞事都不會發生,也沒有附帶損傷或溢位效應。
一次火星探測任務把科學家和工程師聚集在一起,“理想主義、不切實際的科學家”和“固執、注重實際的工程師”之間總會劍拔弩張,只有在任務成功時,這種劍拔弩張的態勢就能營造一種創造性的氛圍。
在提高創造力的時候,離不開“認知的多樣性”,這個就像科學家與工程師之間的關係,即需要獨立工作,也需要相互協同。
兩個不同的事物,在自己的思想中進行比較和關聯,且願意向其他人展現新的成果。在整個實驗中,結果不是最重要的,我們需要的答案總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04 探月思維既然我們已經接受思想實驗,那是時候充分發揮我們的想象力,開始“探月”。
在實現一個大膽的目標前,我們首先要做些什麼,在做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後退一步,才能勾勒出通往這個目標的路徑。這就是反溯法,反溯不是預測未來,而是決定如何實現想象中的未來。
我們總會被告知,切忌好高騖遠。
我們不敢做的東西太多,因為我們覺得自己遠沒有能力達到想要的高度。如同“探月”,需要有諸多的知識儲備,以及能力提升,甚至是運氣,可謂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所有的限制,讓我們久久不敢邁出第一步。
在暢銷書《大思想的神奇》裡,作者大衛·舒瓦茨寫道:“探月”的主要障礙存在於你的大腦中,而社會幾十年來讓你形成的條件反射,強化了這一障礙。我們不妨轉換下思路,放開我們的思想。書裡提供了一個可以讓大腦活躍起來的方法,即問自己一個問題:科幻小說是怎樣解決這個難題的?
NASA從宇航員成功登陸月球開始向後回溯,以確定到達月球所需的步驟:首先從地面發射一枚火箭,把宇航員送上繞地球軌道,進行太空漫步;然後與繞地球軌道上的目標飛行器會合和對接;再把一艘載人航天器送到月球軌道繞月飛行;最後返回地球。
只有當路線圖中的這些漸進步驟全部完成之後,NASA才開始嘗試登月。反溯讓我們看清來時路,將路上的問題都解決了,我們才有進一步突破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