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首先,我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內容,學術論文“是什麼”?在這裡,有三個小的提示,我們分別來看一下。第一個,學術論文是一場學術對話。既然說它是一場對話,就要有一個講的和一個聽的,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還包括兩者雙方交流的環境、交流的條件,等等,那麼由誰來講,由誰來聽?這當然是由論文的作者來講,論文的讀者來聽,當然,讀者的範圍是非常廣範的,既包括論文最終的讀者,也包括論文用在寫作、投稿到正式發表出刊之前的整個過程中,所有的看到你論文人,可能都是讀者。那麼,在這裡面我要特別強調一點,我們作為作者的角色轉變,在寫論文時,一定要進入到一場學術對話的過程中來,在這裡,我總結了一個作者角色光譜,一個從我到學者,然後慢慢的把自己過渡到一個作者,再到讀者的身份,最後實現自己的角色,完全的他者化,其實這就是從一個著“我”到“我”的轉變過程。第二個,科研工作者職業技能。論文寫作是科研工作者的職業技能,我經常用汽車駕駛來比喻寫論文,它們在道理上是一樣的,寫論文就和開車是一樣的,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就必須要學會寫論文。在這裡,我要強調一點,寫論文是一項技能,學術論文的寫作不是作學術研究,這是兩碼事,所以在這裡 ,我們要特別強調的是學術論文寫作,它是科研工作者的職業技能,既然它是一項技能,說明它是可以學的。那麼,學術論文是什麼?學術論文是針對某一問題,運用專業方法,發表自己的創新觀點。在這裡有三個要素。第一個要素,在論文中,首先要有一個研究問題,這是論文的出發點,也是論文最後的落腳點,論文的出發點是發現和提出一個問題,最後的落腳點是回答和解決某一個問題,一篇論文從始至終始終都是圍繞著問題而展開的。第二個要素,要有專業的研究方法,也就是說要有一個研究的過程,運用一定的方法,有一個科學研討的研究過程。第三個要素,要得出富有創新性的觀點,也就是論文的結論,富有創新性的觀點、結論。這是在一篇論文中,至少應該具備的三個要素。那麼,學術論文不是什麼呢?關於這點,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他們認為論文就是將頭腦中想明白的事情寫出來。事實上,我正好要給大家反過來理解,我想要給大家強調,論文並不是將頭腦中一件成熟的思考給表述出來,尤其是人文和社會科學的作者來說,要特別注重這一點,在自然科學裡相對來說還好一些,因為,自然科學是靠著做實驗的,在實驗做完之後,它的結果就出來了,所以,在寫論文的時候,主要把實驗的過程和結果重複一遍就可以了。但是,人文社會科學的整個過程往往不是這樣的,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過程,往往是研究和寫作,在時間上來講是分不開的,在這裡,我想強調,寫論文並不是將頭腦中成熟的思考表述出來,如果大家這樣理解,會對我們論文寫作的整個過程造成很大的障礙。經常有同學跟我說,他說:周老師,我這個問題想不明白,想不明白我就沒有辦法把它給寫出來。這種行為是會嚴重阻礙論文寫作的建成的,其實,在這時,你只需要把問題提出來就可以了,一般這些問題都是你在寫論文的過程中才會想明白的,而不是提前想明白了再去寫論文,這是兩種不同的寫論文的習慣。如果你想著先把某一個問題想明白了,然後再去寫論文,這時,這篇論文成為一遍好論文的機率就會變小,因為你所有的熱情,所有的另人激動的地方,都灌注在你對這個問題的思考過程中了,而不是存在於把這成熟的思考重複一遍的過程中,這就是講為什麼我們講,寫論文不是將頭腦中成熟的思考表述出來的原因。最後,我講一下,跟這個知識點相關聯的兩點內容。第一點,學術寫作不等於學術研究。寫作跟學術研究這兩件事情,從字面上,從過程中來看,我們很容易能夠理解兩者為什麼是不同的,因為,學術寫作是向學術傳播過渡的一個環節,你的論文寫完之後,很快就要進入到學術傳播的環節中了。而學術研究是前面這個過程的一個前提,沒有學術研究,自然也就沒有學術寫作,學術寫作是學術研究的後續展開,我們很容易能夠理解它們不是一個東西,但實際上,有很多人還是不能夠輕易的把學術寫作和學術研究區分開的,比如說,剛才我們提到的,有很多人在想不清楚問題的時候,就不會動手去寫,這就是分不開學術研究和學術寫作的一個典型表現。當然,這之中有一個自相矛盾的地方,就是兩者很容易混淆。第一個地方,學術寫作不等於學術研究,第二個地方,在人文社會科學中,學術寫作和學術研究往往又是同時進行的,關於這一點,可能大家在論文寫多了以後,會慢慢能夠區分開。兩者明明在時間上,是同時進行的兩個過程,為什麼又是不一樣的,就是因為有一點錯位,有時候這個問題就跟房樑上的瓦片一樣,它有一點錯位,錯位在問題的提出環節,或者我們再放大一點來看,錯位在選題環節,學術寫作永遠比學術研究要晚一步,它的每一個環節的進展都要晚一步。第二點,發表價值等於學術價值加傳播價值。提出這一點,主要是要給大家糾正一個認識上的誤區,我們探討學術論文的寫作,是不是就是單純的,甚至有時候就是單向過渡的去討論學術論文寫作的技巧,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不是這樣的,為什麼不是這樣的呢?因為對於大部分人來講,寫論文有一個最終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論文公開發表,發表之後,論文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是我們大部分人寫論文的一個目標,至少讓論文發表是大家的一個很直接的目標。但是,有兩個事情是不能夠解決發表問題的,第一,學術研究解決不了發表的問題;第二,單純的討論寫作技巧也是解決不了發表的問題的。如果大家真的想讓自己的論文能夠發表,那麼,我們強調以上兩者是都要有的,你的論文既要有比較高的學術價值,也要有比較高的學術傳播的價值。當然,學術傳播的價值,可能更多的是在討論當你有一個好的內容之後,你用怎樣的形式,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這裡面有一些技巧層面的東西,這是要給大家特別強調的一點,就是我們追求發表不止是要討論技巧,學術價值永遠都是有前提性東西的。

02

本文的第二部分,要給大家分享,當我們知道學術論文是什麼,對它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之後,我們要回頭反思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不會寫學術論文?在這裡,我給大家列舉了關於不會寫論文的三方面的原因,有的原因是我們自己可以克服的,有的原因不屬於我們自己的問題,比如第一個原因,我們從來都沒有系統學過,從來也沒有人系統教過學術寫作方面的內容,國內學術寫作的教育是缺失的,這就屬於客觀環境,不是我們自己的問題,也就是說,從客觀上來講,從來沒有人系統的學過,也從來沒有人系統的教過學術寫作的內容,因為國內的學術寫作教育是缺失的。我經常講,如果一個博士畢業的人不會寫論文,這將是一個很大的笑話,因為博士就是靠寫論文為生的,但這個笑話並不是某一個人的過錯,而是我們大的環境,大的教育體系的一個過錯,國內並沒有專業的學術寫作的系統教育,因為沒有人教,所以你就不會寫。剛才我們用駕駛汽車來比喻論文寫作,它是不難,學會的人都覺得它並不難,但是你不學,是絕對不會的,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道理。第二個原因,在主觀上,很多認都有一些認識誤區。在這裡,我再例舉幾個認識誤區,剛才我在前面一部分,已經例舉了一些認識誤區,比如,論文寫作與學術研究分不開的誤區,認為研究做好了就自然而然的會寫論文的誤區,這個認識誤區是有很大問題的,研究做好了,不見得就會寫論文,有很多人都是這種情況,研究做的很好,但就是不會寫論文,這種人有很多。但另一個的情況是更嚴重的,分不開學術寫作和學術研究,這種情況嚴重在哪裡呢?作者明明自己不會寫論文,卻硬是自認為自己很會寫論文,這種狀態要更嚴重一些,這種情況是很麻煩的,因為這樣會阻礙你學習怎麼寫論文,因為出現這種情況的人自己就認為自己很會寫論文,但實際上,寫出來的論文卻屢投不中,這時,你不要去抱怨期刊,抱怨編輯,不要去抱怨環境,抱怨社會,你要回過頭來反思,是不是自己寫的論文有問題,自己寫的論文到底符不符合期刊要求的,是不是期刊編輯需要的。既然大家寫論文是追求發表的,那就必須反思自己的論文是不是有問題。再分享一點,錯把論文形式當作論文形式規範。論文形式與論文形式正規化是兩碼事,我們對論文形式都不陌生,論文要有標題、摘要、關鍵詞、前言、正文、結語、完線、註釋,等等,我們都知道一篇論文裡面要有這些東西,這是論文的形式要素。但是,我們講論文寫作的學習,講的不是這些內容,我們更多的是在講論文形式的規範,比如,論文的標題怎麼寫、摘要怎麼做、關鍵詞怎麼選取、前言怎麼寫、結語怎麼寫、結語怎麼做,等等,我們講的是這些內容,它們都有自己科學的形式規範,而不是說有了這些要素就行,只有這些要素還是不夠的,有了只是說你的論文中不缺這些要素,但還要看你能不能把它們做好,這時,你就必須要了解論文形式的規範。第三個原因,是個人層面的一個原因,投機或者懶惰的心理慣性,比如明知論文要發表卻在不研究期刊的情況下冒然動筆、不認真修改就投稿等。寫論文就是為了發表的,但是,你不去了解期刊,不去了解編輯的選題計劃,也不瞭解期刊的偏好等等,只是自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寫完了以後才發現投了什麼期刊都中不了,這樣是會做很多無用功的。再比如說不認真修改就投稿,這是典型的投機心理,總想著好不容易寫完了,投投試試吧,其實你的投投試試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我常講好論文都是改出來的,寫是不那麼重要的。這種投機的心理慣性往往會給自己形成一種惡性的迴圈,越這樣越不行,越不行就越抱怨,越抱怨就越不行,就這樣形成了一種惡性的迴圈。所以,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在寫論文,發論文這件事情上,兩級分化的現象是很嚴重的,就是會寫論文的人,包括一些大牛,以及一些不是大牛但很會寫論文的人,他們一般越寫越順,而不會寫論文的人,面對寫論文這件事情,就是一個令他們頭疼的事情,總是解決不了,我看到有的老師,搞教學已經二三十年了,還是不會寫論文,還是會為學論文發愁,可能也有這個原因在裡面,他們已經進入到了一種惡性迴圈的狀態。

國高資訊科技產業研究院(山東)集團有限公司

5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盧澤華:碎片化閱讀要“量中求質”